构建“让每一位学生成长为自己的最佳”的生活德育课程
发布日期:2019-04-16   作者:徐艳萍   

在科技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往往忽视了对人本身价值和所处生活的思考。德育也因此处于边缘化的位置。通过对学校德育课程的反思,我们发现德育课程应该回归生活、回归学生本身。

《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提出“辅读学校的课程要注重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整体性的学习经验”的要求。据此,2017年嘉定区成佳学校根据将德育纳入生活,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辅读学校生活德育课程。

一、课程目标

学校根据辅读学校课程总目标提出了“让每一位学生成长为自己的最佳”生活德育课程理念,并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建构分层目标系统,见图1

1 课程分层目标

二、课程设置

生活德育课程是指以智障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实践体验为主要手段,建构“教育在学校、延伸在家庭、拓展在社会”的课程模式,形成以内容、运作程序、实施策略、有效评价等要素构成的教育活动。

(一)以载体分类进行课程设置

生活德育课程将品德与社会、班会课、少先队活动课等相关联的学科进行整合,分为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和活动课程。课程设置如图2所示。


2 生活德育课程设置(以载体分类)

(二)以时间分类进行课程设置

生活德育课程保留各活动的独立性,同时寻找活动间的共同点,加以延展和拓宽,使内容能够相互照应、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达成对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德育滋养。生活德育课程按时间可分为日课、周课、月课、期课、年课,具体课程内容见表1

1 德育课程类别及内容(以时间分类)

类别

内容

日课

学科课程、早锻炼、晨会、课间、午餐、十分钟劳动实践

周课

升旗仪式、班会、少先队活动课、纪念日活动

月课

生命安全教育课、社会实践活动、文化月活动、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

期课

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家长开放日活动、拓展型课程展示活动、休业式

年课

入团仪式、入队仪式、10岁生日仪式、换戴大红领巾仪式、离队仪式、成人仪式、少代会、小辅导员聘任仪式、快乐中队结对仪式、毕业典礼

三、实施途径

学校实施德育必须依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从而实现树德立人的教育目标。

(一)以班、队课为依托,教育中坚定信念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以少先队活动、班会课为依托,深入推进生活德育课程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和班队课活动,培养智障学生对党和祖国的朴素感情,丰富和坚定个人内心的信念。班、队课活动主题主要包括政治启蒙、组织意识、成长取向三方面内容。课程主题及活动安排见表2

2 德育课程主题及内容


(二)以班级经营为主线,创建中养成习惯

“经营”指的是筹划并管理。类比到班级管理工作中,班级经营指创建一个积极的学习共同体,陪伴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积极的情绪情感,并采取措施保持这种积极的环境。

1.班级经营的主要内容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学校按照《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手册》《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的要求,汲取《弟子规》等中华传统智慧,编写了成佳学校《一日十礼》,包括进校礼、排队礼、升旗礼、上课礼等。《一日十礼》教材由儿歌、操作图片和自我检测三部分组成。学生每天吟诵,大队部进行督查,让智障学生从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从被动服从到主动遵守,从外化行为到内化认知,实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2.班级经营的核心队伍是“班级经营联盟”

学校制订“建温馨教室@创快乐好集体”经营计划,通过制订班级公约、伙伴手拉手、温馨教室布置等活动,营造平等、融洽、温馨的师生关系,形成健康、向上和谐的班风。各班成立由班主任牵头,辅导员、科任老师和家委会负责人等共同组成的班级经营核心团队——班级经营联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更加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三)以学科育德为阵地,课堂中明理导行

为扎实推进学科育德,学校开展了以全国模范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嘉定区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为组长的课堂行动研究,并通过青蓝工程“一带一”制和课堂教学“五课”制提高教师的育德能力。

1.青蓝工程“一带一”制

学校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进行“一带一”指导。导师每周听青年教师随堂课,并对青年教师的教育目标设定、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客观分析,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的具体措施。青年教师每周听导师的随堂课,进行教学理念和行为的学习和思考,在点滴的积累中提高实践能力。

2.课堂教学“五课”制

为使教师尽快提高生活德育课程的执行力,学校推出了课堂教学“五课”制,即推门课、展示课、评优课、研究课、跟踪课。引导教师挖掘,找准学科德育点,指导教师在挖掘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内容上的拓展,指点教师把握教育尺度,掌握学科教学中生活德育的广度和深度。一系列的举措有效开发了学科教学内容中的生活德育因素。

(四)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活动中滋养德行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嘉定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和《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等文件精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化建设工作。目前学校有18个社会实践基地,如嘉定影剧院、嘉定博物馆、劳技中心等。

学校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智障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滋养德行。每周开展衣食住行生活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每月开展志愿者集中服务活动,有低年级的校园志愿服务、中年级的社区志愿者服务和高年级的社会志愿者服务,帮助学生懂得基本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每季度开展社会考察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嘉定的本土文化,感受城市的飞速发展。每学期开展学工活动,有低年级的班级小家务活动、中年级的家政服务活动和高年级的企事业学工活动,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每学年开展融合活动,有低年级的亲子融合,中年级的伙伴融合和高年级的高校融合,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研究,学校已形成“衣食住行生活技能训练”“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和“节假日序列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三项特色活动。

1.衣食住生活技能训练

衣食住行生活技能训练以《我有一双勤劳的手》为活动内容,可分为自理、整洁、家务三大领域,又可细分为18个项目、72个活动内容,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技能和家务操作技能。学校每学期开展生活之星评选,激发智障学生参与生活技能训练的兴趣,并运用自编的《社会与生活评价手册》考量学生的总体表现,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2.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学校以“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为突破口,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让师生学习了解传统节日民俗,树立国家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教材中每一个节日都由“小知识点击”“习俗知多少”“古诗词直通车”和“食践活动”四个项目组成。同时,少先队根据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分别从学知识、践行动、颁奖章三个阶段设计少先队活动,强化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

3.“节假日序列化”主题教育活动

以时间为序,对全年的节假日进行主题梳理和活动安排,引导学生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精神的感召力和亲情的凝聚力。主题教育活动具体安排见表3

3 “节假日序列化”主题教育活动安排


四、课程评价

经过多年的实践,学校建立了“项目清晰、指标科学、操作简单”的生活德育评价机制,保障了德育工作的深入发展。

(一)对班级的评价

实行“聚焦德育现场”管理机制,值日行政和护导教师每天到现场巡视、记录,反馈现场实施情况。每学期根据《“建温馨教室@创快乐好集体”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评选星级快乐中队。

(二)对教师的评价

将学科德育的落实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每学期评选优秀班主任、默契班主任、校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激励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德育工作能力。

(三)对学生的评价

行为规范类评价以争章活动为抓手,通过争章、考章和颁章,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学科类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考量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活动类评价主要通过生活之星、礼仪之星等评选和成佳学校校园币系统考量学生生活能力的掌握情况。

五、建议与反思

通过建立学生主动参与的生活德育课程研究,我们发现德育课程“生活化”就应当将德育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德育活动与学生的距离。

(一)课前准备活动化

道德来自于生活实践,然而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有关道德的感性积累是无意识的。生活德育课程的课前准备,正要驱使这种无意识转化为有意识。

(二)课堂教学活动化

道德认识是在活动和实践中得到深化的,生活德育课程应注重活动性、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接受教育。此外,还可以通过参观、实践等活动体验在课堂上的交流,来感悟和认识道德规则。

(三)课后延伸活动化

学校的生活德育课程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生活德育课程体系有待完善,学科德育的实施有待深化,传统文化课程存在“泥古”现象等。下一步,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深化德育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活德育课程建设,努力实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不断将辅读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引向深入,为“让每一位智障学生成长为自己的最佳”而努力。

(作者单位:嘉定区成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