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适应为核心的培智学校社交故事课程的开发
发布日期:2019-04-16   作者:普陀区启星学校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提出“以生活适应为核心”设置课程的理念。随后在2009年颁布的《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试行稿)》中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要求为:学习礼仪、交往、沟通、社会行为规范等社会适应的基础知识,形成适应社会的基本技能。通过九年的义务教育,特殊儿童应该达成哪些生活适应的目标,应该学会哪些社会交往技能,这是特殊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社交故事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是指由父母或老师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学习需求编写的一个描述社会情境的简短故事,目的是教导自闭症儿童认识该社会情境的相关线索,并作出合适的反应。社交故事法在自闭症儿童训练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社交故事图文并茂、形象鲜明,贴近生活,为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贫乏、理解水平差异较大的特殊儿童提供多层次阅读的可能,也为特殊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

我们选取启星学校一到九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全面评估特殊学生社会交往状况,了解其社会适应能力状况的基础上,构建以生活适应为核心的培智学校社交故事课程,开展培智学校社交故事课程实践活动,促进培智学校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时通过社交故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高培智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促进培智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培智学校补偿性课程的研究,提升学校的课程领导力。

一、理论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为了提升课题组成员的专业素养,学校为组员提供各种理论学习的机会与平台:订阅各种特殊教育相关理论文献,开设中国期刊网相关知识培训,为教师阅读最新的特殊教育期刊创造便利条件。学校还邀请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教授来校进行专题讲座,提升课题组教师对特殊教育理论的认识,同时也加强了教师对社交故事以及社交故事课程的理解。另外,课题组聚焦在社交故事教育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定期开展研讨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探讨。

二、开展调研,了解特殊学生需求

由于障碍类型、障碍水平的不同,特殊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上存在着极大的个体差异。只有了解了特殊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发展状况,我们才能更好地制订社交故事的课程目标,明确社交故事的课程内容。我们编制《特殊学生生活适应能力调查问卷》,开展特殊学生生活适应能力调查,了解各年级特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水平,明确不同年级特殊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了解他们在生活适应方面的需求,为社交故事课程的构建打基础。

三、深入研讨,制订课程目标与大纲

在了解特殊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课题组参考《上海市辅读学校品德与社会课程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和学校的课程规划,制订了普陀区启星学校《社交故事课程方案》和《社交故事课程计划》。

(一)社交故事课程目标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是让所有的特殊学生走入社会,融入社会。因而,社交故事课程从家庭、学校及社区三个方面出发,尝试逐步提升特殊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特殊学生社交技能的发展,加快特殊学生回归主流社会的进程。

1.家庭:学会家庭中的基本人际礼仪,会向家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学会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知道待客、作客的基本礼节;喜欢与家人一起参加游戏或活动,会使用恰当的方式方法表达情绪与情感。

2学校:知道常用的礼貌用语,基本掌握与人交流的基本礼仪;懂得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学会与老师、同学分享活动心得;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学会与同学分工合作。

3社区:认识自己家的邻居,与邻居和睦相处;认识小区内的工作人员,初步学会依靠与配合他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能与他人平等交流与合作,接受别人合理的意见,学会参与一定的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

(二)社交故事课程大纲

根据课题研究内容,我们将社交故事课程分为家庭、学校、社区三个模块进行研究。我们认真地学习了《上海市辅读学校品德与社会课程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深入了解社交故事课程的理论基础,与特殊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形成了我校社交故事课程大纲。大纲分为三大模块,十个单元,具体内容见下页表1

四、关注需求,落实课程内容

我们从特殊儿童的普遍需求和个别需求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有利的学习情境,将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编写适合他们的社交故事,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开展了40余堂研究课的教学与研讨工作,编写了30本社交故事绘本,形成了配套的活动方案、教学设计和媒体支持。

1 社交故事课程内容安排表


五、重视评估,促进特殊学生发展

特殊学生由于其生理、心理以及认知方面的障碍不同存在着极为显著的个体差异。在社会交往方面,每一个特殊学生的需求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教学内容是否适合特殊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学方法能否促进特殊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这需要课题组老师进行积极的反思。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全面了解特殊学生的发展状况是研究的重要环节。

社交故事绘本是否满足了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沟通交往需要,能否促进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这些问题引发了课题组教师的思考与讨论。为了使后期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我们结合绘本知识点进行了练习与评价的研究。

同时,我们还编制了《社交故事课堂教学评价表》。评价表从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教育内容与教学组织、教学评价与教学效果以及教师基本素养与教学特色等四个方面对社交故事课堂进行评价,为改进社交故事的教学效果提供了依据。

六、下阶段研究设想

我们构建了培智学校社交故事课程,明确了各年级社交故事目标,确定了社交故事内容,并开展了社交故事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课题组意识到了课题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下一阶段研究的设想。

(一)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模块内容

在设计课程内容的时候,我们过于偏重社区模块,而家庭、学校这两个模块的课程内容设计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关注与调整。

(二)关注不同社交能力基础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研究中发现,由于学生存在着不同的障碍,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异。我们在社交故事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更多的采用集体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所有特殊学生的需求。下一步将完善社交故事课程的实施形式,采用集体教学与个别化训练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余时间相促进的干预模式,满足不同层次特殊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进一步开展社交故事课程评价的研究

在研究中,我们尝试着开展了课程评价研究,但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让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实践基地的志愿者等共同参与评价,形成多元、科学的评价方式,如何切实提高社交故事课程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何真正达到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的目标,是我们后续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