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科研报告
发布日期:2019-04-16   作者:苏忱   

当第一线的校长和教师们接触,经常会谈论到一个话题:就是教育科研活动进行了很长时间,也付出了努力,但需要展现成果的时候,总会发现不如人意。的确,在基层学校的科研成果表达当中,经常会出现说的不如做的,写的不如说的”这种现象,就是科研活动的实践丰富多彩,但当需要表达,特别是形成科研成果报告的时候却不得要领,达不到研究者的心理期许。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许是过份格式化的成果报告要求限制了第一线教师研究内容丰富性的表达,但同样应该看到,由于缺少对科研报告的基本格式与规范的了解,直接影响了成果展现的质量。

科研报告通常是一项或一阶段研究工作行将结束时将其研究结果公诸于世的一种书面表达形式。它既是研究者对整个研究活动的基本总结,也是让社会了解、评判、验证、接受或应用这一研究成果的基本途径,由此也就决定了科研报告的主要内容。以教师们的研究为例,经常会涉及到的就有:在回顾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经验总结和实践反思型报告;有对教育对象、教育现象进行观察和调查后,通过归纳分析形成的调查报告、观察报告;有采用实证研究,剖析因果联系形成的实验报告;也有记载个体或群组对象变化发展的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多种研究报告形式。但不管哪种研究报告,都应该包括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基本方面。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是教育圈内的一句行话。这句话也可借来表达科研报告的撰写。本文所介绍的仅仅是常见的约定俗成的科研报告的基本格式与规范,提供给起步于教育科研活动的第一线的教师们参考。

一、科研报告的基本结构

1.题目

科研报告的题目一般要求是明确、简单、完整,这和当初设计方案时确定题目的要求是一致的。当然科研报告的题目在可能的情况下增加生动性则更好,引发编者和读者的阅读欲望。通常有以下的表现形式:

标题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比如:上海中小学实施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创造力培养的实验”初中学生学业评价的行动研究”中重度弱智和自闭症双重残疾儿童的案例研究”等,这是科研报告标题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优点是对应的研究内容准确、明了,通过标题能把本项研究的内容、范围、对象和研究方法介绍给别人,使读者通过题目能对所研究的问题一目了然。但有时候由于研究课题中对内容、对象、方法等有较多的限制词,要完整表述往往使报告名称显得比较冗长。

第二种方法是另立标题,言简意赅地将研究概括成一句话。比如面向二十一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研究”中班儿童生存教育课程设计”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等。这类标题往往用一句话反映出本项研究的核心问题,能够引起读者对报告的兴趣和关心。

当然有时也可通过题目+副标题的形式,把研究报告题目补充完整。比如:减少必修课、增设选修课、加强活动课”这个标题下,作者又加上了副标题“——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中课程结构改革试验报告”。

2.署名

一般在题目的下部或右下方署上作者的姓名和工作单位。署名既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表示对本研究报告内容承担责任。通常研究人员超过一定的数量也就不一一署名了,可以署上某某课题组或主要研究人员一至三人的姓名,并在其边上加一注(*),然后在研究报告扉页下端引入(*)注明参加课题组研究的其他人员及单位。

3.引论或引言

在这一部分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课题提出的缘由和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本项研究的核心概念和研究内容的界定;目前国内外在相同方向上的主要研究成果概述,研究现状、问题以及趋势。

引论或引言是科研报告的第一部分,虽然所占的篇幅不宜过长,但需能充分显示出本项研究的基础,使人们认识或了解开展本项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因此撰写这部分内容时应依据原来方案设计和情报资料,并注意措辞的选用,集中、精炼,使引论既实事求是地介绍清楚概况,又能较好地赢得读者和编者的注意,把阅读注意力引入下文。

引论和引言在形式上又常常用问题的提出”本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来表现。

4.主论

这一部分是研究报告的主干部分,需要让读者和编者了解研究的整个过程,并由此决定是否承认或拒绝该项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大体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研究方法要点。完整介绍研究过程及科研方法运用,包括研究对象的确定,取样方式,样本的容量,调查内容和方式,假设的论点、实验因素(因子)的操作,无关因子的操纵与控制,资料的收集与处理等。着重应把研究的操作定义,研究所采用的特殊工具、设备以及方法手段加以说明。如果这一部分内容较多,譬如教育调查中涉及到各种调查表,教育实验中采用的各种量表、测验题等都可以用附录的形式附在科研报告后面,以保证科研报告主干部分的简洁、扼要。

第二,效果与分析。一般来讲,将研究中获得的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可以用这样两种方式:其一是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和数据进行数量统计,特别是可采用计算机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注重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图表,加以表达。其二是对非数量化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比较、归纳,展开合乎逻辑的推理,用文字表达的方式进行定性分析。当前教师研究的成果报告中以下两种做法都是需要避免的:一是满篇都用数据和图表表现,缺少文字对观点的归纳、提炼,缺少血肉,影响阅读理解。二是通篇文字表达,缺乏数据支撑,没有骨架,使研究结果显得空泛。所以在效果和分析”中要力争做到质与量互相印证,让典型事例和数据资料都为研究事实服务。

第三,问题的讨论。科研报告的讨论部分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讨论本项研究获得的结果,即研究者根据研究过程对获得的客观事实作出解释,提出自己的认识和意见。其二是讨论这项研究实施中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尚需完善之处,为他人进行同类研究提供工作基础。(在有些报告中,也常常把这一部分内容放在结论以后)

5.结论

这是科研报告的实质性的部分,既要简洁归纳成果的根本要点,阐述其价值,又要提出对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为了使读者从报告中,特别是从结论部分获得对本项研究最基本的判断:研究是否有价值,通过研究是否解决了问题,尚待继续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等一系列有用的信息,结论既要做到客观真实,又要力求鲜明集中、简单明确。

6.附录

附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第一,研究中所采用的设备、工具和手段。比如,调查问卷、测量量表、试卷等,也包括报告主干部分限于篇幅尚未放入而又很重要的一些统计数据以及图表等。第二,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重要原始资料。譬如个案研究中反映典型问题的即时观察记载,教育调查中重要对象的访谈记录,行动研究中方案与执行过程的调整计划等。第三,研究中参考、引用的重要文献资料目录。一般以参考资料”或参考文献”为标题,书写方法是以阿拉伯或中文数字为序号,然后列出作者姓名、文选资料名称及出处。如果刊载于报刊,应注明报刊名称、出版日期;如果刊登于书籍与杂志中,则应注明该书刊名称、页码、出版单位、出版年月。参考文献的排例或以文献出版、刊发的先后顺序,也可以根据对本项研究所起的作用大小依次排列。

二、科研报告撰写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拟定提纲

在动笔撰写全文时,先拟定一个提纲,有利于全文的总体把握。对于经常撰写科研报告的教师们而言,也许只需要列出一个比较概括的简单提纲就行。包括各部分大小标题及准备写入报告内的主要材料。对于刚刚参加教育科研工作,对科研报告的撰写还比较陌生的教师来说,列出一个详细的提纲则尤为必要了。

建议提纲应该围绕研究报告的结构,分别考虑并列出以下内容:1为什么研究这一问题?2研究了什么?3用什么方法开展研究的?4研究的过程是怎样的?5研究得出了什么结果?6研究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同时根据这些问题来安排好材料的使用,哪些可以用数据来反映,哪些则需要用文字来表述,要证明观点、说明论点还缺少哪些材料,哪些材料手头很多如何删减,哪些材料有所欠缺需要补充,怎么安排好文章的篇幅等。一般来说,单篇科研报告的字数以5000-8000字为宜,大概占期刊的3-4个页面,过短很难完全说明问题,过长又影响了读者的阅读情绪,也会影响期刊的录用。

2.注意对情报资料的利用

一般来说,实施研究前或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已经有意识、有目的、有重点地从事本课题专题情报资料的收集与加工,注意汲取必要的信息为课题研究服务,但在正式动手撰写科研报告时还应该把所汇集到的,经过研究加工筛选整理的文献资料重新进行翻检,重新熟悉一下本项研究相关领域内他人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理论观点、方案、方法、建议和问题,由此就可帮助撰写者站在较高的起点上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避免走弯路和重复劳动。

3.处理好几对关系

第一,注意数据呈现和文字表述的有机结合。数据运用得当会使人感到材料翔实,增加可信度,但报告中连篇累牍出现统计图表就会影响可读性。因此在撰写科研报告时,应有意识地安排好数据呈现和文字表述之间的关系,使之互相映衬,互为补充。既要让读者感觉到报告的立论说理是有事实依据的,同样又看到报告并不满足于大量数据的罗列,在可信的事实基础上又进行了合乎逻辑的文字归纳和提炼,易形成新的认知。

第二,在典型性和普遍性两个维度上开掘,使科研报告具有科学价值。现代教育越来越呈现出多规格、多结构、多因素的复杂形态,要使研究报告真实地揭示教育规律,获得科学结论,十分重要的就是要在充分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在观点的运用中,在材料的取舍中,学会区分现象与本质、支流与主流。只有当材料真正体现了典型性,才能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同样只有当材料真正反映出教育现象的普遍性,才能更好地揭示教育发展与变革的本质特征。

当然写好一篇科研报告还需要有很多基本条件,比如较好的归纳和演绎推理的能力,准确的书面表达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作者系上海市教育学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