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职校学生朗读能力的实践——以《老人与海鸥》为例
发布日期:2019-04-16   作者:王枢彦   

语文教材中蕴藏着无穷的语言美,也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朗读有利于帮助学生感悟和体会文学作品中传达的感情、精神、美感。《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特别要求语文课堂要“以读为本,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

我校是一所招收普通中学随班就读学生以及学习困难学生的初级职业技术学校。这些学生的共同特点是智力水平偏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弱,语言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落后于同龄的普通学生。在课堂上,他们缺乏自信,往往不敢主动朗读,在朗读时往往会出现语调不自然,读不出感情色彩等情况。语文教学中要如何指导朗读呢?以《老人与海鸥》一课为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读

学生朗读时,教师需要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并从正面加以引导,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予一些微笑和恰当的肯定,少一些单一的否定和评判,要善于从学生的朗读中发现他们的进步,哪怕这个进步很微小,比如读准了一个难读的字,读通了一小段话。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会逐渐树立自信心,更愿意开口去读,也会读得更精彩。

【教学片断1

教师: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海鸥找不到亲人的焦急无助?

海鸥把老人当作亲人的印象已经深深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他们很容易就找出了“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大不一样”这3个词语。

师紧接着问:“海鸥大不一样体现在哪里?”

学生一时间答不上来,这时,我出示了多张平日里老人与海鸥相处的照片,问道:“平时的海鸥是怎么样的?谁能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学生们一下子有了兴趣,聚精会神地看着照片,仿佛和海鸥一起来到了老人的身边,立刻答道:“海鸥们都很悠闲、放松地围在老人周围,吃老人带来的美味。”

师追问:“那老人呢?”

学生又把视线投向了照片,思考片刻后回答:“他会呼唤海鸥,叫它们的名字、开心地喂它们。”

教师再问:“那此刻呢?”

学生齐声道:“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接着,教师充满深情地说道:“平日里和蔼可亲的老人变成了一副冷冰冰的遗像,海鸥们焦急、悲伤,翻飞盘旋,连声鸣叫,是想把自己的亲人——老爷爷给找回来啊!谁来读出海鸥此刻的心情?”

学生们纷纷举手。

师请一生(B层)来读。他朗读时的感情还不够饱满,没有读到位。

师:“读得很流畅,真不错。海鸥们此刻心里想的是:老爷爷,您到哪里去了?我很想您,您快回来啊!你能通过什么方法读出海鸥此刻的心情?”

教师的引导让这位学生对海鸥的焦急心情感同身受,他急着说:“老师,你让我再读一次。”

这次他感情充沛,读出了海鸥见不到亲人,都快急哭了的心情。此后,再通过多轮朗读,大多数同学能自然而然地读出海鸥们失去老人的急切心情,文意不言自明。

二、创设情境, 让学生能读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十分重要,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进行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带着自己的切身体验直抵人物心灵,去感悟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脱离情境进行朗读,朗读将变得沉闷、乏味,起不到以读带悟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将语文的朗读教学与情境创设结合起来,提高语文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教学片断2

随着上课铃响,《老人与海鸥》一课的第二课时开始了,我没有开门见山地直接上新课,而是用充满深情、富有诗意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

师:同学们,有一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风雨无阻,只为给海鸥送餐;有一位老人每天节衣缩食,省下钱来,只为了海鸥的一顿饭;有一位老人,给每只海鸥都取了名字,只因他把它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大家觉得它们之间就像——?

此刻,学生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的身影,他们不约而同地回答道:“他们之前就像亲人一样。”

师:来,让我们一起把15小节朗读一下,并思考,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生读并回答问题。

教师通过深情的语言引导学生回顾了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的每一个瞬间,使他们再一次感受到他们之间亲人般的感情。既回顾了上一节课的内容,又为新课奠定一个情感基调。接下来,学生在朗读第15小节时,自然而然读出了海鸥对亲人的不舍之情,教师的提问也随之迎刃而解了。

三、多形式朗读,让学生会读

朗读是一种技巧,是语言的再创作。朗读技巧的习得、掌握和运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反复的训练才能熟中生巧。为了避免单调、枯燥,朗读形式应尽量多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强化读的环节,可以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片断3

文中有一句“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我让学生把“扑”换成“飞”,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在一换一读中,很容易体会到“飞”是海鸥日常状态,不带感情色彩,而“扑”的速度快、力量大,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说明海鸥对老人的感情特别深。用“扑”,能准确地体现出海鸥们痛失老人的伤痛。

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炼,对字里行间作者想要表达的情谊也感同身受。他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教学片断4

师:“老人的遗像不得不搬走了,海鸥们不顾一切地扑过来,大声鸣叫:老爷爷,您不要走,再陪我们一会儿,我们还有很多话想对您说。你们瞧,海鸥对老人是多么地—---?”

学生大声回答:“舍不得。”

师:“现在,想象你自己就是一只老人曾经喂养的海鸥,面对天堂里的老爷爷,你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们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根据到学生的能力差异,教师请A层生即兴写话,B层生根据提示写话。)

师:“请大家有感情地把想对老爷爷说的话大声说出来!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文意已经有了充分的理解与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安排学生想象写话,记录下体会到的真情实感并深情地朗读出来,升华了阅读体验和感悟。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始终以“爱”为主线,把朗读和体会紧紧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来体会海鸥对老人亲人般的深情。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朗读,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达到了以读悟情的目的。

(作者单位:普陀区甘霖初级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