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协力 构建特殊职业教育研究共同体——上海特殊职业教育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回顾与展望
发布日期:2019-04-16   作者:李伏霞   

随着特殊教育的不断发展,特殊职业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将更复杂多样。如何评估学生?如何提供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及相关服务?如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的特殊职业教育学校将承担更重要的使命。201411月,青浦、长宁、普陀、杨浦、浦东、徐汇六区特殊职业学校达成共识,构建特殊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共同体。在特殊职业教育的科学化、精细化、个性化等方面深耕细作,成就特殊学生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活动概况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六区联动的“上海特殊职业学校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应运而生。

(一)聚焦主题,开展研究

大奖赛于2015年初在青浦区初等职业学校拉开帷幕。截至目前,已经开展了四轮比赛,主题分别是:基于精准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的运用”。通过大赛引导教师进行课前精准的学情分析,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与职业训练的有效性

(二)预赛、复赛层层选拔

活动分为预赛、复赛两个阶段。个人评优内容涉及说课(20%)、上课(60%)、课后答辩(20%)三个方面。预赛阶段为每年的3月至6月,各学校根据《上海特殊职业教育学校(班)教学大奖赛》方案中的具体要求,制订学校的评优方案,开展校内评选,推选出优胜者参加决赛,其中前两轮比赛为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参加,后两轮比赛增加了35周岁以上的中年教师组。

决赛阶段,一般为每年的9-11月底。由市、区特教教研员、华师大特教系专家担任评委。评委通过分项打分和综合评价对所有参赛选手进行排序,从中选出一、二、三等奖。

(三)以赛促培,夯实基础

在每一轮大赛中,都有针对性地安排专题培训或者展示交流活动。青浦杯比赛期间,安排了“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的制订”专题讲座,一等奖公开课展示活动;长宁杯比赛期间,开展了“特殊教育教学案例的撰写”专题讲座;普陀杯比赛期间,开展了“怎样写说课稿”专题讲座和以“基于精准学情分析”为主题的说课教研活动;杨浦杯比赛期间,开展了以“教学资源的运用”为主题的微讲座、论坛活动。

二、主要成绩

(一)聚焦精准学情分析,让教学更适合学生

精准教学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

大奖赛以“基于精准学情分析”为主题,引导特教教师心中不仅有教材,更要有特殊学生。例如:长宁区特殊中等职业学校从入学评估形成分类培养目标,单元设计制订分层教学目标,工作分析落实个别学习目标三个方面开展评估。评估为学校专业学科目标的制订打下扎实的基础,并成为促进学生学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

浦东新区群星职业学校忠华教学点则开展了“基于评估的动态教学探索”。在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估并使学生进入适合他们的专业学习之后,依托学校的基本能力评估平台,研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怎样让教学目标、方法都变得“动态”起来,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面点班的学生为例,学生经过测试进入中式面点班学习。为了解学生双手动作水平的详细情况,任课老师通过多元评估系统调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精细动作量表评估结果,以预设学生在中式面点的学习过程中的薄弱之处。教师设计了“中式面点课堂教学动态评价表”,在专业学习的开始就采用了“学习目标”动态预设和学习成果的“动态评价。立足学生学能,结合学习进度,量身定制学习内容和目标,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

(二)开展说课主题教研,让教学理念更丰满

精彩的说课能体现出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意图和依据,即思维内核。简单地说,说课稿不仅要精确地说出“教”与“学”的内容,而且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体阐述“我为什么要这样教”,因此,教师不仅要基于学情,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还要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这促使教师主动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逐步提炼出自己的教学理念。说课比赛,让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明晰、更丰满,对于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在以说课比赛为平台的主题教研过程中,刚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在学校教研、中心组教研共同体的指导帮助下,进行教学设计、要素提炼、PPT制作、练习表达,再由同行评议、反复修改调整,这个过程不断锤炼着他们的教学基本功。

经过几年的历练,到第四届教学大奖赛时,专家一致认为参赛教师已经熟练掌握了说课的基本要求,说课水平较第一届有大幅提升。所有参赛老师能够围绕着“说学生、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教学思想”等方面进行说课,语言表达能力大幅提升,教学依据、教学理念也更加清晰。在“基于精准学情分析”主题的引导下,教师对学生情况分析都比较细致、透彻,都包含对学生先前学习经验和现有基础分析。烹任、面点、餐厅服务等职业技能类的课,教师比较着重分析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点心制作课会从学生工具使用与推、捏等精细动作等方面进行分析。文化类课程教师比较着重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认知特点,如语文课、英语课从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进行学情分析,心理课着重从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进行分析。这些说课稿在精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分析,确定了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了适合学生的教学过程,运用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形成了一篇篇可供其他青年教师参考学习、可供教研组教学研究的教学设计。

(三)构建研究共同体,让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在大赛中,六所学校组成教学研究共同体以教学评选为载体、以精准学情分析为起点、以课堂问题为导向,表现出了独特的问题意识、团队精神和研究能力。

1. 把握主题,推动工作

各所学校从校长到教师都参与到研究活动中,尤其是各校校长对主题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使基于评估有效教学的主题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和落实,还成为学校推动课程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开发评估类支持保障工具的有效载体。

2. 团队研究,形成合力

依据各校的基础和特长,以评估为基本依据、以目标为核心导向开展研究,各有侧重,形成了丰富、立体的研究成果。研究团队通过集中说课、走校听课、论坛研讨、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充分交流、共享成果。

3. 突破难点,打造特色

以智力残疾、自闭症、脑瘫学生为招生对象的特殊职业教育面临许多难点问题。六所学校同心协力,短短几年,在课程建设、教学流程优化、评估工具开发、职业教育转衔服务等多方面都有新突破,特殊职业教育学校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4. 积极参与,快速成长

六所学校基本做到了全员参与教学比赛,预赛人数达到345位。进入决赛的老师有71位。近年来,参加教学比赛的教师中有13位教师成长为区级骨干教师,13位教师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参赛教师有多篇论文、课例、微课、课件、课题研究成果等在不同层面获奖、推广或者发表。还有的教师成为了区优青项目承担人,上海市金爱心教师、区园丁奖的获得者。

三、问题与反思

(一)缺少系统的评估手段和工具

目前,已经有多所学校探索了学生入学评估,专业能力评估。但是评估的手段相对单一,评估工具也不完善,对评估结果的有效利用还有待加强。尤其是具体到学科教学中,老师对班级学生的了解大多还限于日常的观察、各种检测或者是月考、期中、期末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关注到了学生的差异,但还不够适切。这就是我们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借助网络和大数据,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系统和评估工具,真正实现个性化、科学化、精准化的教学。

(二)信息技术手段相对滞后

纵观特殊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现状,多数教师能够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但是,相比普通教育,一些比较前沿的信息技术应用手段还未得到广泛应用。如:以iPad为终端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云课堂”、电子教科书、微课、数字校园以及教育大数据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行为分析、评估等方面都还比较滞后。

(三)个性化教学有待加强

经过广泛的交流与学习,各校整体教学水平都有明显的提升,教师队伍也在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但不可避免的是各学校之间开始出现教学方法一成不变,教学活动相似等同质化现象。在跨校听课的过程中,常常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课堂教学中对本校、本班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兼顾不够,影响教学效果。因而,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方式有待探索;个性化教具的开发、教学资源的充分运用有待提高。

2017年,16个区县在上海市教委的统一领导下,重新设点布局,利用各区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和特殊教育资源,新增了11个特殊职业教育办学点(班),为特殊职业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未来几年,各特殊职业教育学校(班)将在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的指导下,形成更大范围的研究共同体,潜心钻研,共创上海市特殊职业教育的灿烂明天。

(作者单位:普陀区甘霖初级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