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的研制、解读与实施
发布日期:2019-02-02   作者:特教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长 方俊明

20161213日,教育部公布了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其中盲校18门、聋校14门、培智学校10门。这应该是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史上第一套完整的课程标准,对于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办好特殊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研制工作专业性很强、复杂度很高、难度很大,前后大概经历了十年努力才完成。600多位研制专家和成千上万的特教界同仁共同筑造了这座中国特殊教育的历史丰碑,可喜可贺。

一、研制与颁布三类特殊学校课程标准的背景

2008年制定的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用一章的篇幅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尤其是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的建构和完善作出了明确规定,之后才有第一期提升计划和第二期提升计划以及《残疾人教育条例》的修改。

第一期提升计划将制订盲、聋、智障三类学校的课程标准列为特殊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举措。十年前,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教育厅和北京联合大学牵头研制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标准,他们做了大量工作。目前的课程标准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二、研制特殊学校课程标准的思路

1.什么是课程与课程标准

在现代教育语境中,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也是反映国家教育思想的载体。所以有三个关键词,一是途径,二是依据,三是载体课程标准是国家用于指导课程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作为文件下发,具有至高无上的指导意义,但也要尽量去理解它、执行它。它阐明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实施建议,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课程学习提出基本的规范和质量要求。

课程标准的研制与颁布是不同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也就是说,它带有一定的时代性。早在清末我国第一次引进西方教育观念的时候,就出现了课程标准的雏形。在学堂章程中列有课程门目和分年表。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就公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伴随着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和班级授课制度的推广,课程标准不仅关注学生学的过程,也关注教师教的过程,对学科教学的目的、意义、过程和评价都做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随着历史的进展,课程标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加强。

另外一个背景是2001年我国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经过十年努力,修订完善和颁布了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这一套标准比较充分地反映了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总结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果,体现出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等,提出教育和评价的建议,对指导我国基础教育和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发挥了重大作用。我们是在这个基础上研制特教课程标准的。

2.研制特殊学校课程标准的思想

为了提高三类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适宜性,课程标准研制的总体思路:

一是最大限度地掌握现代特殊教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二是处理好特殊教育课程标准与普通教育课程标准全面接轨和保持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相对独立之间的关系。

三是根据不同类型残疾人身心特点处理好三类特殊学校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

四是最大限度地吸收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历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不能脱离实际。

五是借助相关学科专家、学者的力量严格审视和修改课程标准,并为日后教材编写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的研究思路:一是借鉴世界特殊教育课程发展的经验;二是深入讨论研制特教学校课标的必要性、可行性;三是根据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编制课程。如何使三类特殊教育既保持不同学科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又要考虑到不同类型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凸显实用性、不可代替的相对独立性,我们在编写过程中,是在夹缝中走出一条路

三、对培智学校课程标准的解读

如果说盲、聋教育最主要解决的是感官残疾给学习带来的身心障碍,智力障碍则对教与学提出了更大挑战。围绕培智学校的课程必要性、可行性、实用性,专家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相比盲、聋教育而言,我国的培智教育开展比较晚,缺乏经验。

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格式都是统一的,第一部分是前言,说明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说明课程目标、总体目标以及学段目标;第三部分说明几个阶段的学习;第四部分是对课程实施、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比如,培智学校的生活适应课,有一个总的原则,即倡导感知、体验、参与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让智障学生感觉到,然后去体验,接着参与。我刚从玉溪实验区回来,看了一节公开课,专家们的评价也都很高,因为学生参与了,体验了,也感知了。但是有些问题没有考虑到。例如,老师教智力落后学生买车票是对的,但始终没有说清楚为什么要从前门上车不能从后门上?还有,很多城市公交车是刷公交卡的。所以将教学内容真正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的时候,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

四、如何根据课标组织教学或开发、整合课程资源

第一,实施课程标准,总体是体现教育公平,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和课程观。从学生的发展观来说,因为特殊儿童的特殊性,往往进行个案研究,就是纵向比较,自己跟自己比,而不要去跟别人比。

第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学校内部和外部的资源,结合本教材编写、整合资源,在制作教学课件上下功夫。

第三,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坚持普特融合,开展对不同课程的指导与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第五,建议结合《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来实施课程标准。

此外,在特殊教育的课程标准实施时,必须兼顾不同的学习环境。比如随班就读的环境、特殊学校的环境,包括接受不同程度的多重障碍学生的环境。我们的特殊教育可能越来越多面对的是中重度和多重障碍儿童。

中国的特殊教育要搞好,不能仅靠特教界的人士,必须要引起普通教育的关注。有几个实验区提出要开特教会议,我认为:要求必须有一半以上的普通教育领导参加。以后特殊教育肯定会从残疾人的教育变成大特教观念,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情绪障碍儿童等等,需要得到更多关注,这跟世界特教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特教必须向普通教育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