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几点思考
发布日期:2019-02-02   作者:特教研究所   

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主任刘春玲

为适应新时期办好特殊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质量,201612月,教育部颁发了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其中包括《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培智课标》)。《培智课标》共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运动与保健、信息技术、康复训练以及艺术休闲十门学科。正如教育部《通知》所言:课程标准“是对我国多年来特殊教育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的集中总结,是第一次专门为残疾学生制定的学习标准,是‘十三五’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特殊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对于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办好特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一、课程标准的作用

首先,课程标准是培智学校学生的学习标准。正如教育部《通知》所言,课程标准是“专门为残疾学生制定的学习标准”。近年来,随着融合教育的不断推进,培智学校的招生对象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重度、多重残疾的学生进入培智学校接受教育,如何保障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有质量的教育,最迫切的问题就是“教什么”。《培智课标》为培智学校的学生制定了学习标准,确保学生获得自身发展与未来适应社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当然,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他应当从哪里开始学习,可能学习到什么阶段,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

其次,课程标准是培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培智课标》是国家关于培智学校课程的纲领性文件,阐述了培智学校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是培智学校实施课程教学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培智课标》厘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与功能,阐述了课程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总目标以及分目标,分年级段、分领域详细界定了课程内容与要求,对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具体建议。

第三,课程标准是培智学校质量提升的基本保障。《培智课标》“对于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办好特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具有特殊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在没有国家课标的情况下,培智学校的教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各校以及对培智教育的理解,地区之间以及学校之间出现了较大差异,培智教育的质量也很难评价。《培智课标》为培智学校质量提升奠定了基础,能够有力地促进地区之间以及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促进质量提升。

二课程标准的实施

《培智课标》作为培智学校的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其中,如何理解课程的核心理念、如何基于课程标准实施评价与教学尤为重要。

1. 体现课程的核心理念

综观《培智课标》不难发现,在各门学科所阐述的课程理念中,有两个核心理念是共通的,即“面向全体、尊重差异”的理念以及“关注学生的感知、体验和参与”的理念。

“面向全体,尊重差异”,这一理念有两层含义,首先,课程应面向全体培智学校学生,无论他们是智力残疾、脑瘫、自闭症,无论他们是中度、重度障碍,甚或是多重障碍,无论他们具有怎样的能力起点,每个学生都是教育的对象;其次,培智学校学生是一个异质的群体,个体之间发展不平衡、个体内部发展也不平衡,他们的学习特点不一,学习速度不同,学习方式也不一样,他们在同一课程上的表现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甚至尚不具备某些学科学习的先备能力,差异是培智学校学生的常态,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应受到充分的尊重。

“关注学生的感知、体验和参与”这一理念重点阐述了课程实施的途径。人类的大脑习惯于通过真实的接触来学习,培智学校的学生更是如此。创设机会,让学生在亲身感知、体验与参与的过程中学习,效果往往是最好的。同时,在真实情景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也更容易应用于生活实践,学以致用,自然而然地形成良性循环。

2. 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

如果将课标比作一个标尺,课标实施过程中就应当经常用这个标尺“丈量”进程。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便是这样的“丈量”过程,是指有目的地去收集关于学生在达成课标过程当中所获得的学习成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解析课标的内容要求。《培智课标》中,各门课程均列举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部分,是教学与评价的核心所在,因此,要解析课标,厘清课标中内容表述中的关键要素。例如:“认识常见的食物”,这条内容可以分解出三个关键词,“认识”“常见的”“食物”,所谓“认识”就是能够确定某个人或者某个事物是这个人这个事物,而不是其他人其他事物,“常见”的就是指一般的、普通的、最常出现的,“常见的食物”就是指一日三餐经常吃的食物,因此,该内容便可解析为“能够分辨某种常见食物是这个食物而不是其它食物”。再比如“初步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初步”就是“开始阶段、尚不完备的”,“养成”就是培养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包括“能安静进餐、合理使用餐具、坐姿自然、不挑食、细嚼慢咽、保持干净、餐具轻拿轻放、在规定时间吃完等等”,“初步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意味着未必这些全部都能做到,做到三条、四条就算初步了。

第二,合理设计评价。任何一门课程都涉及很多内容,设计评价首先要明确评价哪些内容,是全部评价还是部分评价;其次要选择评价方式,不同的评价内容其评价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不同评价对象的评价方式也可以有所区别,基于课标的评价既可以是量化的,也可以是质性的,包括日常观察、作业分析、表现性任务、口头测验、书面测验、游戏等等各种评价方式都可以使用;最后,要制订评价标准,例如,通过等级或赋分的方式确定评价结果。

第三,积累评价信息。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重视对评价信息的收集。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蕴含了大量的评价信息,应对照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留心观察学生在关键指标上的表现,同时,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习惯的评价。

第四,综合分析评价的结果。一方面,要分析学生达成课标要求的情况,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特点以及当前的学习表现;另一方面,要分析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即相对于学生本人,在课标要求中的进步情况;同时,还可以分析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情况。

第五,强化评价的诊断、改进和激励功能。评价的重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应强化评价的诊断、改进和激励功能,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并根据评价结果改善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

3.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明确了学生学习的起点、学习特点之后,便可实施基于课标的教学,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涉及到在评价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成效,然后再开始新一轮的教学。

1)依据课程标准制订教学目标。教学应与跟学生已知的,能学的及期望的学习目标相关联。应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起点,制订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之间,要经过多重转换。课程标准仅仅界定了年级段的目标,需要逐级分解至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以至于课时目标,教学目标应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要兼顾针对每个学生的教学目标的衔接,保持教学内容的连贯、完整。

2)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活动。教学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培智学校的教学更需要源于生活,应选择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契合学生生活经验、又能适合学生年龄特征、难度适宜的内容,将教学过程融入生活,以搭建学习与生活之间有意义的连接,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通过直接经验、游戏、生活,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关注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丰富经历和探究体验。

3)创新教学组织形式。要突破传统的方式,探索以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为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培智学校学生特点使得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面临巨大挑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切实满足每个学生的个别化学习需求,是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环节。

4)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判断教学过程优劣的重要标准是学生的参与与学习成效。应关注学生的差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提供充分支持和辅助资源,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效来判断教学成效。

5)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与《培智课标》配套的教材是最核心的教学资源之一,其它课程资源包括教学辅助资源、课内外、校内外的资源、相关学科的资源,家庭、社会相关资源等都是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资源,对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尚有大量需要探索的空间。

课程标准实施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唯有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兴趣、学习参与以及学习成效,让他们获得有意义的学习,才能真正实现课程标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