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情境在辅读学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日期:2019-02-02   作者:特教研究所   

——以《时、分的认识(二)》为例

沈临霏

《上海市辅读学校实用数学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稿)提出“实用数学课应程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随着全纳教育理念的推动,越来越多轻度智力障碍的学生进入普通中小学就读。辅读学校的学生多为中重度智力障碍者,他们的学习动机低、抽象思维能力弱、知识迁移能力差,数学课堂教学难度不断加大,教学效能亟待提高。因此,在实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常常使用情境教学法来满足特殊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其具备最基本的数学能力,最终达到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的目标。本文根据松江区辅读学校一名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实例,谈谈生活化情境在辅读学校实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导入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由于智力水平的限制,在学习上失败的经验较多,对学习有无助感。特别是在数学学科方面,以往集体学习中大量积累的失败经验,造成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不善于发现问题,也缺乏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因而,教师通过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场景的情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例:片断(一)】

师:今天,我们的课上来了一位客人。大家一起来看看是谁呢?

生:大耳朵图图。

师:哦,是图图呀。你们看看,图图现在在干嘛呢?

生:刷牙。

师:那么图图是几点刷牙的呢?(多媒体出示钟表6:05)

生:6点05。(逐一回答)

师:哦,我们先看时针,时针走过6,就是6点多。分针走过1,就是05分,所以是6点05分。图图6点05分刷牙,刷完牙之后他准备……(出示图图吃早餐的图片)

生齐说:吃早餐。

师:那这个时候已经是几点了呢?(出示钟表6:10)

生:6点10分(逐一回答)

师:刚才我们用学习过的看时间的方法知道了图图每天早上起床、刷牙、吃早餐的时间。其实,我们和图图一样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时间。今天,我们继续一起来认识时间。(出示课题:认识几点几分)

生齐读:认识几点几分。

【片断分析】

教师抓住了特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喜好,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能看到且十分喜爱的卡通人物“图图”作为主要人物,结合学生的日常作息,创设他们喜爱且熟悉的生活情境。图图的亮相即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较快地进入了课堂学习状态,充分体现了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学生自己观察钟面,了解图图早上的作息,自然地引发出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在此过程中,教师逐步完成了教学方式的转变,将传统的“一言堂”演变为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模式,也为教师接下来运用类似看时钟的方法进行认识时间的教学做了铺垫,并且顺理成章地引出了课题。

二、合理安排情境,促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2016全国版)提出“培智学校数学课程应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中重度智障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它能够到达什么水平?这一水平的思维能力是否使这些学生具备数学学习的可能?随之而来的这些问题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数学课堂。幸运的是,早在1989年台湾学者周台杰就提出,中度智力障碍的辅读学校学生可以成功学习数学,具有很大的学习潜能。他们思维呈现出发展顺序与正常儿童一致,但速度较慢;最终达到的水平低,无法达到与正常儿童相同的发展水平;普遍表现为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等特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设计不同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实例:片断(二)】

播放多媒体录音: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图图。刚才大家跟老师一起学习几点几分,都学到了看钟面的方法。我想考考你们,这三个钟面有什么一样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师(多媒体出示三个钟面):图图问大家,8点20分,10点20分和11点20分这三个钟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老师给你们三分钟,两个小组的同学试着自己讨论,告诉我结果。(生小组讨论、师巡回指导)

师:同学们都讨论好了。谁能说一说吗?(生没有人主动回答)

师:看来大家都有些害羞。那请你们和老师一起来说。你们看,这三个钟的分针都指着数字几?

生:数字4。

师:很好,你们找到了一个共同点,钟的分针都指着4。(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句子:分针指着4)那么不同的地方呢?他们的时针指着几呢?第一个钟,时针走过数字……第二个……第三个……

生跟着老师说8、10、11。

师:哦,三个钟的时针走过的数字不一样。所以,时针走过几,就是几点多。(教师贴出句子:时针走过几)

师:通过观察、比较三个钟面,我们发现了这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所以有了这两句句子,它们是……

生:时针走过几,就分针指着4。

师:那么这个时间就是……

生:几点20分。

师:非常棒。你们归纳出了这个看时钟的方法。它就是“时针走过几,就分针指着4,就是几点20分。”(生齐读)

【片断分析】

教师将教学情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情境中人物的提问引发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这是其科学设计情境、适时进行引导的教学智慧的体现。通过比较三个钟面的异同之处,学生自主地“看一看”“辨一辨”,教师将数学知识融入到了情境之中,帮助了特殊学生抓住学习重点,更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进而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三个钟面的异同,得出看钟面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推理、判断、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不断思考,提升认知水平。需要指出的是,特殊学生的思维零散、注意广度狭窄、数学沟通能力弱,在新授完成后直接请学生进行组内讨论,自己归纳总结具有很高的难度。这样的归纳总结能力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强化和锻炼方能在一节课上有所体现。因而,建议在学生尚不完全具备该项能力时,教师先进行归纳总结的示范,再请学生模仿、跟说,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提升,也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切实达成。

三、重组情境结构,培养学生数学知识迁移能力。

无论是国家课标还是上海课标都提出,辅读学校实用数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但这对于辅读学校的学生而言非常难。他们的学习迁移能力弱,无法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变成为规则来解决类似的问题,导致在数学学习时即使面对题型类似的数学题,只要题目表述有所改变就无法找到合适的解题策略。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运用合理的情境,更应将情境不断进行重组、变化,通过课堂学习任务单、课后作业等形式帮助学生重复复习巩固所学旧知,进而达到“熟能生巧”运用于生活的目的。

【教学实例:片断(三)】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6个钟面,总结了两个看时间的方法。它们是……(引导学生说)

生: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点多;再看分针,分针走过4,就是20分,这个时间就是几点20分。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点多;再看分针,分针走过5,就是25分,这个时间就是几点25分。

师:同学们都很棒。你们都已经学会了这两个方法。今天的课我们学习了图图一天的作息时间,从起床、刷牙、吃早饭,到他上学、上课和放学,都有一个钟,现在老师把图图的一天做成一张学习任务单,请你们分小组把他一天的时间填好。(出示图图的一天作息时间)

生分组完成任务单。

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都做完了吗?现在请每个小组找一位代表来说一说图图的一天。

生按小组向大家讲解自己组内完成的任务单。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图图一天的时间安排地满满的,他都没有浪费时间。今天课后老师请同学们也像图图一样为自己安排一天的时间。请你们回家在家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单,明天交给老师,好吗?

生:好(完成学习任务单)。

【片断分析】

教师以“图图的一天”这一学习任务单为载体,复习本节课教授的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强化了认识时钟的技能。并且以“为自己安排一天的作息”为任务,重新组织了更为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设计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不仅体现了分层教学的理念,也水到渠成地将“课本中的知识引申至生活实际中”。为学生提供了应用相同的数学技能解决类似问题的机会,帮助学生数学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当然,无论是以课堂练习为形式,还是以课后练习单为载体,重新编排设计的情境都应具有共同的教育意义,体现相同的教育价值。

然而,就本课例而言,对于重新建构的情境内容及分层目标则需要进一步的商榷。从学习任务单上我们发现,教师虽做到了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设计,但有难度较大、内容颇多之嫌。可见,教学情境的重组需要教师更为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及其难重点。

教学情境作为辅读学校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是调动特殊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途径。作为特殊教育教师,我们应善于设计情境、巧于应用情境、精于重组情境,真正把握情境创设的原则,将“生活化”与“数学味”相结合,满足特殊学生学习需求,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作者单位:松江区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