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训《基本情绪:伤心》教学案例
夏冰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也是将教学设计用于实践的基准,从而做到“因材施教”。什么是学情分析呢?它是指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一切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各种因素的综合。
我们要怎样做学情分析呢?本文以个训课《基础情绪:伤心》为例,介绍学情分析的实践与思考。
?学情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玟玟是我所执教三年级中重度障碍班的学生。该生情绪容易波动,经常乱发脾气,又哭又闹并伴有撕脱衣服、倒地不起、攻击他人等问题行为。
根据Paths课程个体行为评估报告显示,该生在攻击、破坏性行为板块较同龄孩子相对频繁;情绪管理能力较同龄孩子处于较弱水平。根据《特殊儿童语言与沟通能力评估表》结果分析,该生的语言与沟通能力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得分率最低的是词句运用能力,得分率仅27%。
通过日常记录分析发现该生常常在遇到困难、受到阻碍、意愿无法得以满足时产生激烈的情绪反应,且该生不会主动向老师、家长求助,以至于情绪升级并产生一系列的行为问题,以极端的行为来寻求他人关注。基于该生能够体验开心、伤心、生气等基本情绪,并能通过面部的特征辨别它们,能够理解简单的图片,逻辑思维、想象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等特点,对该生实施个别化情绪管理课程可有助于提高认知、理解基本情绪,并让其学习用较恰当的语言和行为表达需求,减少不恰当的行为。
(二)教材分析
《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补偿性课程是针对学生的补偿教育需要设计的课程,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个别化教学。《上海辅读学校行为训练课程纲要》中指出,许多问题行为的诱因和学生的情绪波动有很高的相关性,因此训练学生正确表达情绪,有效地进行自我放松和自我控制是十分有效的策略。
《基本情绪:伤心》改编自Paths儿童社会情绪学习课程,其目的在于增强儿童的情绪认知能力,促进亲社会行为,预防问题行为。在此基础上,针对玟玟的行为问题,根据其认知能力、学习习惯等特点设计绘本故事让学生明白伤心时可以找熟悉的人说出原因,帮助解决问题,舒缓情绪。
二、教学设计
(一)课时安排
《基本情绪:伤心》是情绪干预短期目标中《认识基本情绪1》的一个内容。《基本情绪:伤心》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初步理解“伤心”,能辨认伤心时的面部表情特征;第二课时,伤心时能够向熟悉的人说出原因;第三课时,能够理解别人的情绪,并尝试做出恰当的反应。本案例为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向熟悉的人说出伤心原因。
2.明白伤心时说出原因可以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向熟悉的人说出伤心原因。
教学难点:明白伤心时说出原因可以解决问题。
(四)教学媒体和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情绪挂卡、故事绘本、提示板
(五)教学流程
本堂课分为复习、新授、扩展与练习三个环节。
复习: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分辨并说出伤心的面部表情。
新授:针对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绘本故事。绘本的主人公即学生本人,故事内容由真实情景改编,正向积极的处理方式给学生今后处理类似问题提供范本。通过任务分析法,将情景-个体行为分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扩展与练习:让学生在不同情境和不同形式中巩固所学内容,帮助学生迁移和泛化。
三、教学实录
片段1:复习环节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开心”“伤心”两个基本情绪。请你找出“伤心”的图片。
生:这个伤心。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嘴巴往下的。
师:还有吗?再看看这里。
生:他的眼睛。
师:眼睛里流出了什么呀?
生:哭了。
师:是的,他哭了,眼睛里流出了眼泪。他看上去很伤心。你说得真棒!
通过用语言观察描述人物面部特征来分辨伤心情绪。呈现的图片从单选到多选,从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熟悉的人物照片到抽象的卡通人物,练习设计注重图片难度梯度,符合该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片段2:新授环节——学故事1
师:这个女孩是谁?她怎么了?(老师指着绘本封面)
生:玟玟。
师:是我玟玟。
(拉着玟玟的手拍着自己的胸口,让学生理解我是玟玟。)
师:你为什么伤心?
生:伤心。
(学生无法回答,只是跟读了“伤心”。)
师:那伤心时,应该怎么办?我们一起来学故事。
(老师拿起故事书和学生一起阅读。)
……
师:图中的玟玟怎么了?
生:我很伤心。
师:请你观察一下,为什么玟玟会伤心地哭呢?
生:玩具坏了。
师:夏老师告诉你,伤心时玟玟可以尝试向熟悉的人说出伤心的原因,这样大家就会帮助玟玟解决问题。
(学生看着老师思考、)
师:来看看,玟玟找谁说原因了?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绘本中的照片,并在提示卡上贴上“找谁说”。)
生:夏老师。
师:你说得很棒,故事里玟玟是怎么说的?
生:……
师:积木倒了,我很伤心。
(老师拉着玟玟的手指着绘本中的照片和文字,反复“积木倒了,我很伤心”。)
生:积木倒了,我很伤心。
师:玟玟为什么伤心呀?
生:积木倒了。
(师在提示卡上贴上“说出伤心的原因”。)
师:非常好,积木倒了是伤心的原因。玟玟说出了伤心的原因,爸爸帮玟玟钉好了纽扣,解决了问题,所以玟玟变得……?
(指着绘本中玟玟的笑脸。)
生:开心了!
师:伤心时,我可以找熟悉的人说出原因,大家都会帮助我,我会变开心。
……
故事针对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由该生的亲身经历改编,通过照片和录像的形式呈现,真实又熟悉的情境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通过任务分析法,将任务分步为明确情绪、感知伤心原因、找到向谁倾诉、说清伤心原因,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该技能。通过跟说、仿说学会表达,避免因沟通障碍使学生负面情绪升级。通过该流程继续学习故事2-3,以引导学生为主。
片段3:扩展与练习——情境模拟
师:今天玟玟学习了《伤心时,我该怎么办?》,让我来考考你,遇到这些情境时,玟玟会怎么处理呢?
情境一:我最喜欢的娃娃坏了。
师:这张照片上玟玟怎么了?
生:我很伤心。
师:为什么伤心呢?
生:娃娃坏了。
师:娃娃坏了,你很伤心,那你会怎么做呢?
生:说出来!
师:找谁说呢?(老师拿出陌生人、爸爸、妈妈的照片。)
生:我要告诉妈妈。(学生拿起了妈妈的照片。)
生:妈妈,娃娃坏了,我伤心。
师:妈妈知道玟玟伤心的原因是玩具坏了,妈妈再帮你买一个好吗?
生:好。
师:妈妈再买一个娃娃你还伤心吗?
生:不伤心了。
师:玟玟对妈妈说出了伤心的原因,妈妈帮玟玟解决了问题,玟玟变开心了!那除了能和妈妈说还能和谁说呢?
生:爸爸。
师:好的,我们来试试你会怎么对爸爸说?
生:爸爸,娃娃坏了,我很伤心。
师:爸爸知道了原因玟玟因为玩具坏了,会帮你再买一个新的。你会不会找这个叔叔说?(老师指着陌生人的照片。)
(生摇头。)
师:为什么?你认识他吗?
生:不认识。
师:和陌生人说有用吗?
生:没有
师:我们要找熟悉的求助,这样才最有效。
情境二:学校午餐时,我没有带勺子。
情境三: 同学抢了我的玩具。
学生根据提示卡,明确情绪、知道产生情绪的原因、能够找对诉说对象、并说清伤心的原因。老师通过呈现多个在实际生活中该生易发生情绪行为问题的情境,巩固本堂课的重难点,同时也有助学生在生活中迁移和泛化。
片段4:扩展与练习——行为辨析
师:伤心时,我们要向熟悉的人说出伤心的原因,这样才会得到安慰和帮助,舒缓伤心的情绪。
师:请你判断下列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看图判断。)
生:不对。
师:他哪里不对?
生:他睡在地上。
师:你先看看他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伤心。
师:他很伤心,但是他睡在地上发脾气、哭闹,这样有用吗?大家能帮助他吗?
生:不能。
师:那你告诉他,伤心时,应该怎么做?
生:要说出来。
师:来说说看。
生:老师,铅笔盒坏了,我很伤心。
师:玟玟你说得很棒,老师知道他伤心的原因,会帮助他的。
……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故事《伤心时我该怎么办?》,我们知道了,伤心时可以向熟悉的人说出原因,这样大家帮会帮助我。玟玟,你学会了吗?
生:我学会了。
通过卡通形式呈现该生易发生的情绪行为问题,让该生辨析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哪些行为是无效的,并让学生说出恰当的行为反应,再次巩固教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
(一)多元视角,聚焦教学,关注需求
玟玟在日常生活中情绪容易波动,经常乱发脾气并伴有撕脱衣服、倒地不起、攻击他人等问题行为。因而,个别化的情绪管理课程对该生很有必要。虽然我校品社课程已设Paths情绪管理课程,但该生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处于班级中下水平,集体教学内容对她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此外,该生注意力分散,集体课的教学形式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我通过行为分析,了解该生行为动机,明确学生内在需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偏好,家庭环境等因素开展个别化教学,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具针对性。
(二)多种方法,注重分析,寻找基点
通过评估工具量表问卷和观察记录等方式分析学生能力,寻找基点。情绪管理课程的个别化实施主要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情绪行为管理能力的相关性较高,因此,我在授课前对学生进行了Paths课程个体行为评估和特殊儿童语言与沟通能力评估。通过评估工具的量化评估可以使我们明确训练目标,也可以有效地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三)针对学生特点,设计有效教学
1.私人订制绘本故事
该生认知和理解能力较弱,学习兴趣较狭隘,但她喜欢看自己的照片、喜欢熟悉的事物,因此我用直观的照片、简单的语言、真实的情境以绘本故事为载体指导 “学生伤心时,我该怎么办”?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并尝试向熟悉的人说出伤心的原因,从而解决问题有效预防情绪问题升级,减少因情绪引发的行为问题。根据学生真实生活改编的绘本故事充分体现培智学校个别化教学的特征,让学生在属于自己的绘本故事中体验情绪,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2.呈现多种情境
根据该生场依存性的认知特点,课前家长和老师共同讨论,列出该生易发情绪行为问题的情境,归纳总结出5个最具代表性的高频情境,通过在课堂练习中结构化的呈现,由易到难帮助学生进行巩固和泛化。
3.父母参与课堂,形成家校联动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与父母的教养态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多次家访和访谈中了解到,玟玟的父母老来得女,对孩子较为溺爱,只要一孩子哭闹,家长便满足其要求,从而养成了该生爱哭闹并伴有各种不恰当的行为。通过让父母参与绘本故事的编写和拍摄,教导家长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家校形成统一的矫正学生行为问题的方法策略。
综上所述,只有课前做好精准的学情分析,基于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特点,才能为学生制订适合的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联合家长统一教养态度和行为矫正方法,改善行为问题,促进学生发展。
(作者单位:普陀区启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