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奇 沈立 国卉男
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指出:“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保障义务教育,着重发展职业教育。”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坚持融合教育方向,提升残障学生受教育水平,今年上海市在中职学校开展了高中阶段特殊教育班的试点,招生对象为智力障碍学生。
一、开设中职特教班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在特殊教育领域,通常只有视力、听觉和语言障碍以及肢体残疾的学生才有机会进入高中及以上阶段的学校接受教育,而智力障碍学生往往与高层次的教育无缘。但用发展眼光审视特殊教育,智障学生同样有可能突破受教育程度的局限。
(一)多元智力理论为开设特教班提供了依据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揭示出人的智能包括语言、逻辑数学、身体-动觉、音乐、空间、内省、人际关系和自然等八个方面。人的智力是有差异的,这八个方面因人而异,但每个儿童至少在一个领域具有相对于他人或相对于自己其他领域的强项。而且,儿童在不同活动中的表现几乎没有相关性。也就是说,数理逻辑方面智能不足的个体,不排除在其他方面有优势。因此,应当发挥每个人的潜能。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利用因素分析法,把智能归结为七种彼此并列的基本因素(即群因素):知觉速度、记忆、空间关系、数字运算、词语流畅性、语文理解、一般推理。智力障碍学生虽然总体上智能落后普通学生许多,但在加德纳或瑟斯顿所界定的智能体系中,他们未必不存在相对于他人或自己其他领域的优势领域。如果将他们的优势领域检测出来,采取扬长避短、缺陷补偿的教学策略,那么对于他们的帮助将是十分有效的。
在“一体化”和“回归主流”理念下,残障儿童被接纳和安置到主流教育环境中去是有条件的,即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进入主流学校,否则仍然只能在与主流教育相对“隔离”的特殊教育学校中就读。上海市开办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特教班,突破了必须达到“一定标准”才能进入主流学校的藩篱,对智障学生单独进行入学考试,以适合智障学生实际情况的入学标准和“零拒绝”的全纳姿态向智障孩子敞开大门。从职业教育学习内容大都归属于动作技能领域的性质看,选择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智障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突破口,也十分符合智障学生的特点。
(二)上海市开设中职特教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上海市是全国特殊教育的一面旗帜,积累了丰厚的特殊教育办学经验和教学经验。此外,上海职业教育专业力量强,在师资、专业、课程、设备和办学能力等诸多方面有深厚的基础和优势,这些都为开设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特教班奠定了坚实基础。实际上,上海在智力障碍学生接受初等职业教育后,进入更高一层的学校,接受级别更高的教育是有成功先例的。例如,从 2014 年到 2017 年,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共有 72 名残障学生进入长宁区业余大学深造。其中,轻度智力障碍学生 66 名,占 91.7%;中度智力障碍学生 4 名,占 5.5%;轻度智力障碍兼有自闭症学生 1 人,占 1.4%;中度智力障碍兼有自闭症学生 1人,占 1.4%。这些学生学习专业的分布情况为:86.1%的学生在酒店管理专业,其中中度智力障碍和兼有自闭症的学生全部在该专业;3 名学生在摄影专业,占4.2%;7 名学生在行政管理专业,占 9.7%。首批参加上海市成人高考的 31 名轻度智障学生中,18 名学生顺利通过理科类最低录取分数线,2 名学生年龄超过 25岁加分,1 名学生通过能力加试加分达到录取分数线,总共 21 名学生获得了社区业余大学学习资格,录取通过率达到 64.5%。这些成功案例为我们探索智障学生中等及以上层次的教育增添了信心。美国智障学生教育的实践也表明,标准课程的教学效果是积极而令人鼓舞的,即便是中重度智障学生也能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习得既定的核心学科知识。
二、开设中职特教班的宗旨和保障条件
(一)中职特教班的根本宗旨是促进智障学生社会融合
上海市在中职学校开办智障学生特教班,是特殊教育发展一个大胆的探索。特教班的根本宗旨是促进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融合。因此,一定要克服在同一校园中两类学生合而不融的局面,要想方设法增加他们的交流和互动,让他们互帮、互助、互学、互动,最终达到高度融合的目的。融合教育的关键是想方设法创设不同的情境,促进残障学生和普通学生共同学习,一起参加各种促进身心发展的活动并形成良好的互动。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互动很难自发出现。这种互动的出现要依赖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这方面,美国同仁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组织达成法律所要求的基于标准的学科核心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还要为残障学生提供个别化的教学,满足其在社区生活和就业环境中功能性技能学习的需要。因此,课程需要兼顾学术性和功能性的特点。
(二)开设中职特教班需要的保障条件
1.一个无障碍的校园环境
智力障碍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就读,中职学校校园必须全面实现无障碍。无论教室、寝室、教师办公室、报告厅、实习实训等学习场所,亦或食堂、操场、卫生间、小卖部等生活休闲场所,都要建有无障碍通道和设施。
2.一个无歧视的人文氛围
比硬件环境更加重要的,是无障碍的软件环境,尤其是无歧视和无排斥的人文氛围。教师自身必须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和牺牲精神,同时要引导普通学生,一方面,要像对待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爱护、帮助残障学生,绝对不能歧视他们;另一方面,也不要对他们事无巨细地处处提供“照顾”,以免使之强化自身的残障意识,而要鼓励他们“我能行”,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
3.一个有前途的学习专业
目前,中职学校设置的专业门类繁多,但都针对普通学生,课程也是按照专业要求和普通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的,教学方法更是以具备高中阶段同等学习能力学生为依据。这些都与智障学生特点相距甚远。因此,必须花大力气对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造,为智障学生确定一个适合本人特长的、有发展前途的专业,并创设符合智障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
4.一个有责任心的导学学长
要在中职特教班建立“学长制”。可在高年级中职学生中遴选品学兼优、工作能力强、有爱心的学生担任“学长”,与智障学生一对一结成对子,从生活、学习、社交等多方面帮助智障学生的学习和校园生活。在此过程中,受益的不仅是智障学生,担任学长的普通学生也能在帮助智障学生的过程中更好地成长。
三、开设中职特教班的深远意义
将特教班办在中职学校,旨在借助中职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中职学校和特教学校携手培养残障学生,促进普通学生和残障学生融合。学习期间融合环境的体验对于残障学生将来的社会融合作用巨大。在朝夕相处中,普通学生尽其所能帮助残障学生;残障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着普通学生。从普通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提倡融合教育也是对整个教育的目标、功能的又一次深刻反思,是对教育价值取向和教育定位的调整。融合教育的受益者不仅是残障学生,普通学生同样在融合教育中获得心灵的成长和合作的欢愉。有机会与残障学生互动、一起成长的普通学生,长大以后会变得更宽容,更会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发展,成年后会对社会中那些弱势人 群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上海在中职学校开办特教班,不仅符合残障学生及其家长的需要,顺应了特殊教育发展和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有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作者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