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妹 卢天庆
上世纪末,我校曾开展了《上海低视力学生随班就读教学策略》的研究。2006年,上海市教委出台了《关于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若干意见》。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加大了对该项工作的投入,借此契机,我校整合各方资源,于2010年4月成立上海视障教育指导中心(以下简称“市中心”),与眼科医疗部门展开合作,积极探索新型随班就读工作模式。经前期调研发现,导致目前随班就读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视障随班就读巡回指导支持服务体系。于是,我中心力图通过行动研究建构视障巡回指导支持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视障随班就读工作持续、深入地发展。
一、建构视障随班就读学生巡回指导支持服务体系
市中心组织眼科专家进行视力筛查,确诊32名学生为视障学生,男女生比例约为6:4,所患眼病类型多样。同时我中心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视障学生主要面临以下困境:普校教师缺乏相关的视障知识和技能,部分教师对学生存在关心不当等现象;某些家长在对待视障学生的学习、社会适应等方面也存在错误认识;学生缺乏包括定向技能、生活自理技能、社交技能等方面的技能。
为进一步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指导,市中心随后又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视障学生的教育需求广泛,主要集中在视功能训练、助视器的使用、基础学科的学习、固定教材的使用及大字课本、有声读物和阅读架的提供等;康复需求领域也比较广泛,主要集中在定向行走、认知、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助视器使用率偏低,绝大部分学生对眼病的了解和保护都不够;大部分教师采用传统教授法,很少使用直观教学法、多重感官刺激法等。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并借鉴国内外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先进经验,又考虑到上海特殊教育政策及市中心的资源,研究团队建构出视障随班就读巡回指导支持服务体系。
二、视障随班就读巡回指导支持服务的实践
(一)组建合作团队
巡回服务团队由市中心和区中心的巡回指导老师、眼科医生、特教专家及其他相关服务人员构成。其中,以市中心巡回指导教师和眼科医生为主力,区中心巡回指导教师辅助市中心做好巡回指导工作,特教专家为巡回指导教师提供培训及咨询服务。
(二)明确服务对象
视障随班就读学生、普校教师、家长、巡回指导教师等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其中最主要对象为视障学生、家长和普校教师。
(三)确立支持服务内容
1.为视障随班就读学生提供全面服务
第一,评估与安置。评估工作分为诊断评估和综合性评估。在诊断评估方面,由市中心与眼防所合作,组织视力检查来确定对象,由各区县“残疾儿童入学鉴定委员会”对视障学生进行教育安置,其中安排到普通学校就读的学生即成为视障随班就读学生,市中心对其建档登记,然后实施评估。在综合性评估方面,市中心指导区中心开展教育、心理、视功能、定向行走等评估;区中心协助普校对学生实施教育心理评估;普校还需对学生日常学业进行评估。
第二,制订与实施IEP。首先,由市、区巡回指导教师和眼科医生为主的多学科合作团队制订IEP。其次,由巡回指导教师、眼科医生、普校教师及家长按照IEP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教学或指导。最后,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IEP。
第三,设置与实施个性化课程。视障随班就读学生除了学习普校课程外,还需学习如视功能训练、定向行走、生活适应等方面的课程,依视力程度设置不同课程,如盲生主要学习盲文、感知觉训练、定向行走、生活技能与社会交往技能等;低视生主要学习印刷体文字,课程设置与教材靠拢普校,同时增加视功能训练等康复训练课程。
第四,创设不同的教学环境。根据学生对光线、照明、色彩、反差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指导学校适当调整环境,如对白化病、角膜中央部混浊等学生一般安排低度照明;而对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神经萎缩、术后无晶体等学生,则安排高度照明;在通道或走廊正中央加一条黄色引导线,便于学生定向和分道行走;在楼梯起始阶和终止阶处铺设颜色鲜明的地垫等;在玻璃门上贴上颜色鲜明的标识;教室窗户上装上窗帘或遮阳板;提供阅读架等。
第五,提供保健服务。市中心每年组织一次例行视力检查,安排眼科医生诊治或重新对学生进行教育安置。
第六,提供辅具及学习材料等。市中心根据眼病诊断报告和视功能评估结果,协助区中心为学生配发助视器,提供大字课本及作业本,提供盲文笔及写字板等。
第七,提供毕业转衔服务。学期初,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升学信息,协助他们进入合适学校;对于初中高年级或毕业班学生,市、区中心与普校老师沟通,积极了解市、区残联的相关政策及培训信息,为即将毕业学生铺路。
2.指导普校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首先,指导制订IEP规划,由市中心和眼防所联合区中心协助普校教师为学生制订IEP,并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评估结果制订IEP的目标及考核工作,并提供咨询服务;其次,提供教学康复指导服务,主要由巡回指导团队协助教师调整教育策略和方法,包括环境的设置、教学的调整、辅助材料的使用、个性化的辅导等;再次,提供教学材料等,根据学生眼病及学习特点,巡回指导团队为教师提供有声教材、直观教具等;最后,指导学生评价,评价包括日常的作业测验及期末考试的总结性评价,巡回指导团队根据学生特点指导教师对考试进行调整,如试卷放大字号、延长考试时间、笔试改口试等。
3.为家长提供帮助
第一,巡回指导团队通过面谈、电话、短信等方式解决家长遇到的问题,比如无障碍环境建构、家校沟通技巧等;第二,中心为家长在眼科、教学上的注意事项提供培训,同时指导其使用及维护助视器,并及时提供最新的助视器相关信息;第三,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教育指导,同时还指导家长营造一个不仅包括物理环境还包括态度上的无障碍家庭。
4.协助区中心开展随班就读工作
市中心从以下几方面为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提供直接服务:其一,督促其推进康复保健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监控;其二,对助视器进行保养和维修,甚至更换;其三,为区中心巡回指导教师提供专业培训,主要由市中心和市眼防所的专职人员来提供;其四,市中心为区中心传递相关信息,区中心对随班就读学校做好康复保健课程推进、课堂教学、教师培训等工作,对视障随班就读儿童家庭做好送教上门和咨询交流等服务。
5.完善市中心管理,提高工作质量
首先,采用多种形式,加强理论学习。每学期,中心制订教师学习方案,邀请特教教授做专题报告;邀请市眼防所医生做眼病知识讲座;请有经验的老教师做“视障随班就读学生教育评估表”的解读等讲座,同时选派教师参加市教委、华师大、特教研究所等部门举办的各项研讨与学习活动。
其次,建立校内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例会,通过交流工作心得,帮助大家学习他人工作中的长处,针对突出问题开展讨论,及时调整工作方法或方向。
最后,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利用校园网开设“随班就读”板块;设立视障知识资源库;建立“随班就读巡回指导教师”QQ群;开设服务热线等。
三、实践成效
(一)学生
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这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具体包括学业成绩、社会交往、自信心、人生观等。例如有两位巡回指导教师在学期小结中分别写道:通过实施IEP,小旭的年度目标达成度超过了80%,学习习惯也有了很大改进,尤其是完成作业方面进步明显,除此,该生还认识了很多同学,尤其和助学伙伴的关系甚好。还有一位老师写道:通过半年的巡回指导,龚同学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了,基本掌握了盲文点字和拼音等基础知识;在定向行走和生活自理方面也有了很大改善;并愿意与新同伴交往,降低了对外界的排斥感,生活有了新目标,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
(二)普校教师
对普通教师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包括态度和教学策略的转变。普校老师能够正确理解学生的眼病及其影响,态度也由以前的不理解、不关注、不支持到现在的关爱、宽容和关怀,并主动调整教学策略,如教师面对学生进行讲解,并在书写板书时,念出板书内容;为白化病学生安排在第一排背光位置,上课放投影时拉上窗帘;同时,利用小组讨论或学生做练习时对该生进行个别指导;作业包括口头和书面作业,教师运用听说方式来要求学生完成读写的训练任务,减少抄写量等。
(三)家长
我们走进学生家庭,对家长进行低视力相关知识的指导,与家长沟通,帮助他们在教育孩子的思想理念与方法上做出改变。通过长期巡回指导的介入,家长教育孩子的知识、情感态度、方法技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如以前家长认为孩子可怜无助,于是包办一切,后来家长认识到此做法的弊端,开始转变态度和做法,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并经常性地给予有效指导及亲身示范。
(四)巡回指导教师
通过开展巡回指导工作,巡回指导教师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一,将视障教育教学方法、眼病、视功能训练、助视器原理及使用、心理辅导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进行全新整合,并通过实地指导普校老师、学生及家长,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获得很大提升;其二,巡回指导教师同老师、学生、家长及区中心老师等人员不断进行沟通,多位老师从最开始的不好意思、心理受挫到现在能流畅自如地交流,大大提高了巡回指导教师的沟通能力和自信心;其三,科研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巡回指导工作中积累的理论、技巧和实践经验,在日常的课题申请、论文撰写、工作总结、个案研究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这有助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随班就读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市中心与眼科医疗部门的合作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在后期的教育评估、视功能康复等领域;同时,随班就读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及工作支持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还需要特殊教育、眼科医疗、普通教育及家长等多部门和人员的深度参与,对现有服务体系不断调整和完善,逐步将此服务体系推广到其他地区,让更多的视障随班就读学生受益。
(作者单位:上海市盲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