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 许家成
10余年来,我国培智学校的服务对象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智力障碍(残疾)学生,越来越多的自闭症、脑瘫儿童及其他发展性障碍儿童进入了培智学校。因此,培智学校课标不是专门为智力障碍学生编制,而是面向在校的各类学生,这是理解培智学校课标的重要基点。科学理解培智教育课标要抓住整体性、有效性和灵活性等三个基本特性。
一、整体性
培智学校课标是一个整体的育人目标体系。培智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义务教育的权利主体,享有自己的受教育权利。
培智学校课标的育人目标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具体地落实到课标之中,让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学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具有和平意识、海洋意识、环保意识,为将他们培养成为社会公民奠定坚实基础。
培智学校课标整体性还体现在发展性、功能性、环境生态性和支持性等四个属性上。
发展性是指以儿童的发展作为起点,无论学生起点如何低,个性特征差异如何大,课程标准都要与他的实际发展水平相连结,降低课程门槛,实现“零拒绝”,让课程去适应学生。因此,培智学校课标向下与幼儿园使用的3~6岁学前儿童学习指南的5大领域衔接,向上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相关联,在学前儿童学习指南与义务教育课标之间寻求自己的位置,与学前融合教育和义务融合教育共同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功能性体现在以生活为核心。培智课程有三大生活课程,即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和生活适应。这是培智学校课程的重心。
环境生态性是功能性在具体环境中的体现,它体现为环境性和生态性两个方面。首先课程标准要体现在学生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应用。例如生活适应课程通过不同主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联系起来,并融入当地民俗习惯和社会文化,以体现环境性;生态性体现在学生生涯成长中需要多元化的发展空间,还体现出对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不同社会要求。课程标准不仅有三门生活课程,还有“音”(唱游与律动)、“体”(运动与保健)、“美”(绘画与手工)、“劳”(劳动技能)等课程,展示了培智学校课标具有丰富多彩的课程要素,更为学生开拓出了广阔和有纵深的生态发展空间。
支持性体现在信息技术、康复训练和艺术休闲等选择性课程中。从支持理论来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数字化和互联网时代,为包括残障人士在内的所有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降低了对人的能力要求。“信息无障碍”“人工智能”等弥补、延伸了人的大脑的认知谋划功能,“通用设计”“辅助科技”等改善了个体功能限制。康复训练作为一种专业支持,通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言语治疗、心理治疗、艺术治疗等多种专业支持从医学康复模式,逐渐融入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康复模式,对提升学生身体功能,改善活动与参与状态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艺术休闲将通过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为培养学生的自我决定能力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对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将产生重要作用。
在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下,培智学校课标体现了对学生的智能发展、社会适应和生活实践等方面的全人发展要求。
二、有效性
培智学校课标有效性是将课程目标通过个别化教育落实到每个具有显著个别差异的学生,实现有质量的教育。
培智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凸显了个别化教育的重要性。个别化教育的关键是拟订并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通过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拟订,明确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愿望、教育需求和教学重点,为有效教育提供了依据。
个别化教育计划将学生的教育目标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教育目标用于评估,短期目标用于教学。在我国常见的班级教学条件下实施个别化教育,需要对个别化教育计划中的目标进行统整并形成学期教学计划,再将教学目标分配到学校、家庭和社区不同的环境中,从而形成立体教学系统。
个别化教育计划经过统整和目标分配,学生可以在班级教学中接受差异性教学;在家庭和社区的真实环境中得到适度自然支持。通过特殊教育、营建支持与支持系统,让学生过上与同龄儿童一样的常态生活。
个别化教育的成果可以通过纵向评估来体现。在拟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时要进行前测,由此得到学生的发展基线,作为教学的起点,经过系统教学干预以后再进行阶段评估,将阶段评估结果与基线进行对比,学生个别化教育的成果就直观、具体和精准地表达出来了。
培智学校课标通过个别化教育计划与一个特定的学生联系起来,为这个学生量身订做适合他的教育计划。目前国内也将个别化教育计划叫做“一人一案”。为了协助有关单位为学生拟订个别化教育计划,课标研制组及其相关人员按照参与程度和支持程度,为培智学校课标制订了课程本位测评工具,以便让培智学校课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保障培智学校的学生在个别化教育中获得有效教育。
三、灵活性
培智学校课标灵活性体现在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运行实施。培智学校课标将国家要求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满足我国培智学校分布广、差异大的实情,适应学生的显著个体差异性。培智学校课标的灵活性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
(一)用个别化教学来体现灵活性
个别化教学的特点就是满足具有显著个性差异学生的教育需求,充分体现教学的灵活性。
个别化主题教学是常见的个别化教学形式。将每个学生的个别化教育教学目标统整形成学期教育计划,进一步确定教学主题。在主题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将每个学生的教学目标与相应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设计、实施教学活动,评估教学成效。这一模式适合学前障碍儿童、低年级或多重障碍的儿童。
其次是个别化核心课程教学。国内常见做法是将“生活适应”作为一个核心课程,再将沟通语言等相关目标放置到生活语文,将数量关系目标放置到生活数学等课程中;将动作目标分配到劳动技能、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和运动与保健等课程中;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选择信息技术、康复训练和艺术休闲目标。
(二)从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相结合来体现灵活性
尚未实施个别化教育的学校,可采用一般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适度调节来体现灵活性。在设计一般性课程的教学活动时,关注学生的共性,选择适合的教材;再根据学生的特殊性从选择性课程中确定恰当目标,如康复训练的目标具有很强的个体差异性,脑瘫学生可选择运动康复的目标,自闭症学生可以选择沟通训练的目标等。
(三)用校本课程来增加灵活性
培智学校课程方案设置了校本课程,给了学校和教师较大的自主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需要,根据当地的社会文化条件、自然环境来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校本课程。在开发和运作校本课程时往往采用环境生态课程与教学模式,更充分地体现课程的灵活性,满足学生适应当地社会日常生活的特殊需求。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本文转载自《现代特殊教育》201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