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七平 陈敏修 燕伍娅
对聋人中职校的学生而言,在校学习期间已习得一技之长,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而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拥有正确的择业观。本课题组成员于2011年上半年对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高一至高四年级聋生的择业观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78份,收回有效问卷172份——其中男生98人,占总人数的57.0%,女生74人,占总人数的43.0%;高一年级43人,占25.0%,高二年级46人,占26.7%,高三年级43人,占25.0%;高四年级40人,占23.3%。调查结果如下。
一、上海聋中职生择业观的现状
(一)调查结果的静态要素分析
1.
择业期望:相对偏高
择业期望是指人们基于过去经验和当前条件而对未来职业的预想。它主要包括欲择职业的地域、性质、薪酬待遇、发展机会等。上海聋中职生的择业期望情况如下。
表1:聋中职生的择业期望(一)
择业期望 |
内容 |
选项(人数与百分比) |
||||
完全不同意 |
不太同意 |
不确定 |
基本同意 |
完全同意 |
||
地域 |
找离家近的单位 |
11 (6.4%) |
11 (6.4%) |
63 (36.6%) |
44 (25.6%) |
43 (25.0%) |
性质 |
专业对口的工作 |
4 (2.3%) |
8 (4.7%) |
41 (23.8%) |
76 (44.2%) |
43 (25.0%) |
稳定且有保障的单位 |
1 (0.6%) |
7 (4.1%) |
3 1(18.0%) |
58 (33.7%) |
75 (43.6%) |
|
知名度高、规模大的单位 |
8 (4.7%) |
19 (11.0%) |
70 (40.7%) |
52 (30.2%) |
23 (13.4%) |
|
薪酬待遇 |
工资高、待遇好 |
8 (4.7%) |
14 (8.1%) |
43 (25.0%) |
59 (34.3%) |
48 (27.9%) |
发展机会 |
有继续培训和受教育机会 |
5 (2.9%) |
4 (2.3%) |
26 (15.1%) |
67 (39.0%) |
70 (40.7%) |
可发挥自己的特长 |
1 (0.6%) |
10 (5.8%) |
37 (21.5%) |
63 (36.6%) |
61 (35.5%) |
|
环境氛围 |
工作环境、氛围好 |
2 (1.2%) |
8 (4.7%) |
45 (26.2%) |
53 (30.8%) |
64 (37.2%) |
工作强度 |
相对轻松的工作 |
10 (5.8%) |
19 (11.0%) |
44 (25.6%) |
61 (35.5%) |
38 (22.1%) |
难度大、有挑战性的工作 |
11 (6.4%) |
23 (13.4%) |
56 (32.6%) |
46 (26.7%) |
36 (20.9%) |
为了更细致地反映聋中职生对单位性质、工作时间和待遇方面的期望,笔者还另外设计了一些问卷调查的题目,调查结果详见下表。
表2:聋中职生的择业期望(二)
选题内容 |
选项 |
人数与百分比 |
对首选单位性质的期望 |
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 |
71(41.3%) |
国有企业 |
26(15.1%) |
|
私人企业 |
15(8.7%) |
|
合资企业 |
20(11.6%) |
|
其他 |
40(23.3%) |
|
对工作时间的要求 |
常日班 |
72(41.9%) |
两班制 |
32(18.6%) |
|
三班制 |
11(6.4%) |
|
以上三种都可以 |
57(33.1%) |
|
对月薪的期望 |
1000—1500元 |
25(14.5%) |
1500—2000元 |
45(26.2%) |
|
2000—2500元 |
34(19.8%) |
|
2500元及以上 |
68(39.5%) |
从表1与表2中可知:超过三分之二的上海聋中职生希望自己找的工作“稳定有保障”或“工资水平高、福利待遇好”或“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或“能给自己继续培训与受教育的机会”或“工作环境与氛围好”或“专业对口”,超过半数的学生倾向找“离家较近”或“相对比较轻松”的工作。
通过双变量相关分析,笔者发现多数上海聋中职生欲择专业对口、离家较近、工作相对比较轻松的职业,或者欲择专业对口、工作稳定有保障、工作相对比较轻松的职业,或者欲择工资水平高、福利待遇好、工作相对比较轻松、专业对口的工作。而且近六成的学生首次择业就要求月薪2000元以上。而据媒体调查报道2010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月薪也只不过大都为2000元左右。由此可知,在当前就业市场供大于求、就业竞争很激烈的情况下,上海聋中职生首次择业的期望值是相对偏高的。
2.择业认知:参差不齐
择业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与职业的相互关系的判断。它主要包括个体对自己未来职业价值的了解和该职业对个体的要求等。上海聋中职生的择业认知情况如下。
表3 :聋中职生的择业认知
择业认知 |
内容 |
选项(人数与百分比) |
||||
完全不同意 |
不太同意 |
不确定 |
基本同意 |
完全同意 |
||
对择业途径的认知 |
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很多 |
3(1.7%) |
10(5.8%) |
49(28.5%) |
60(34.9%) |
50(29.1%) |
对就业形势的认知 |
可供聋人择业的工作较少 |
14(8.1%) |
19(11.0%) |
66(38.4%) |
47(27.3%) |
26(15.1%) |
聋人的就业形势仍很严峻 |
5(2.9%) |
9(5.2%) |
49(28.5%) |
64(37.2%) |
45(26.2%) |
|
对自身条件的认知 |
聋人适合从事重操作、与人沟通交流少的工作 |
9(5.2%) |
22(12.8%) |
62(36.0%) |
65(37.8%) |
14(8.1%) |
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0(0.0%) |
6(3.5%) |
35(20.3%) |
53(30.8%) |
78(45.3%) |
|
对就业条件的认知 |
择业过程中存在性别差异 |
16(9.3%) |
17(9.9%) |
92(53.5%) |
36(20.9%) |
11(6.4%) |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很重要 |
3(1.7%) |
3(1.7%) |
27(15.7%) |
64(37.2%) |
75(43.6%) |
|
对工作要求的认知 |
聋人应同健听人一样遵守工作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
2(1.2%) |
3(1.7%) |
33(19.2%) |
56(32.6%) |
78(45.3%) |
对就业价值的认知 |
能让聋人平等地参与社会和生活,实现人生的价值 |
2(1.2%) |
6(3.5%) |
31(18.0%) |
60(34.9%) |
73(42.4%) |
上表显示:对于择业途径的认知,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目前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很多;对于就业形势的认知,六成以上的学生认为目前聋人的就业形势仍很严峻,但同时只有42.4%的学生明确认同“同健听人相比,可供聋人选择就业的工作岗位较少”;对于择业自身条件的认知,近八成的学生认为“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同时只有45.9%的学生明确认同“自己适合从事那些重操作、与人沟通交流少的工作”;对于就业条件的认知,八成以上的学生认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在择业中很重要,但同时只有27.3%的学生明确认同“择业过程中存在性别差异”;对于工作要求的认知,八成左右的学生认为聋人应同健听人一样遵守工作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就业价值的认知,八成左右的学生认为就业能让聋人平等地参与社会和生活,共享社会文明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人生的价值。这表明,上海聋中职生的择业认知参差不齐。
(三)择业动机:呈现多元
择业动机是指促使个体选择未来职业的主观因素。它主要包括择业目的、择业兴趣等。上海聋中职生的择业动机情况如下。
表4 :聋中职生的择业动机
择业动机 |
内容 |
选项(人数与百分比) |
||||
完全不同意 |
不太同意 |
不确定 |
基本同意 |
完全同意 |
||
解决经济问题 |
赚钱是工作的首要目的 |
6(3.5%) |
11(6.4%) |
32(18.6%) |
61(35.5%) |
62(36.0%) |
帮助家里分担困难 |
10(5.8%) |
10(5.8%) |
27(15.7%) |
49(28.5%) |
76(44.2%) |
|
经济上可以独立自由 |
5(2.9%) |
7(4.1%) |
24(14.0%) |
59(34.3%) |
77(44.8%) |
|
满足兴趣爱好 |
兴趣爱好是我工作的动力 |
2(1.2%) |
5(2.9%) |
19(11.0%) |
54(31.4%) |
92(53.5%) |
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就会较少考虑名利报酬 |
3(1.7%) |
7(4.1%) |
69(40.1%) |
65(37.8%) |
28(16.3%) |
|
获得工作成就 |
未来所从事的工作让我能获得成就感 |
4(2.3%) |
9(5.2%) |
41(23.8%) |
73(42.4%) |
45(26.2%) |
摆脱辛苦学习 |
学习太辛苦,早点工作,今后就不用再学习了 |
58(33.7%) |
35(20.3%) |
48(27.9%) |
19(11.0%) |
12(7.0%) |
着眼当前就业 |
以后就业形势难料,还是高中一毕业就工作 |
26(15.1%) |
22(12.8%) |
66(38.4%) |
43(25.0%) |
15(8.7%) |
表4显示:八成以上的学生择业是为了满足兴趣爱好;七成左右的学生择业是为了获得工作成就感;三成左右的学生择业是担心将来的就业形势,因此急于高中一毕业就工作;两成左右的学生择业是为了摆脱当前与今后的辛苦学习;七成以上的学生择业是为了解决经济问题。然而在解决经济问题方面,上海聋中职生的择业动机又有所不同,其中72%左右的学生把赚钱作为工作的首要目的;73%左右的学生择业是为了想早点帮助家里分担经济重担;79%的学生择业是想早点工作,获得经济上的独立自由,不再依赖父母。这表明,上海聋中职生在择业动机方面已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二)调查结果的动态对比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上海聋中职生择业观的现状,课题组成员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家庭背景等情况的聋中职生的择业观情况分别进行了动态对比分析。经过独立样本检验,结果如下。
1.男女生的择业观“长、短”各异。在择业认知方面,女生总体上略好于男生;在择业期望方面,女生总体上略高于男生;在择业动机方面,男生比女生更现实。
2.高年级比低年级学生的择业观更合理。在择业认知方面,高年级学生整体好于低年级学生;在择业期望方面,高年级学生期望值整体略高于低年级学生;在择业动机方面,高年级学生更渴望经济独立;高年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更有信心,就业的主动性更强。
3.佩戴与不佩戴助听器学生之间的择业观差异很小。
4.城镇与农村户口学生的择业观同中有异。城镇户口学生的择业认知明显好于农村户口的学生;城镇户口学生的择业期望值明显高于农村户口的学生;农村户口学生的择业动机比城镇户口学生更现实。
5.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学生的择业更主动。
二、上海聋中职生择业观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个人自身因素
1.自我认知的局限
由于听力障碍的影响,相对同龄健听学生而言,上海聋中职生不能利用声音识别物体的某些特性,不能用口语与健听人顺利交往。因此,他们的认知范围缩小,大多只局限于和聋人朋友和家人之间交往,认知的完整性、广泛性与灵活性受损,学习的接受能力较弱。体现在择业方面,上海聋中职生对自身想做什么工作、能做什么工作、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还缺乏清醒的认识。自我认知的局限导致不少聋中职生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在择业方面不能科学地定位,择业认知参差不齐,择业期望相对偏高。
2.社会认识的浅显
由于听不到或听不懂健听人的口语交流,上海聋中职生就难以理解健听人所作所为的实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实质,就难以借鉴社会所积累的丰富知识与经验,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多半停留于事物的表面。同时由于多数上海聋中职生的日常交往只局限于聋人这一狭小的圈子,导致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对当前就业的环境与形势、工作的要求与条件等难以有清晰的认识。
(二)学校工作因素
1.课程内容的弱“个性”
学校在对学生实施择业观教育的过程中,偏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未能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来编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实施有针对性的乃至个别化的择业观教育,因而导致男女学生、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学生之间的择业认知等存在较多的显著差异。同时,只在高三年级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也导致了学生择业的主动性不强和低年级学生择业认知的不足。
2.教育方法的单一
在对聋中职生实施择业观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教育的方法还显得较为单一,教师一般只是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择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教育,教育方法的灵活与多样性不强,导致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对加强学校择业观教育的建议中,不少聋中职生写道:“希望老师能将教学内容转变成小品的形式,例如面试,可让我们通过表演来真正理解、掌握求职的知识和技能”,“希望老师课堂上能多讲一些聋哑人求职就业方面的真实案例,让我们通过案例分析来获取有益的经验”,“建议老师要多带我们到一些地方(如人才市场、职业介绍所等)去实地参观、学习”等。
(三)家庭环境因素
1.教育观念有“误”
不少聋中职生的家长对聋孩子存在“成才无望”(认为孩子身患残疾,成才无望)或“只重物质补偿”(认为孩子身患残疾,自己难辞其咎,因而对孩子物质方面的需求尽量迁就满足,忽视对孩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或“与己无关”(认为择业观教育纯属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等错误家庭教育观念,从而给孩子择业观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
2.教育行动“失当”
不少健听聋中职生家长不习手语,手语不熟练,与聋孩子的沟通交流仅停留在简单生活上,不能与孩子深入交流;同时在家庭教育方面对聋孩子采取“重生活照顾,轻思想引导”或“怨天尤人,破罐破摔”(尤其在农村户口聋生的家长身上表现较多)或“忽视‘第一胎’(聋孩子),重视‘第二胎’(健听孩子)”等行为,从而影响了聋中职生正确择业观的形成。
(四)社会客观因素
1.理解尊重“未成气候”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聋人这一特殊群体已开始较为关注,聋人的社会地位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社会上仍然存在对聋人的就业歧视和世俗偏见。不少人心目中仍然存在视“聋人”为“废人”的偏见。有些单位嫌与聋人交流麻烦,宁可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愿招收能胜任本职工作的聋人到本单位工作。社会尚未完全形成理解、尊重残疾人的风尚。
2.政策扶持“落而不实”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重视,相继制定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如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就业条例》就明文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国家对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扶持。”应该说,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助于聋中职生就业。然而这些扶持政策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和切实的执行,自然也就无法在聋中职生中留下深刻印象。
总之,通过对聋中职生的择业观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有助于学校对聋中职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而顺利就业。
(作者单位: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