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环境要素,为普通学校提供咨询服务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吴玲

一、   基于普校需求,开展咨询服务

在随班就读政策的推动下,更多特殊学生进入普校就读。特殊学生伴随的一些特殊行为问题给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极大挑战。普校教师面对学生的病理性问题、激烈行为反应,往往束手无策,导致教学现场失控。如处理不当,还可能引起学生间及家长间的矛盾冲突。虹口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功能定位之一就是服务。面对此需求,通过专家引领,组建团队等形式,中心开设了为普通学校提供“特殊教育咨询服务”的工作项目,服务对象“特殊学生”指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既包含智力残障、肢体残障、自闭症等障碍类学生,也包含着情绪失调、行为失控的行为问题学生。

二、规范服务流程,制订干预方案

“特殊教育咨询服务”项目经过近一学年的实践与研究,不断进行调整与改进,逐步形成了 “接案准备—多元评估—多方干预—后续跟踪”的工作流程。

(一)接案准备,确定服务步骤

学校专职特教教师向中心项目负责老师上报服务诉求,中心教师通过电话或面谈等形式收集基本信息,按实情确定服务介入的参与人员、流程安排、时间与任务分工等。

(二)多元评估,聚焦环境要素

评估是进行干预的前提和基础,评估方法主要包括课堂观察和访谈。评估人员以中心教师为主,按需邀请相关指导医生进行医学评估,并从家长和教师处多方搜集相关信息。通过对多方评估信息的汇总和解读,分析问题,制订干预方案。

1.利用观察法,评估课堂中的学生

中心教师首次到校,先进行生态化的课堂观察评估,至少观察两节课和一次课间休息,在最自然的环境状态下观察学生真实反应,避免各方交流陈述等方式可能带来的信息偏误。为了减少观察者主观判断,我们采用行为观察记录表(ABC表),进行详尽的记录(见表1)。

1  对小依的观察记录表

基本情况:小依,女,二年级        第一次评估时间:201411

A—  前提

描述行为之前的活动和具体事件

B—行为

描述学生问题的具体表现方式

C—结果

描述行为发生后的具体表现

1305分 老师发试卷,讲解某些考题。

小依没有拿出试卷,爬到座位下面。

周围同学没有关注他的行为,她拉了一下后面男生的鞋带,男生笑了一下。

13:06分 老师走过去,要求她拿出试卷做题目。

小依拿出试卷,但是未做,一直在笑。

 

13:08分 其他学生在做试卷,老师在讲台旁放好座位,叫小依到座位上。

小依很快来到座位。开始假装做题,多数为划线的姿势,脚下动作很多。

突然离开座位,嘴里大声说要橡皮,路过其他同学的座位,抢了一支笔,又扔回去。

回到座位,边说边笑,在试卷上开始画圈。

被抢的学生叫了一声,然后不再理睬她。

13:11分 老师阻止她,为她擦卷子,同时点了她后面一个男生的名字。

她先用手击打老师(力量不大),听到老师点名,突然用笔击打后面的男生。

老师拉住她,批评她。她没有回嘴。

 

13:14分 老师站在小依的旁边批评她,后面的男生帮腔。班级里面开始有小声音。

她不说话,眼睛不看老师,忽然撕掉后面同学卷子的一角。后面的男生立刻拉住她,大声向老师汇报。

老师指出她的错误,把座位拉到黑板前面,然后离开。

13:19分 老师维持班级秩序。

同学做试卷,老师一直在教室后面。

她一直在笑,用铅笔敲尺子,还溜下座位敲打后面的课桌。

老师让她安静,她继续前面的动作。

后面的男生没有生气,反而一直看着她。

两位观察教师尽可能详尽地记录各类信息,如学生座位安置,班级接纳文化对其的影响,学生的书本、作业本情况。尤其强调记录在各种环境因素中师生之间互动方式和相互影响,生生之间交流和互动方式。在首次观察后,会根据具体情况再开展二次、三次观察评估。

2.利用访谈法,评估家庭教养现状

课堂观察评估后,中心教师利用心理咨询的技术,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尽可能多地搜集学生成长和教养方面的讯息,通过共情技术和对方建立良好的关系,对成长过程、亲子关系、教养模式、家庭状况和支持需求进行评估,为制订干预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在小依的案例里,和家长沟通收集到的信息有:小依智商为126,自小安静,喜欢看书。幼儿园时期难以融合环境,长期和外婆呆在家中看书画画不去幼儿园。父母之间沟通很少,母女关系亲密,父女比较疏离。小依提出某些要求,家长就一定按要求按步骤执行,不然小依的情绪会失控。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出现在一年级,日益严重。母亲三次带小依看心理学专家,专家认定为一般心理问题。母亲焦急寻求合适的教养方式。

3.综合多元法,评估学校可用资源

随后,中心教师和学校学科教师、班主任、专职特教教师、相关行政进行访谈,评估学校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分析学校开展特殊教育服务的优势与不足,同时收集教师对该生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和实际需求。

完成各项评估信息汇总之后,中心教师与学校专职特教教师交流,基于评估,进行学生成长环境要素分析,并提出学校教育教学康复建议。

(三) 多方干预,改善成长环境

在观察评估和多方交流之后,中心组织召开由中心人员、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三方会议,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结合环境生态理论——“人在环境中学”,我们从改善其学习成长的环境要素入手,制订多维干预的实施方案。就小依的情况,我们提供一下教育建议(见表2

2  对小依的教育建议(部分)

家庭教育方面:

引导家长理解高智商儿童领悟力强,但行动力和处理关系能力弱。察觉孩子情绪问题和母亲的喜怒无常有高度相关。

探讨家长对孩子“温柔的坚持”规则培养,掌握奖惩的技巧。

关注孩子的情绪,调整沟通方式,固定和孩子沟通、游戏时间,建立良好的联结。

学校教育方面:

引导教师理解:因为缺乏秩序感引起的不安全感,会促使该生不断挑战规则和权威。

分析该生行为问题之前的情绪征兆和教师有效的应对、处理方式。

与班主任老师探讨良好关系建立的方法,对其违规处理的方式。

提供一个培养和表现其能力的平台,帮助她得到同学的关注和正向评价。

通过三方交流,建立与统一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规则,统一双方奖罚的标准和内容,强调对学生生态环境要素进行改变的必要。同时,还从教师、家长的实际情况出发提供相关支持,促使家校形成教育合力。

如问题较棘手或双方冲突大,中心会邀请第四方——专业机构的专家,协助评估、制订干预方案。

(四)后续跟踪,按需提供服务

中心在首次干预后,学生后续在校的具体表现,诸如发展、转变、新问题等,均由学校专职教师向中心进行定期反馈。根据具体情况,中心按需进行再介入。学期结束前,中心对每一位干预对象,对学校教师和家长电话跟踪,了解学生在家、校的表现,并全程做好记录。

三、优化环境要素,提升服务效能

该服务项目从201410月开展以来,已经进行了18则个案的咨询服务。根据现有的反馈,其中有一半以上人次经过一、两次干预就取得较好效果。究其原因,关键是教师家长通过深入了解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成因,并从根本上接纳、理解孩子,学生的成长环境要素得到了积极的改善,学生转变很大,行为问题减少。

 特殊儿童是生活在社会和自然环境中的个体,其身心发展离不开整体生态环境系统与之的互动。环境的质量与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其心智受限,其成长生态环境的改变更为重要。此生态环境既包括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也包括学校环境和各科教师教育风格。中心开展的特殊教育咨询服务,通过评估和干预促成家长、教师都能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双方之间的理解与互助,形成良好联结。三方会议的形式,尤其强调如何调整该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统一了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形成合力,积极有效地助推了学生的成长。


(作者单位:虹口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