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岚*
一、 研究背景
教育部2007年2月印发的义务教育阶段《辅读学校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指出:由学校因地制宜,在课程体系中开设“康复训练”课程,“力求使学生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康复”。
以中重度智障学生为招收对象的上海市闸北区启慧学校一贯重视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办学伊始就开设心理辅导课,但由于缺少心理辅导课的教学大纲和参考教材,也很少有市级的心理辅导教研活动,心理辅导课的教学内容一般由心理辅导教师自行决定,随意性很大,缺少系统性和计划性。随后,也曾尝试利用普通学校心理辅导相关教材,但由于智障学生和普通学生之间智力、心理等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使得教材针对性不强,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教学内容无法落实、教学手法效果不佳等,所以改编普校心理辅导相关教材的做法也行不通。
综上所述,结合学校实际,启慧学校开展《辅读学校心理辅导课程化研究》,试图编制一套适合培智学生使用的心理教材,包括教师手册以及家长读本,同时以加入社会实践成分的方式来拓展心理辅导课程的实施途径,为学生的心理康复以及功能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二、研究概况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当前辅读学校学生心理辅导的有效模块;
2.通过对辅读学校心理辅导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构建较为完善的心理辅导课程体系。
(二)研究内容
1.编写辅读学校心理辅导课程的框架;
2.探索适合学校教学情境的心理辅导课的实施路径与方法;
3.构建心理辅导课程的评价方式。
三、研究成果
(一)编写了“整体+系列”的课程纲要和教材
1.
心理辅导课程纲要
课题组在进行相关文献学习、实践操作基础上,构建了辅读学校学生心理辅导的课程纲要。具体纲要内容如表1。
表1
闸北区启慧学校校本心理辅导教材编写纲目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初职班 |
|||||||
一 |
二 |
一 |
二 |
一 |
二 |
一 |
二 |
一 |
二 |
一 |
二 |
一 |
二 |
|
自我意识 |
认识自己 |
了解自己 |
悦纳自己 |
完善自己 |
充实自己 |
锻炼自己 |
发展自己 |
|||||||
情绪管理 |
认识情绪 |
情绪与健康 |
情绪与交往 |
情绪与学习 |
情绪的控制 |
情绪的调节 |
阳光心态 |
|||||||
人际交往 |
和父母、亲人交往 |
|
交往方式——沟通技巧 |
交往方式——礼貌礼仪 |
交往方式——接纳别人 |
交往方式——赞美别人 |
交往方式——宽容别人 |
|||||||
社会适应 |
适应班级生活 |
适应学校生活 |
适应家庭生活 |
适应社区生活 |
适应社会生活 |
适应毕业班生活 |
适应社会工作 |
|||||||
珍爱生命 |
了解生命 |
性别认同 |
自我保护 |
科学生活 |
远离毒品 |
走进花季 |
异性交往 |
|||||||
学会感恩 |
感谢父母与亲人 |
感 |
感谢关爱我们的人 |
感谢我们的学校 |
感谢美丽的上海 |
感谢祖国妈妈 |
感谢大自然 |
|||||||
2.
心理辅导教材内容
以《智障学生心理关爱家长手册》为例,每单元包含四个环节:“心语小屋”,借助生动形象的图画呈现单元目标,使家长初步了解本阶段孩子的身心特点;“小贴士”,采用亲切、交谈式的语言形式对家长道出本单元孩子家庭教育的重点;“温馨教室”,从两个角度“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心愿”向家长介绍本阶段学校开展的具体心理辅导课程的内容及目标;“快乐家园”,采用建议的方式,向家长提供本阶段较适宜开展的家庭教育具体方法。
(二)探索了“课内+课外”的实施途径
1.“课内”学习
在心理团体活动过程中,我们实施以学生自身情况为基准的“三自三导”教学模式。以“情绪管理”模块为例,我们根据“自信、自强、自立”的原则,分别设定了四年级“认识情绪”、八年级“情绪的控制”、初职班“阳光心态”等随学生年龄增长教学难度依次增加的单元目标。再者,“认识情绪”一单元中,前两课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各种情绪,第三课“辅导”学生感知情绪,最后一课“引导”学生感悟:因为有了多种情绪,我们的生活才会丰富多彩。整个单元的授课过程严格遵循“指导、辅导、引导”学生的教学手法来进行,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学会认识、体验各种情绪,并最终能平静地接纳自己的各种情绪,进而为下一步教授其合理“控制情绪、调节情绪”打下良好基础。
在个别辅导过程中,我们糅合了游戏治疗、音乐治疗及故事治疗等手段,以儿童游戏、少儿音乐、有声故事等元素的形式加以体现,同时借助多媒体、录像等现代工具技术得以呈现,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感受能力,对那些需要个别辅导的智障学生来说非常适合。
2.“课外”实践
“社会即学校,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陶行知在《生活即教育》中如是说。因此,在“课内”学习基础上,我们对智障学生的心理辅导课程采取了“融合实践”教学的方式。
一方面,“走出去”。学校建立多个社会实践点,如超市、花鸟市场等,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场景中直观地体验心理辅导课程中涉及到的心理知识点。如在“社会适应”的“学会感恩”单元中,当心理老师讲授《精彩的社区》《美丽的大自然》等课程时,学生如有机会亲身体验社区的精彩、大自然的美丽,将会大大提升课程目标的达成度。
另一方面,“请进来”。为了提升辅读学校与社会间的通透性,我们请社会各界人士来校与学生交流互动,给智障学生更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机会。如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新加坡大学生们的欢乐课堂,新世纪出版社、闸北区八街一镇志愿者们与学生们的互动等都为智障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学校积极拓展“智障学生心理辅导”的社会途径,努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品味成长的自豪,在互动中体验友情的快乐,在自然中感受生命的美丽,在关爱中孕育感恩的情愫,最终拥有健康心理、阳光生活。
(三)构建了“过程+阶段”的评价方式
1.“过程”评价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在每节课堂辅导过程中,我们都与课堂活动相结合开展过程性的心理评价。具体评价内容以五年级第五单元“我是男孩”一课为例,我们将过程性评价分为四个环节来开展:“心情脸谱”,在上课伊始,学生选择代表此刻心情的心情脸谱;“心灵花园”,通过此环节,老师来检测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心海拾贝”,在课堂结束前,授课老师对全班每位学生的每个课堂环节进行评价,学生在哪个环节表现良好即给一颗心,本节课表现都很好的学生即可得四颗心;“心花怒放”,通过学生的画画、写写、贴贴、说说,一方面可反映学生此时的心情,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发泄、表露达到放松学生心情的作用,体现了心理治疗的理念。
综上,通过过程性评价,对学生来说,可以实时地了解自己的心情。对老师来讲,可以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接受情况、心情动态,且运用方便。
2.“阶段”评价
为了了解每学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我们编写了《智障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该问卷和教师手册、家长手册、学生手册相呼应,也是从六个模块进行评估:自我意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珍爱生命、学会感恩。《智障学生心理健康问卷》,由于问卷形式是情境式的,所以比较适合智障学生使用。一方面,它可以为探索智障学生心理问题提供途径。另一方面,可以配合“过程”评价为辅读学校老师进行教学评估提供依据。
四、课程特色
(一)“三位合一”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贯彻积极心理学理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形成把智力残疾学生心理辅导活动课建设成为“现实生活—学生经验—学科内容”“三位合一”的综合课,努力提高智力残疾学生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努力做到课程体系独创、教学思想独特、教学手段新颖。
(二)“三自三导”的教学模式
本着《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为达到“提高中重度智力残疾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目标,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综合考虑学生的共同性需求与个别性差异,实施以学生自身情况为基准的“三自三导”教学模式。“三自”指根据学生智力低、中、高的不同层次分别制定“自信、自强、自立”的教学目标。“三导”指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指导、辅导、引导”三个不同的层次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促使教材内容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三方联动”的辅导途径
本课题在开展过程中,依次编写了《智障学生心理辅导教师手册》、《智障学生心灵感悟成长手册》、《智障学生心理关爱家长手册》,并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校开展心理社团活动课、家长心理沙龙、开放心理咨询室并带领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亲身感受、学习。从“学生、老师、家长”到“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形成全方位的心理培养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最终融入社会、回归社会打下基础。
(四)多元的评价方式
特殊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教育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相同道理,我们在教育评价方面既要遵循基础教育的规律,又要遵从培智学校学生的特殊心理特点采用切实可行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评价方式,即多元的评价方式。我们在评价过程中有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课堂活动糅合在一起进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测评。阶段性评价在学期末,采用情境设置的方式,即使无语言的自闭症学生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也能使用。
五、问题及设想
(一)辅读学校心理辅导课程的评估需要深入研究
本课题在对智障学生进行评估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由于智障学生的差异性非常大,且不确定因素也比较多,所以我们的评估要既简单又能随着智障学生的发展富有变化即评估要有可持续性。而本次的研究虽然满足了评估题目简单易懂的特点,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发现该评估的发展性不强,如上、下学期两次的评估结果不能很好的反映学生的心理能力发展状况。基于此,在智障学生的心理评估上我们还将深入研究。
(二)辅读学校心理辅导课程化的成果需要不断推广
本研究虽已编写《智障学生心理辅导教师手册》、《智障学生心灵感悟成长手册》、《智障学生心理关爱家长手册》系列手册,也正式出版《智障学生心理关爱家长手册》,且据市场反馈,已出版手册非常畅销。因此,怎样克服地域差异、学生差异等问题将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广出去,需要我们系统的规划、长期的研究。而目前我们已和上海市电教馆商议共同合作《辅读学校学生心理辅导网络课程》事宜,拟通过网络平台,借助多媒体技术,从平面推向立体,用动画Flash的形式把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心理辅导课程系列教材推广出去。
综上,本研究只是开始,后续我们将长期开展,继续精致教材、探索实践、完善评价、致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