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听障儿童听觉语言综合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研究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方力敏*

一、研究背景

听障儿童在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电子耳蜗后,必须经过科学有效的听觉语言教育康复才能达到“能听会说”的效果。因此,给予学前听障儿童有效的听觉语言康复是我们首要的任务。

20129月,中国聋儿康复中心通过上海市聋儿康复中心下发了《听障儿童综合活动示范教学指导》,对我校学前听障儿童教育康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由于这些儿童的听障程度、补偿或重建后改善的效果、听觉语言的发展水平以及教育康复的需求都存在较大差异,已有的教材并不能完全适合每一个儿童实际康复教学的需要。因此,亟需开展学前听障儿童听觉语言综合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研究。

本研究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纲,以听障儿童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整合多种教育康复课程内容与要求、兼顾不同听说水平儿童的康复与发展需求,开展了学前听障儿童听觉语言综合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研究。

二、研究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形成符合我校学前听障儿童身心特点的听觉语言综合课程体系,设计与之适应的听觉语言综合课程的教学素材,探索有效的教育康复实施策略,提高学前听觉语言教育康复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听障儿童全面协调发展。

(二)研究内容

1. 构建学前听障儿童听觉语言综合课程体系

通过整合多种教育康复的教材内容、参考普通幼儿园课程内容与要求、兼顾不同听说水平儿童的康复和发展需求,对学前听障儿童听觉语言康复的集体、个训课程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实施方法以及教育康复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构建学前听障儿童听觉语言综合课程体系。

2. 《听障儿童综合活动示范教学指导》校本化实践

结合我校学前班“混龄混质”的特点,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示范教学指导》中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开展多元化康复模式下的校本化实践,形成校本化实施手册,总结实施策略。

三、研究成果

(一)基于儿童发展特点,构建了多元化的学龄前听障儿童听觉语言综合课程体系

1. 课程目标:发展与康复性目标相整合

每个儿童的发展都有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一般性需求和由于儿童个体间发展差异产生的特殊性需求。因此,实施教育的目的就是既要满足儿童的一般性需求,同时要兼顾不同儿童的特殊性需求。

本课题将发展与康复性目标相整合,指导课程的整体架构。发展性目标旨在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丰富幼儿经验,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协调发展;康复性目标的制订旨在帮助幼儿最大程度地补偿听觉、言语、语言、运动等方面的缺陷。

2. 课程内容:以主题统领、多领域活动相融合

综合《示范教学指导》和《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要求,本课题中的课程内容包括生活、运动和学习三类。在学习活动中,涵盖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的内容;基于学前听障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将“游戏”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实施形式,让听障儿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快乐地参与生活、运动以及学习活动。

在课程内容的结构上,本课题将课程内容分为两册,但在校本化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遵循“在同一主题下,设置分层目标,实施分层教学”这一策略,以满足不同听障儿童的需求。

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上,基本保留了《示范教学指导》中“单元主题”教学活动的形式,每月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听障儿童的教育教学活动。

在具体的内容上,针对《示范教学指导》中主题内容存在重复、缺乏活动的连贯性和延续性等问题,对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使逻辑更为清晰、活动难度更具连贯性和延续性。

3. 课程实施:集体、个别、区域相连接,家园共促进

从教学组织形式来说,将集体教学、个别化康复与区域活动相联接;从教育康复的施教者的角度来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促进。

集体教学旨在通过集体性的授课方式,帮助幼儿解决普遍存在的、共性的问题,帮助幼儿全面协调发展;个别化康复旨在针对某一幼儿的特定问题,制订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实施教育康复,使幼儿获得功能缺陷的补偿;区域活动旨在通过幼儿个体与不同区域活动材料的互动过程中,主动地感知和思考,并通过语言、动作、图画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幼儿自主感知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家园共育旨在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互相促进,使幼儿的教育康复效果最大化。学校与家庭及时沟通,同时对幼儿产生有益的影响。

4. 课程评价:“观察→反馈→调整”相衔接

本课题建立“观察→反馈→调整”的课程评价体系,在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的基础上,关注幼儿的学习品质,分别从发展与康复的角度,评价幼儿在各个领域活动中的完成情况、情绪表现、教育康复效果以及其他情况等。根据反馈情况对教学内容、目标、形式以及下一阶段的教育康复计划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多元化的学龄前听障儿童听觉语言综合课程体系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其核心价值在于同时满足了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康复需求。

(二)基于综合课程体系,形成了《听障儿童综合活动校本化实施指导手册》

在多元化学前听障儿童听觉语言综合课程体系下,课题组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调整、修改《示范教学指导》中的内容,开展学前班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校本化教育康复实践,形成了《听障儿童综合活动校本化实施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指导手册》)。

1. 编写原则

该手册的编制主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2)关注幼儿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2. 手册的特点

《指导手册》包括两册,《指导手册(一)》适用于3-4岁的听障儿童,《指导手册(二)》适用于5-6岁的听障儿童。每册包括一学年(两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使用该指导手册为相应年龄阶段的儿童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安排一日活动,确保幼儿在园的所有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3. 使用说明与建议

教师在使用《指导手册》开展教学时,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良好的聆听环境,保障设备的使用状态

教师应创造相对安静的教学和聆听环境,了解听障儿童的特殊需要和助听设备的使用方法,保障他们的助听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2) 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兼顾学前听障儿童的个别差异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前听障儿童的实际水平,对不同水平的学前听障儿童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活动形式,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3) 重视听觉和言语技能学习

教师在每天的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设计丰富有趣的听说技能活动,让孩子在愉快的活动中练习。

(4) 注重日常观察评价,及时调整教学

教师要在日常活动中对班级学前听障儿童进行持续的观察和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

(5) 重视家园共育,建立家长参与教学的机制

要积极发挥家庭的教育优势,通过家园练习册、家长开放日、家长培训班等形式建立定期的家园沟通制度。

(三)基于活动指导手册,形成听障儿童听觉语言综合活动“整合”的实施策略

在这种多元化康复模式下,基于《指导手册》开展为期一个学年的教育康复实践,探索了以“整合”为特点的课程,总结了有效的教育康复经验。

1. 整合——聚合主题目标

通过“整合”的实施策略,将康复目标和发展目标聚合起来,更好地满足学前听障儿童的康复需求和发展需要。

2. 整合——浸润康复需求

通过“整合”的实施策略,将听觉语言康复自然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通过自然发生的师生互动和交流,引导儿童听说实践,让每一个听障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康复需求的满足。

3. 整合——顺应儿童天性

通过“整合”的实施策略,将 “玩”“做”“看”“听”“说”“想象”等多种多样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起来,顺应了儿童好动、爱玩儿、好奇的天性,让儿童在富有童趣的环境中得到康复和发展。

4. 整合——协同综合发展

通过“整合”的实施策略,在一日活动的安排中,涉及生活、健康、科常、艺术、语言、计算等各个领域的内容,帮助幼儿通过参与不同的活动,得到身心协同综合发展。

多领域“整合”的实施策略让语言学习伴随听障儿童一日生活的始终,让生活促进语言发展,让语言能力的提升更好地服务生活。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研究开展过程中,部分学前听障儿童发生转学、升学等情况,对研究效果的分析与评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推广应用《实施手册》时,应根据不同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二)今后的研究设想

下一步的研究将继续探索和研究家园共育的教育形式;并对已经形成的学龄前听障儿童听觉语言综合课程体系和《实施手册》开展第二轮的修订和实践,使听觉语言综合课程的各项活动更贴合我校幼儿的实际需求,提高听觉语言的教育康复效果。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四聋校)

*课题组其他成员:王蕾(执笔)、张剑瑾、刘颖春、江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