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好课”当如是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2014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颁发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其中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三项重点任务之一。特教学校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探索和建立自己的教学研究机制,必须思考和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标准。

特教学校的好课标准是什么?换句话说,什么样的课才算是特教学校的好课?援引国家级督学成尚荣同志的观点:有效教学有可能是“好教学”,但绝不能与“好教学”划上绝对等号。我们应当在有效外,寻找并确立“好教学”的核心标准……最近,笔者认真观摩了“上海特教在线”和“上海特教”微信公众号中《好课推荐》专栏的七节课,有了如下更深入的思考——

第一,关怀学生的发展需求

好的教学一定是遵循人的发展这一内在尺度的。好教学的第一起点应当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他们的基础、兴趣,从这些需求出发进行有效教学的设计,而不应只是关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任务要求,也不应把教学过程仅仅看作是上课的过程、教学任务完成的过程。

如:李丹老师《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我们看到的是:学生在“看”、“想”、“说”、“找”、“拿”、“买”等学习活动中主动、积极、自觉的状态;如陈志刚老师执教的美术课《用线条勾勒世博》和吴颖老师执教的地理课《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两位执教者均运用了丰富的课外资源开展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求。我们说,关怀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需要作深入了解;必须要对现有教材进行重组调整;必须要有鲜明的资源开发意识……而以上这一切就能决定一节课的优质程度。

第二,关怀学生的创造学习

学生的心灵一旦获得自由,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性就会一一被唤醒,就会在有限的时空里无限驰骋。好的教学一定能实现学生心灵的自由,一定能实现学生思维的开放,一定能实现学生思想的活跃。如岑琦老师的心理辅导课《面对挫折,怎么办?》,她想方设法并成功地创设了民主、平等、互相取长补短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老师、同学、教材、信息真正展开着平等、动态、多元的立体交叉的对话,师生之间真正实现着“体验互享、心智互惠”,课堂之中真正展现着“成长动力、生命活力”,学生真正体验到了学习进步的愉悦和自我成长的幸福。

第三,关注学科的独特价值

学科的独特价值应是学科教学关注的轴心。但是,实际教学往往造成一种重要的缺失,“一方面表现为大多数学习科目的内容与学生今日的成长缺乏内在联系,课堂教学内容成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隔绝的一个专门的领域,它似乎属于另一个世界;另一方面,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困惑、好奇、问题、期望、兴趣以及许多潜在的能力等,在学科设置上得不到体现”。

好的课堂教学必须对于学生的现时和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独特价值。也就是说,好的教学必须要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经验,在教材与学生之间,课堂与生活之间建立起内在的、有机的联系,并建立起一种相互进入的通道,让学生在特定的生活场景中体验、思考和表达,从而实现着眼未来学习、生活能力的发展。如施丽凤老师的《正确着装》这一课就很好地体现了学科独特价值所在,教者根据智障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开展了教学内容的调整和重组,将教材、学生、课堂、生活融通起来,引导学生根据季节及场合正确地选择和搭配服装,帮助他们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习得实实在在的生活技能。

第四,关怀学生的学习特点

学习是教学的基础,特殊需要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重视和尊重特殊需要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好课推荐》中的七节课分别面对着智障学生、听障学生、视障学生,这些不同类别的特殊学生在观察、记忆、语言、思维、注意等认知方面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形态不仅包括他们某一形态能力的降低,还包括另一形态能力的相对提高,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代偿表现。我以为:这七节课均能根据特殊学生的学习特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效益显著。如,凃传法老师在语文课《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中既能照顾到视障学生“以耳代目”的学习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又能充分发挥视障学生“能说会道”、“偏向抽象思维”、“善于逻辑推理”的特点成功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五,关怀学生的学习方式

人与人交往的准则是平等、尊重、合作,这不仅是价值教育的理念,其本身也是价值之所在。课堂上与教师的对话是学生学习的权利,也是学习必然要有的方式。学习方式的有效,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有效程度和水平。如在这七节课中,我看到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如《正确着装》中教者采用的情景化图片教学、游戏归类、实践情境演练等,将原生态的生活情境植入课堂,引导学生在操作、体验中真正掌握生活技能。再如《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一课中,凃老师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作者生活中的几个小故事,引导学生将解读层层推进。此外,这些课中还呈现了如“做游戏、师生互动、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在做中学、分组讨论、分组竞赛”等学习方式,它们均有力地保证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第六,关怀学生的学习差异

善待学生的学习差异是特教学校好课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众所周知,残疾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特教老师必须树立“差异教育”观,要承认差异、关注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如王玥老师的《餐巾折花“长尾欢鸟”》一课中,就充分地体现了教者的差异教学意识,即针对每一个特殊学生的差异,关注每一个特殊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有意识地将差异教学(分组、个别化教学)有效落实在课堂教学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环节上。其实,教学中能否公正地对待、公平地关爱每一个残疾学生,不仅是特教好课的一个重要维度,而且它所涉及到的教学公正和教学关爱问题还是当前和今后深化我国特殊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求木之长者,必同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新课程背景下,好课之源、之本是什么?答案是:好课根植于教师厚实的专业素养。厚实的专业素养就是教师出色地完成教学(即一节好课)所必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其中包括知识素养、教学技能素养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等,亦即要有高尚的师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师能。因此,特教老师应不断丰厚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打造出越来越多的好课,为特殊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笔者所在学校也曾用时两年讨论了属于自己学校的好课标准,现将全文呈现出来,与广大特教老师分享!

 “一”——一个中心

以残疾学生差异发展为中心

    在课堂教学中承认学生的发展存在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闪光点,发现他们潜在的优势,让每个学生形成独特而鲜明的个性。

“二”——二有

教师有风格,教学有特色

    “好课”一定不是千篇一律,一定不是包罗万象,也一定不是面面俱到;课堂是展示师生生命活力的场所,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所以一堂“好课”应该体现教师个人特点,扬教师所长,避教师所短;教师也应立志创立具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

“三”——三让

    1.  让学生当课堂的主角: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要始终不渝地围绕学生的学有效展开,还学生的“看书权、思考权、讨论权、选择权”。

    2.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即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智慧的风采和生命的活力。

    3.  让学生受益一生:即教学具有全息性,应根据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课堂教学应是面对完整的人的教育,要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四实

    1.  有意义——扎实:“以人为本,研究教法,重在学法”。即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进一步训练、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产生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激发学生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2.  有效率——充实:要做到“量要适度、质在其中,精心选择,效益当先”,要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进;所有学生都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最终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

    3.  有生成——丰实:在预设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均有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并产生积极良好的互动,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

    4.  有发展——真实:保有一颗平常之心,根据学生特点、面对学生需要上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致力于让每一个学生得到真实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特教中心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