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赴美学习感悟

陈敏

 

我有幸参与市教委组织的2013年“影子教师”项目,与19位校长和19位教师到美国加州接受了为期八周的培训。八周里,我们聆听来自世界顶尖大学教授的报告,漫步在UCLAUC BerkeleyStanford  University这些世界一流大学的校园里;深入加州的学校,身同感受地接触到当地教育最鲜活的信息……回顾在加州的这段学习生活,许多场景至今仍能清晰地一一浮现在我眼前。说到收获,实在是太多太多。

去加州之前,负责培训的老师就说,此行不仅去深入了解加州的教育,更要去体验另一种文化。的确如此,文化的体验比教育的考察更引发出我深深的思考。在这八周里,每天都忙碌,培训、参观、听课、观察、访谈……哪怕每天在去学校的路上,短短的十来分钟,所见所闻,都有感悟和收获。想得最多的还是之前一直在困扰着我的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师做什么?教育教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问自己。“教书育人”这四个烂熟于心的字,到底应该怎样去做呢?当了二十多年老师的我,对于“教育”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一时还真难用准确的词来定义。于是,我特地查了相关资料。中国古代有关教育文献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就是教诲培育的意思,是人类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首要手段。所以,老师只要去做,做出好的榜样,学生自然就会去学。而专注于教学的具有敬业精神的老师就是最好的老师。在这八周里,我看到了很多这样的老师。

PedutoCovina高中的美国手语课老师,教龄2年,我是她的“影子”。她手语纯熟,教学生动,形式多样。在她的课堂上,尽管很少有声音,却吸引着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

在美国,课表上没有思想品德课、政治课,但处处有不露痕迹的“德育”。如每天广播里都会统一要求全校师生面对国旗念效忠宣誓。类似于我们每天早上的升旗仪式。记得有一天,学生们早早地到了教室,为手语课上自编手语对话交流做准备。当广播里要求统一念誓词的时候,学生们都比较兴奋,还在相互“窥探”他人的手语创作作品,整个课堂看来有点乱。当时,给我的感觉是美国的课堂真是自由。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正式上课后,Peduto老师要求全体学生站起来,面对美国国旗认认真真重新念一遍誓词,而且是手语口语并用。我想这不仅充分了体现手语课的特点,而且不正是是一次直接而具体的德育教育吗?

GeorgeRiverside聋校的木工老师,聋人,已经50开外,却刚刚转行开始从事教师职业。这位木工老师技术高超,对学生耐心细致。

一个聋生学习在木板上开槽,需要用到另一个工具,但一下子没找到,问同学,同学也没弄清他要的是什么,转而问老师,老师看了他的操作,明白他需要什么了,走到一个工具箱前,把这个工具递给了他。一般来说,这个学生的问题就算解决了。可George老师却追问了一句,“这个工具叫什么名字?”学生含糊地回答了。George老师又问,“怎么拼写?”学生傻眼了,操着生硬的手指语打着手势。George老师看他并没有掌握,就用熟练的手指语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教他。这个学生乖乖地一手拿着工具,一手打着手指语,很快就学会了。

这只是我所看到的很多节课中两个让我心有所动的小插曲,像这样的小插曲不胜枚举。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为什么这里的学生对老师的指令能迅速作出反应?为什么这里的课堂氛围既严谨又轻松?为什么这里的老师能不放过一个教育契机教育学生?我疑惑着。何不像寻求“教育”一词的最初含义一样追寻一下“education”的含义呢?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从字形上分析为e(出来)+duce(引导)+-ate(后缀),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从词源上说,西方“教育”一词是内发之意。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或许就是这种顺其自然的“引发”的教育理念,才使得教师发挥了真正的作用 ——相信学生本身就具有这些能力和素质,教师只是发现者、发掘者,而不是端坐于讲台之上的教书匠。当教师执着于自己的教育工作,他们的爱与学生的心相互交融时,教育就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当我问Peduto老师的一位学生助教为什么喜欢做她的助教时,她是这样回答我的,“我喜欢Peduto老师。”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到的是她对Peduto老师的那份深深的敬意。有这样对学生充满爱的老师,就会有对老师充满爱的学生,就会有一个充盈着爱的、生机勃勃的课堂。

加州的阳光下,看到学校里那一个个活活泼泼的生命,看到课堂上那一串串奇奇怪怪的问题,看到校园里那一个个充满激情的身影,我想,我找到了一些答案。当一个孩子走进我的课堂,我的首要任务是让他成为一个富有朝气的生命体,培养他成为一个有责任感、能担当的公民,成为对社会充满热忱、愿意为之效力的人。我,应该是一个点燃生命之火的人。所有的外界干扰都不是我作为教师这个角色出现时所应该屈从的。就像在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培训时所听到的那句话,“当你成为一个教师的时候,即使学生七歪八倒、家长也不是那么如意,校长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优秀,但是你是老师,你必须付出百分之一百十的努力去做好,而不只是百分之一百……”这是美国大学教育学院(培老师的师范学院)传达给师范生的理念——要做好一个老师,百分之一百的努力也不为过,因为你是一个老师。

在一次次的文化冲撞和心灵感悟中,我告诉自己,不要忘记当初走上讲台的原因,不要忘记做教师的本分。面对世态百相、纷繁复杂的社会,我可能改变不了我自身之外的许多东西,但我必须面对自己,做一个真诚的教师,全身心地爱学生。全身心的爱着学生,自然就会有充满爱的教育,让爱在课堂上流淌,让爱在校园里流淌,让爱流淌到学生的心里,让学生满怀着爱走上社会。

(作者单位;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

 

相关链接

“中国上海—美国加州影子校长、影子教师项目”

    2013年9月28,第六期20位中小学校长和第三期20位中小学教师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开展为期八周的“影子项目”研修,包括三周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育领导方法培训”和“现代教育方法培训”专题集训以及在美国加州学区的“影子校长”、“影子教师”实习。

本次海外研修项目具有三大特点:一是问题导向,增强学习针对性。参训学员带着自身学校的实际问题去学习,促使学员充分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重点着眼研究事前确定好的问题,增强境外学习的针对性。二是“浸润式”学习,改变“走马观花”现象。学习期间,学员全身心浸润到美国基础教育现场,观摩基地校长、教师的管理和教学行为、深入课堂听课、参加学校及学区各级各类的会议、活动,观察、随访影子校长的领导管理和影子教师的授课。三是“住家”体验,感受异域教育文化。学习期间,参训学员分别住宿于当地的美国家庭,学员可就各种话题与住家成员进行深入交流,一方面可深入了解美国文化以及美国的家庭教育观,另一方面可向美国人介绍中国文化及中国的教育现状。

(来源:上海教育www.shmec.gov.cn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