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特教》大家谈
发布日期:2019-02-07   作者:特教研究所   

编者按:《上海特教》第一期编印后,引起本市特教界的广泛关注。四月下旬以来,我们召开了多次座谈会,与会的特教老专家、校长、教研员、老师、家长等在严谨求实的氛围中,围绕“怎样办好《上海特教》”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

 

努力办好刊物  认真做好研究

——华师大特教系教授  汤盛钦

当我得知卢湾区成立了特殊教育研究所、第一眼看到《上海特教》时,感到很兴奋,我们多年来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真是可喜可贺!如何办好上海特教研究所和《上海特教》,我们都有责任。

上海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有特殊教育的研究所和特殊教育的刊物,现在落实到卢湾区并开始了运作是件大好事。卢湾区有很好的特殊教育实验基地和一批扎根于特殊教育实际的研究队伍。研究所要有所作为和发展必须有经费保证、人员保证,并把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不要虎头蛇尾。现在全国特教研究所或研究中心不下10个,有干实事的,但也有功利性的。我们要为特殊教育干实事,并取得全部特教老师的支持,最好通过市教委在基层学校为研究所作些宣传,为研究所的建立和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夯实基础。

上海特殊教育研究所要发展,目前需进一步加强两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办好刊物,为基层研究出成果建立平台,满足上海特教事业的发展,支持研究成果的推广。上海现有32所特殊学校,但没有一份特殊教育刊物,特教教师要发表教学和研究成果很困难。现在有了《上海特教》,对教师发表文章、评职称都有好处。此外,要办好杂志还要吸纳全国各地的经验,欢迎全国各地特殊教育工作者赐稿,把《上海特教》办成向全国各地学习和宣传特殊教育研究成果的园地。这样稿源也会比较丰富,否则就没有挑选的余地,就没有高质量的文章。同时,我们办刊要注意有特色,可以借鉴同类型刊物的经验,才能长久不衰,坚持下去。经过几年的努力,把《上海特教》办成正式的刊物是否应成为我们的重要目标?

第二要开展研究工作,我们有了自己的实验基地,就可以很好的开展问题研究,如随班就读研究、语训问题研究等。当今实在的研究不多,现有的许多研究也缺乏深入性。上海特殊教育研究所要开展对当前急需问题和重大问题的研究,不能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得出令人信服的研究结果。此外,还要组织起上海特教界的研究队伍,一是自己研究,另一方面是组织他人研究,这两方面都很重要。

 

以求实的态度开展特教研究工作

——中国聋人协会主席 上海聋青技校名誉校长    戴目

上海是全国特教发源地之一,起步早,发展也快,对全国特教的影响较大。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都走在全国前列,特教也要成为领头羊。现在成立了特殊教育研究所,又办起了《上海特教》,我很高兴,希望不要半途而废。

怎样才能做好这两件事?

一,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聋校的口语、手语的教学质量问题,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这都需要一个一个去研究,去解决。

二,研究要有层次。一个问题分几个层次去研究,如:职业教育、中等教育都是较高的层次,而我们要做的是先从低层开始,逐步提高。还要一边实践一边总结,总结也不能停留在表面,而要深入。上海聋校的口语教学进行了许多年,学生口语发展水平如何跟上社会需要?要做个专题研究,有个交代。

三,研究不能只是短期行为,要有一个长期的跟踪过程,才会有意义,希望在这方面有所创新。

 

特殊教育科研要面向实际

——上海师资培训中心特教部原主任 特级教师  银春铭

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是极为重要的科研资源,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研究课题。科技先进的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特殊教育研究。在本市社会经济发展到当前水平的情况下,建立专门的特殊教育研究机构非常必要。本市的盲教和聋教在经历长期的发展之后,面临着如何继续前进、怎样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的问题。弱智教育虽仅有短短25年的发展史,就经历了招生对象由以轻度弱智儿童为主转向以中度弱智儿童为主、轻度弱智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重大变化。是推行了,但其效果很不理想,随班就读生的命运令人担忧。如何切实做好随班就读教育,真正使弱智学生在物理和社会上都和一般学生融合在一起,与后者并肩前进,是令每个特殊教育工作者揪心的问题。各弱智学校招收的学生情况愈来愈复杂,有中重度弱智儿童,有自闭症和脑瘫儿童,还有兼有严重精神和行为障碍的综合残疾儿童。教什么、如何教,也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特殊教育科研是大有文章可作,但要面向实际。所谓“面向实际”就是:从特教实践中找课题;实事求是做研究,不唯洋,不跟风;老老实实做文章,讲究实效,不哗众取宠。否则,就得不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拥护,会半途而废。

 

《上海特教》要注意三个面向

——上海市第四聋校老校长  特级教师 季佩玉

要办好刊物,定位非常重要,我认为《上海特教》要注意三个面向:

一、面向九年义务教育

《上海特教》刚起步,应先面向九年义务教育,这是聋教育的基础教育阶段,特殊性非常明显,应着力探讨如何把最难的基础搞扎实,缩小与普通教育的差距,特别是提高聋童应用语言文字沟通交流能力和阅读、表达的读写能力。

二、要面向全国还要面向上海

《上海特教》既面向上海,又要反映全国不同地区有特色的成功经验。尤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经验,优势互补,积极推进教育改革。

三、面向基层教师和学生家长

根据我近年来参与的不少地区聋校师资培训情况来看,质量的竞争在第一线,老师们最希望学习如何把新的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在聋教育突出的问题是耳聋学生的读写能力跟不上社会沟通交流的需要。聋童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是“零起点”,从这个基本认识出发,在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真正让聋童具有应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的基本能力。教育改革要讲究“求真务实”,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是聋校语文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手段。《上海特教》介绍创新、改革的内容,一定要让教师觉得可操作、值得学习、能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教师理论结合实践,提高教学能力、水平,形成符合聋童特殊需要的教学特色,刊物只有被第一线教师认可,才有生命力。

国外特教中学生家长参与教育非常普遍,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方面。中国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是弱项,建议开辟一个家庭教育栏目,和家长共同沟通交流教育、教学的方法、经验。

解决了以上三个问题,《上海特教》就能既体现共性,又突出个性,显示出它的指导性、必要性和效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