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即希望
发布日期:2019-02-07   作者:特教研究所   

——记聋儿张书意在向锋中学的学习生活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特殊教育即已成为新中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对于轻度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共同学习有助于他们成年以后回归社会、有助于他们个性成长;与此同时,他们的存在本身也可以对普通儿童的成长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于是,开始有了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可能。

200391,在上海中小学开学的时候,向锋中学——一个普通的初级中学迎来了一名特殊的儿童:双耳失聪的张书意同学。

让一名失聪儿童进入普通中学读书,家长需要勇气,学校更需要魄力!

谁都知道如今的升学压力有多大,学校的升学状况如果不理想,家长会马上给学校看“颜色”,有门道的家长会想方设法的把孩子转到自认为理想的学校,社会上的传言会使许多即将入学的孩子望而却步。而一名听障儿童在普通中学里读书,要学有所成是非常困难的。教师很难在课堂上为某个听障同学的学习而舍弃大部分学生的时间。那么全聋的张书意是如何听课?又是怎么完成知识的学习、个性的发展的呢?

两年前,当双耳失聪的张书意胆怯地踏进向锋校门时,学校并没有因为他是聋儿就放弃对他的教育,而是给他配备了最好的老师做班主任,精心安排任课教师。大队部、青年团都把对张书意的关心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向锋中学的每一个教师都知道张书意是个特殊的学生,大家既关心他,又不放弃对他的要求。没有一名教师因为他听不见就对他听之任之,而是想方设法为他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班主任徐冲是年过半百的老教师,眼睛高度近视,家离学校很远,妻子的身体又不好。但自从接受张书意,老师就把张书意的一切都放到了心上。没有教过耳聋的孩子,老师就多次询问家长,有什么样的要求,总是尽可能的让孩子感到学校的温暖、同学的关心。

初中的孩子似懂非懂,有同学拿张书意的耳聋开玩笑。老师总是严厉地批评他们,同时经常关心他的学习,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习。在班级里,老师总是说:“张书意能学好,而你们不能学好,我就要批评了。”这一来,极大的鼓舞了张书意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的学习内容比较难、比较深,没有及时的温习功课,健全的学生也往往会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可是张书意是聋儿,虽然植入了进口的电子耳蜗,也只残余一点听力,要跟上老师的思路是比较困难的。听不清老师的授课,又何谈复习功课呢?老师心中有疑虑,家长也担心:初中不比小学,家长都能辅导,怎么办?当家长想出要录音的方法时,虽然上课的内容属于教师专利的,一般教师不愿意公开,但是张书意的老师却无一例外的赞成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张书意的有效学习问题。此外,老师每一次制作的教学课件都主动复制一份给张书意,让他回家可以细细琢磨,提高学习效率。进入初二,张书意的物理成绩很不理想,家长和老师都很着急,班主任徐老师在取得物理老师同意的情况下,安排张书意担任物理课代表一职,以激发他努力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

在班主任徐老师的带动下,任课教师都很关注张书意的学习:语文教师不因为他的发音不清楚就放弃对他语言的要求,在课堂上鼓励他大胆地朗读,还多次在班级表扬他的作文具有真情实感,激发他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了能在假期指导他作文,手把手地教他如何使用电子信箱收发邮件;英文教师除了多次在课堂上表扬张书意学习的态度外,当张书意出现懈怠时,及时提醒,与家长沟通,英语的听力测试也设法照顾张书意;物理教师经常利用课间、午间点拨张书意,提醒他作为物理课代表要努力,使张书意在很短的时间里获得进步;其余的任课教师也都很关注他,使他在和谐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如今,两年过去了,张书意已经是一名初二的学生,各门功课的学习都能达到对普通学生的要求,物理还取得全班第一的好成绩。这是向锋师生以及家长共同获得的成果啊!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