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聋儿张书意在向锋中学的学习生活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特殊教育即已成为新中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对于轻度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共同学习有助于他们成年以后回归社会、有助于他们个性成长;与此同时,他们的存在本身也可以对普通儿童的成长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于是,开始有了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可能。
让一名失聪儿童进入普通中学读书,家长需要勇气,学校更需要魄力!
谁都知道如今的升学压力有多大,学校的升学状况如果不理想,家长会马上给学校看“颜色”,有门道的家长会想方设法的把孩子转到自认为理想的学校,社会上的传言会使许多即将入学的孩子望而却步。而一名听障儿童在普通中学里读书,要学有所成是非常困难的。教师很难在课堂上为某个听障同学的学习而舍弃大部分学生的时间。那么全聋的张书意是如何听课?又是怎么完成知识的学习、个性的发展的呢?
两年前,当双耳失聪的张书意胆怯地踏进向锋校门时,学校并没有因为他是聋儿就放弃对他的教育,而是给他配备了最好的老师做班主任,精心安排任课教师。大队部、青年团都把对张书意的关心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向锋中学的每一个教师都知道张书意是个特殊的学生,大家既关心他,又不放弃对他的要求。没有一名教师因为他听不见就对他听之任之,而是想方设法为他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班主任徐冲是年过半百的老教师,眼睛高度近视,家离学校很远,妻子的身体又不好。但自从接受张书意,
初中的孩子似懂非懂,有同学拿张书意的耳聋开玩笑。
初中的学习内容比较难、比较深,没有及时的温习功课,健全的学生也往往会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可是张书意是聋儿,虽然植入了进口的电子耳蜗,也只残余一点听力,要跟上老师的思路是比较困难的。听不清老师的授课,又何谈复习功课呢?老师心中有疑虑,家长也担心:初中不比小学,家长都能辅导,怎么办?当家长想出要录音的方法时,虽然上课的内容属于教师专利的,一般教师不愿意公开,但是张书意的老师却无一例外的赞成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张书意的有效学习问题。此外,
在班主
如今,两年过去了,张书意已经是一名初二的学生,各门功课的学习都能达到对普通学生的要求,物理还取得全班第一的好成绩。这是向锋师生以及家长共同获得的成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