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绵浩
智力落后儿童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辅读学校招收对象以轻度智障儿童为主,基本采用分科课程的结构,教学形式也多以集体教学为主。随着“全纳”教育思想的进一步推广,现今的辅读学校以招收中重度智障儿童为主,智力落后儿童之间个体差异大,而中重度智障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就更为显著,这一切,均给现今辅读学校的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原有的课程及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全部学生的需求。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智力落后儿童教育也有了质的飞跃,关注学生个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国内的培智课程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由全国统编课程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发展。其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新走向给我们的教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拓展空间。
当前,国内的特殊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地方教委的领导下,根据智力落后儿童的实际,制订针对学生个体的个别化教学计划,形成了一个百花齐放,争创特色的大好局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
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目标不切合实际
辅读学校原有的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均是在80年代针对轻度智障儿童制订的。20多年后的今天,学校的生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些教学目标是中重度智障学生根本无法达到的,就学校教育培养的总目标而言,也提得过高。
新近出台的《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学会适应社会生活所需的最基本的实用性知识和技能;萌发初步的审美情趣;成为基本适应社会生活的公民”的总目标,注重低、中、高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主导能力发展的分阶段目标,都是根据目前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为辅读学校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2.
教材的滞后性
由于各辅读学校教育对象从以轻度为主到以中、重度学生为主的转变,至今使用的94年12月出版的《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已大部不能适应,而从中央到地方,均还没有针对中、重度学生的教科书,这就给目前各辅读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为了适应教育形势的需要,各校均在自编校本教材。虽然学校在努力寻找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切入点,但我们认为这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并不尽人意,广大教师迫切希望有一套具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的教材出台。可喜的是,上海市教委、市教研室在两年前已着手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出台,就是一首令人振奋的前奏曲。
3.教师能力不足
目前上海的新课程设计,就是以学生的生活为核心来整体建构的,围绕着中、重度学生的生活自理、生活适应、生活情趣、生活技能,生活常识进行构建的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课程结构,它对目前的特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必须花大力气进行师资培训,要求教师掌握特殊教育的理论,摸索特教规律,要加强教学研究,努力提升教师开发和实施课程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
社会实践基地匮乏
新的培养目标,新的教育理念,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学生学会生存本领,适应社会,各个特殊学校,均在寻找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然而,这又受到学校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交通安全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就我校而言,就严重缺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而各种活动场所又是教育和培养学生所不可缺少的。
5.
社会各方面缺乏配合
特殊学校的发展,智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我校学生除了智力低下以外,还有自闭症、脑瘫、精神分裂等生理性疾病,许多因病态而产生的问题,不是光靠教育能解决的,因此,教医结合是学校教育必须要走的一条道路。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要医学专家或有关人员定期上门服务很难做到。此外,许多学生大小便失禁,腿脚不便,手指扭曲,肌肉僵硬,为他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这就需要有一定量的护工来料理,还需有一定量的社会志愿者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别指导、训练。而眼前这一切都无法做到,学校发生的任何问题,全靠教师自己解决,这就使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受到一定的影响。我们由衷地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系列问题能逐步得到解决。
二、建议
1.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适应教改发展
为了适应教育形势的需要,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陈旧,作为特教教师,教学理念必须更新。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每个特教教师均应思考的问题。我们必须注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基本生活适应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并运用教育学与医学、语言学、运动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使学生的语言、感知、运动、心理等各种障碍得到补偿。教师只能在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为学生服务。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对特教教师进行师资培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要使学校进一步发展,必须有一支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除了学校自培以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应予以大力关注,除了市以外,每个区、县均应有一批特教专家,能定期到特殊学校上门指导。特殊教育需要创新,更需要指导。由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理论讲授、业务指导、技能培训是师资培训十分重要的一环。学校更要在师德修养,爱心和事业心的教育中下功夫,要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积极开展教科研,以课题为引领,运用集体的力量,帮助教师提高有效实施课程的能力。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各种能力
学校要给学生创设符合特教需要的硬环境,包括活动场地,教学设施、各种学习、训练器具和仪器,更要给学生创设使他们心情愉悦的软环境。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特教教师必须具有爱心、耐心、信心和决心,要给残疾孩子以慈母的关心和爱护。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抚摸、一个举动,都会带来一定的教育效果。要多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有益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长见识、明道理、增才干。
在特殊教育的新形势下,学校的教育教学应围绕培养学生的总目标开展。二期课改已在普通学校全面铺开,而特教的教改也应与之相适应。《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共同性课程、选择性课程、补偿性课程”制定的内容,应引导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来解决教学实践的问题。通过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生活中的自我保护、家庭生活常识与技能、初步的劳动与职业技能等。另外,在社会礼仪、交往沟通、行为规范,品德与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着长足的进步。在文化科学知识上,则进行以学生生活为核心的听、说、读、写技能的学习和应用,以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与生活相关的简单的数概念,数的运算和应用,时空的认识等。总之,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均应以开发学生潜能,矫正行为障碍、提高各种能力为出发点。
4.整合多种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均应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前提。必须想方设法,利用和整合社会的各种资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多年来,我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市心理辅导协会的指导下,我校的心理辅导教育结出了硕果;在区计生委的关心支持下,我校的青春期教育初见成效;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校的科技教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从而形成了有学校特色的“心理辅育、科技助育、医训补育”的“三育”模式。同时为解决社会实践场所匮乏的困难,我校利用有限的校舍资源,改造成模拟社区,让学生在模拟社会里学习各种生存本领。整合各种资源,为提高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下一步的打算
我国的特殊教育,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转折期。每所特殊学校,都有自身发展的思考,就我校而言,将进行辅读学校补偿性课程中的“个别化康复课程”研究,尝试走出一条满足学生个体需求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办学新路。
今后,我们将有针对性地对各类多重残疾学生在语言、运动、感知、认知、心理等领域进行康复训练教育,防止其暂时性障碍的发生,维持现有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残余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们打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现状调查分析
(1)对弱智学生进行初期评定。
学校将组成由教师和医务工作者共同参与的评定人员,通过科学评估,对学生运动、语言、感知、认知、心理等方面作出准确诊断,为康复训练目标的确定与完成,以及训练方法、训练活动的选择,制定个别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提供科学的根据。
(2)确立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主要训练内容。
主要对学生进行感觉统合、语言、感知、认知、心理行为治疗等五方面的训练。
2.构建、开发康复课程
(1)确立康复课程的训练原则
采用“个训与家庭活动相结合”,“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训练过程中始终贯穿针对性、实用性、适应性、多样性、趣味性、系统性、科学性原则。
(2)建立康复训练课程的框架。
(3)构建康复训练课程的内容体系。
(4)探索康复训练课程的有效途径。
3.培养一支专业化发展的师资队伍。
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开展学校课程研究开发工作,尽可能切合我们的每一个智障学生,让他们获得实实在在的充分的发展。
(作者单位:虹口区密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