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特教》——使我的退休生活得以充实的好朋友
发布日期:2019-02-08   作者:特教研究所   

银春铭

 

作为特教战线的一个老兵,我曾经与特殊教育界有广泛的联系,时刻把握着本市和国内其他地区特教发展的脉搏;但是,随着退休生活的到来,这种联系是越来越淡化,我对特教信息的了解也越来越少,以至产生“客一走,茶就凉”的凄凉感觉。正当我“决心”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新只享晚年福”之际,《上海特教》诞生了;给我送来一个新“朋友”。它充实了我的退休生活,又一次密切了我与特殊教育领域的联系。

首先,《上海特教》为我提供了获取特教信息的渠道。《上海特教》的定位是面向基层,为第一线特殊教育工作者服务。它像一面镜子,及时反映着当前特教学校教学和教育科研的成果与经验、各类活动动态,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有关特殊教育的政策方针与发展思路。通过阅读《上海特教》,我又能够触摸到特殊教育发展的脉搏,既获得了大量信息,也学习到许多新鲜知识和宝贵经验,促进了知识的更新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与现实特教生活隔离的状态。

其次,《上海特教》是我与同行们进行交流的平台。我终身致力于特殊教育事业,若从我开始学习特殊教育专业算起,至今已经半个世纪有余。我既从事过第一线的教学实践,参与过本市特教学校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参与过我国特殊教育教学计划、纲要和教材的编制与论证工作;又进行过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和理论研究工作。这使我有着无数的心得、体验、经验、教训、想法、探索和疑惑,想和新老同行们分享、切磋,头脑中形成了不少写作课题,但有一段时间却懒于动手。《上海特教》的问世为我搭建了一个与同行们交流的平台。编辑部的老师们又很尊敬我,一开始就支持、鼓励我为他们撰稿。我就有了写作的积极性,十分乐意把萦绕于思想中的课题逐一地动手写出来,交给他们发表。三年来,我已经有九篇文章在《上海特教》上发表,和特教界的朋友们“见面”的机会又多了。

再次,《上海特教》是我有了进一步发挥余热的机会。我这一辈子与特殊教育结下不解之缘;退休之后,并不真正安于“享清福、渡晚年”,仍然时刻关注着它的发展,希望有机会继续为之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许多单位和朋友都很理解我,相信我,为我提供了不少的效力机会。现在,《上海特教》的朋友们又热情地邀请我参与他们的审稿工作,使我能够进一步地发挥余热。我是既感到鼓舞,又感到欣慰。在这里,让我由衷地道一声:“谢谢你们,《上海特教》的朋友们!”

《上海特教》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只要本着面向基层、面向实际的定位,及时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普及和提高并重,既重视实践性和通俗性,又要坚持科学性和理论性,依靠个方面的力量办下去,一定会迎来更加灿烂的。

(作者系上海师资培训中心特教部原主任、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