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藕”激活的一节美术课
发布日期:2019-02-08   作者:特教研究所   

——制作《小金鱼》的课堂实录分析

孙卫红

 

一、班级情况

我所教的是七年级中重度智障儿童混合班,共有14人。他们比较喜欢绘画,喜欢动手,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根据能力大小,我把学生分为ABC三组。A组同学有4位,动手能力较强,基本能自主掌握技能,能根据教师要求完成作业。其中的小许与小唐情绪易激动,是我倍加关注的对象;B组有7位学生,能完成较简单的操作;C3位学生,智商很低,其中一位患严重自闭症,很难听懂老师的讲课内容与作业要求,但能模仿很简单的动作。

我在这个班上过一节成功的美术课,想在本文中与同行们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

二、教学设计

这节美术课的课题是《小金鱼》,要用藕蘸水彩拓印小金鱼。这种技能是用报纸、青菜头等拓印美术教学的延伸;用美国教育学家罗恩菲德的话说,就是扩大经验范围,在新的范围内加进相关的旧经验,使学生感到既新奇又熟悉。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认识金鱼的形体特征;基本掌握用藕蘸颜料拓印小金鱼的技能(在用藕蘸颜料拓印留下的印迹上,再用手指蘸水彩按或拖,使之变成小金鱼)。

《小金鱼》教学的简单流程是:观察认识事物——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动手尝试——作品展示评价。

三、教学过程

在这里不准备叙述整节课的情况,主要以实录形式详细介绍其中的几个典型片断。

实录一

教师出示小金鱼。学生欢快地跳起来。教师问:可以用什么方法创作金鱼?学生发言踊跃,想出了用毛笔画,用萝卜雕刻,用绒线编织等方法。

师:今天我们用什么创作金鱼呢?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出示藕)。

生:藕!藕!(学生欢呼雀跃,兴奋极了)。

师:谁来说说有关藕的情况?

学生们先后说到:藕生长在淤泥里,藕可以吃,藕炒肉片吃,藕可以生吃,等等。

师:藕能吃,还能做什么?

生:藕可以做药。

师:今天我们还可以用它来画金鱼。

生(十分惊讶,异口同声):啊?怎样用藕画金鱼呀?

实录二:

教师示范了用藕蘸水彩拓印小金鱼的方法之后,请几个学生复述了制作要点,然后动手操作。

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作画要领,神情专注地创作金鱼。小顾(A组)喃喃道:“我用大的‘藕’印一条金鱼妈妈,用小的‘藕’印一条小鱼,它们去逛超市。”小邢(B组)的“藕”印完后,一手提起来:“哈哈,小鱼的身体……我再给它添上眼睛。”小顾(C组,自闭症)由教师把着手一起敲章,画眼睛、鱼鳍及尾巴。他也领会到今天的作画主题,一个劲喊:“鱼、鱼、鱼!老师,我的金鱼真可爱!”一会儿,学生的金鱼都成形了。

实录三

学生上黑板展示自己的作品,自评可得到几颗星(一颗到三颗)。

大家的作品都完成得十分出色,布展完成后,黑板上像个大池塘,一条条活泼的“金鱼”在“水池”里遨游。有的孩子不由自主地叫到:“哇,真可爱!”大部分学生都给自己评了三颗星。

四、教学实录分析

从以上的实录中可以看出,小小一段藕竟然起到了激发兴趣、提高教学实效、增强学生自信的作用。

1.藕的运用赋予课堂以趣味性

兴趣往往能成为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能愉快地学习,也只有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习,才可能注意力集中,顺利掌握知识,学到本领。我巧妙地利用藕将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

1    实物导入,出奇制胜

学生们想不到美术课上老师会出示做菜用的藕,当藕出乎他们意料地展现在面前时,都惊讶得“哇”的一声,眼里充满无限的喜悦。藕是学生熟悉的一种东西,所以,他们愉快地说出许多有关它的知识。当我出示课题,说准备用藕来画金鱼时,又一次出乎他们意料,全班学生不由自主地拍手叫好。在课题导入阶段就创造了这样活跃的氛围,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大为高涨。

2    教师示范,引人入胜

在出示课题之后,趁学生兴趣正浓,我及时向学生示范用藕作画的具体方法,他们全都聚精会神地进行观察。我一步步地绘制可爱的“小金鱼”,学生们在观看、惊叹、佩服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领会到金鱼的造型特点及制作要点。之后,他们个个跃跃欲试。

3)降低难度,增强趣味

智障儿童往往会说、不会做。美术教学就要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小步走,循环渐进地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否则,他们就会丧失信心和作画的兴趣。本课用藕蘸水彩画金鱼的难度适中,容易操作,使学生能够保持在“兴趣盎然”的作画状态中。学生通过较为简单的操作,制作了出色的作品,也给自己也来了个“出其不意”。

2.“藕”的运用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美术学科的灵魂在于“动”。我十分重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本堂课的关键是“藕上色要匀,动作要快。每个手指有自己的作用,食指正面点眼睛,反面拖鱼鳍,拇指画尾巴。”我让孩子们把这个要点像口诀一样挂在嘴上,引导其制作过程。学生犹如一部机器,每一个零件(手、眼、口、脑)转动起来了,“生产”出自己理想的产品。我还注意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小顾同学患严重的自闭症,我针对其特点加强个别辅导,用响亮的声音对他说话,如:“藕”、“蘸水彩”;以夸张的表情动作进行提示,如:“我们敲图章”;手把手地把他导入画画的状态。他终于能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脸上露出了笑容,手指点着画面,嘴上嘟哝着“鱼”。

3.“藕”的运用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教师要采取激励性的评价方法,让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心理定势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想法,把学生的不同见解视如“珍宝”。对智障儿童来说,最大的体验莫过于“体味成功,感受自信”;及时赞扬他们的意见表达,能使之体验到莫大的喜悦。在最后一个环节的“展评”中,我设计了三星组合,让学生自评能得几颗星,大多数人都十分自信地把自己的作品放在三颗星处;有一位学生把作品贴在一颗星处,另一位学生则贴在两颗星处。当我问他们为什么时,孩子们滔滔不绝地说出很多理由。

后来,我把贴在一颗星处的那幅作品拿下来,说:“小顾同学和过去相比,今天的进步真的太大了,我不同意他放这儿……”同学们响起掌声,一起说:“他能得三颗星!”这时,小顾注意力特别集中,不由自主地笑了。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是成功的。作为一堂美术技能技巧课,课堂上始终保持着一种活跃、自主的气氛,按照“趣、动、信”的教学模式,师生合作、共同参与,教学效果达到甚至超越了预期目标。学生徜徉在快乐之中,他们想创作,能创作,有超水平的发挥,把美术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总之,藕的使用激活了我的这堂美术课。

(作者单位:奉贤区惠敏学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