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高度重视聋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
发布日期:2019-02-08   作者:特教研究所   

——谢敬仁处长在“全国聋校语言教学论坛”上的讲话

 

中国特殊教育随着普通教育的发展走到今天,由于各方面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是到了应该走“内涵”发展道路的时候了。也就是说,如果原来我们偏重于教育硬件条件的改善,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抓质量”的道路。今后我们的重点应该逐步向这方面转变。我相信随着聋教育工作者对于聋校教育教学领域的关注,中国聋教育的质量会稳步提高。

第一,要高度重视聋校语言教育工作。换句话说就是要高度重视聋生的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一个人在各种能力的构成方面,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最基本的能力。对于视障孩子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能力就是定向行走能力;对于智障孩子来说,最重要的能力是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听障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则就是语言沟通能力。“沟通”对于我们人类的社会活动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先决条件。但是,我们的听障学生由于听力和言语的残疾,致使他们在沟通方面有了障碍。由于有了这种沟通障碍,致使他们很难与健听人的社会进行沟通。聋教育工作者正是要通过教育使我们的聋生或恢复、或得到补偿、或增加沟通的能力、沟通的手段和沟通的技巧。沟通对于聋人来说,是第一需要,是一切能力的基础。对于他能够回归主流社会、融入常人群体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以人为本”,具体到聋生这个群体,就是通过各种努力,使他们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手段,使他们和常人群体的沟通障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而达到“沟通无障碍”的地步。所以说,聋校语言教育工作,即聋生的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工作,直接关系到他们最根本的利益,故一定要高度重视。

第二,以科学的理念为引导,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聋校的语言教育工作。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聋校语言教育当中呢?我想,这是我们的聋校语言工作者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需要我们用科学的理念加以指导,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培训、教育,使我们的聋孩子借助现代化的设备设施,通过聋校老师的辛勤的语训,使聋生能够开口说话或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但是,目前是不是已经使我们聋生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达到了最佳的水平?据我观察,还没有。

比如,我在聋校看到孩子们开口就能说话,声音很响亮,但听不懂他说什么,甚至听起来像噪音,为什么呢?训练的方法不科学。当然,训练的手段也落后。再比如,我到聋校的语训室去,有很先进的设备,老师在教孩子发音——/a//a/有一个标准的点,如果孩子的发音正确,就跟那个点很接近。孩子的发音离那个点还很远,老师也摸孩子的头,说“不错,咱们开始练习发下面一个音”。这就与科学性,与严谨性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孩子张口说话的时候本应该达到更好的程度,可惜的是还没有达到。今后,我们在开展聋校语言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借助现代化的设备,要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语言教育工作,使我们的孩子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达到更高、更好的水平。

第三,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使每个聋生都能够掌握一种最适合他的语言沟通方式。聋校语言教学方法很多,目前至少有四种:即手语教学、口语教学、综合法、双语教学。这些手段、这些教学模式都非常必要,都非常值得肯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有着不同需求的群体,很难设想用一种模式就能囊括所有孩子的需要。比如说口语是目前最理想的、最需要的、最合乎人们心愿的。通过口语训练,使我们的聋孩子竖耳能听,张嘴能说,和常人没什么区别,但是口语训练,需要很多前提条件的,比如说要有一定的助听设备,学校要有一定的语训设备,还要有懂得专业语训知识的老师长期艰苦、细致、系统的训练,而且只有在他语言的最佳康复期进行训练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从我们中国的现状来讲,这些条件都聚集在一起的地方并不多。北京、上海、天津等这些大中城市,条件比较好,能够做到。对于广大的贫困的、落后的、设备缺乏、教师缺乏的地区,他们进行语训可能就有困难。他们的语训还可能停留在传统的敲锣、敲盆的水平,这样训练的效果能好吗?当然我们不能等到这些地方都具备了条件之后才开始语训,这势必会耽误学生沟通能力的发展。这样的话,这些地方只好采取手语教学。那么也就是说在一种方式无法囊括所有需要的前提下,我们提倡多种形式、多种方式,多种模式来进行各项语言教育工作,使每个孩子都掌握一种适合他本身条件并能和外界进行沟通交流的沟通方式和方法。不能够不分场合、不分地点、不辨条件不辨对象地要求只用一种方式而不加分析地主观唯心地否定和排斥其他的方式。因此,我曾说过这么几句话:“能口则口,能手则手;宜口则口,宜手则手,手口酌用,和谐发展”。这也就是说,我们最好能让孩子张口说话,最好能用口语训练的这种方式,有这种条件是最好的。目前暂时不具备这些条件的学校,一定要让学生掌握一种沟通方式,那就“能手则手”。孩子最适合用什么,就采取什么方式。比如说,即使在发达的上海等地方,有的孩子听力损失达到极重度,甚至他的发音器官、言语能力没有,这时候你也对他进行语训吗?那也没有意义。对于他来讲,可能就是用手语更合适一些。那么“口手酌用”,就是用口语训练方式和手语训练方式斟酌使用,甚至是用语训方式进行训练的孩子也不妨掌握手语的方式进行沟通。我们健听人掌握手语这种沟通方式也是好事。但是不管如何,沟通方式的掌握对他今后的发展要极为有利,使他能够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第四,要倡导聋校语言教育的教研、科研之风,形成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出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要指出的是,我所说的这成果是能够很迅速地转化为语言教学实践中可操作、可实施的方法。我强调,一定要能够“迅速地转化为”。如果研究出来的东西、书面的东西束之高阁,对于教育教学实践没有任何指导意义,这种成果是没有多大价值的。我昨天看了黄昭鸣教授最近的一些研究成果,就很有价值。我希望这样的成果要多。这种成果不要仅仅出于高等学府里的专教授之手,在他们从事这些研究的同时,我们聋校的语言教育工作者也应该走这条路——以科研引导自己的教学。使我们中国的聋教育、语言教育凭借着这些科研成果有质的飞跃和提高。

生活在21世纪,聋人赶上了好时代。他们最大限度地享受了科技发展成果。一个先天聋的孩子,可以做一个人工耳蜗,通过训练能够听到,能够交谈,还有些残存听力的孩子,佩戴助听器,通过老师的培训,也能够听到,也能够说话。所以,我们从事聋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机遇,珍惜这个千载、万载难得的机会,通过我们辛勤的劳动,并用我们科学的方法,辅之以先进文明发展所带来的先进设备和手段,使我们的聋孩子,通过我们的语言教育,使他的语言障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使他能够最大限度地回归到主流群体。通过我们的劳动,为他们消除障碍,使他们今后沟通无限。这是我们这一代聋教育语言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我相信全国聋校的语言教育工作者,会秉承着这个神圣的使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我们的聋孩子培养成为有沟通能力的能自立于社会的并能为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建设者和合格人才。

(上海市第四聋校根据录音记录,本编辑部整理,谢敬仁处长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