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懈的求索 可喜的成果
发布日期:2019-02-08   作者:特教研究所   

——读《聋教之声》丛书有感

石起华

 

冬雪初霁的日子里,缕缕阳光洒进屋里,在融融的暖意中阅读自己心仪的书籍是不啻是一种惬意的精神享受,何况这套书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聋教之声》丛书的不少作者都是我熟稔的同行和朋友。

《聋教之声》丛书一套五本,其中包括上海市第一聋校的《思考与实践》、第四聋校的《插上语言的翅膀》、闵行启音学校的《为了孩子的多元发展》、浦东新区特教学校的《我们同行》、聋哑青年技术学校的《白头着意栽桃李》。这套丛书近百万字。这是继上海市这五所聋校在共同编著《新课程·新理念·新探索》一书后,在2007年又集聚了五校的集体智慧和力量,联合推出的新的力作。

捧读这套丛书,让人感到书的字里行间充溢着特殊教育工作者的高尚师德和执着追求。文章作者都是基层领导和一线教师,平时他们都担负着繁重的管理和教学任务。为了残疾学生的成长、成功和成才,他们殚精竭虑,不辞辛劳,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语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教育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是科学就必须去发现和遵循其内在的规律。在上海二期课改全面展开的背景下,上海的特教工作者不蹈故袭旧、不墨守成规,而是勇当课改潮头上“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弄潮儿”,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甘于奉献,在传承、创新、发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套丛书可以说是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前进的脚步和探索的成果。

禅家有语云:“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综观这套丛书,写的主要是聋教育,以生为本,一切为了残疾孩子的生存和发展是它的共同基调。但是,在内容的展开和材料的选择上又并不雷同,而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众所周知,聋生有耳失聪,有口难言,听力语言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思维发展和与外界的融合、沟通。如何通过我们有针对性的合适教育,为聋生插上语言的翅膀,使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也可以非得更高、飞得更远,能像普通学生一样在“无障碍”的环境下生活、学习、工作,这是几代聋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愿望和目标。令人欣喜的是,第四聋校的领导和教师经过锲而不舍的持久努力,在破解聋生语言教育的难题上已经取得了有理论、有实践,符合聋生认知和身心发展特点的丰富经验。半个多世纪以来,从季佩玉校长到顾爱玉校长,再到现在的代秀琴校长,他们目标为一,矢志不渝,带领着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教师团队,在语言教育方面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通过口语教学改革,提高语言教育智力的成功之路。这本名为《插上语言的翅膀——提高耳聋学生语言能力的实践和研究》作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之一的专著既是该校在语言教育方面时间探索的总结,也是该校教师倾情奉献特教,执着开展教改的缩影和见证。它不但是在四聋70周年校庆时献上的一份厚重大礼,也是为上海乃至全国的聋教育在语言教育的实践和探索方面作出的可贵贡献。

同样,闵行区启音学校编著的《为了孩子的多元发展——上海启音学校任务驱动学习方式探索》一书也是课题研究的成果集。30年前,启音学校创办时就把“开启天籁之音,回归主流社会”作为办学宗旨,以“启音之声,启的之蒙,启行之初,启慧之灵”定位育人目标。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他们通过改进教学策略和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等一系列举措,使有各种差异的聋生都能得到适合其自身特质的发展,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经过三年的深入研究,以吴晓华校长领衔的、被上海市教育科研正式立项的这个研究项目不仅顺利结题、辑集成书,并在市首届特教科研成果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课题研究不仅使聋生在强项的发挥、潜能的开发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而且使一批有思想、懂理论、爱研究、会操作、敢创新的教师脱颖而出,较好地达到了出经验、出成果、出质量、出人才的目的。

第一聋校是一所老学校,但年轻的陈琪校长麾下是一个同样年轻的教师队伍。这几年来,学校一方面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加强硬件建设;另一方面,他们精心打造一支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致力于软实力的提升。这本已获奖、发表的90篇文章中遴选出39篇编辑而成的《思考与实践》就是他们以聋生的生存为本,坚持超越障碍、多元发展,通过课程改革和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证明。该书按内容分为“教育篇”、“教学篇”、“教学案例”三个部分。从这一篇篇扎根于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研究论文和聚焦课堂、以小见大的教学案例中,我们分明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在师德建设、诚信礼仪教育、艺术教育和生存技能教育等方面所作出的富有成效的探索和他们迈向示范性特教学校这一办学目标的坚定步伐。

中国聋教育发展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了,其间承上启下,薪火相传,离不开一大批特教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呕心沥血。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的老校长戴目就是其中之一。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从事特技术教育已有60个年头了。为了让特教同行能够学习。借鉴戴目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特别是他在聋人职业教育和手语方面的研究成果;同事也为了使后来者从这位聋人教育专家终生孜孜矻矻、奉献特教的精神中得到鞭策和激励,聋青技校除了为黛校长举办了从事特殊教育60周年的纪念活动外,还由毛康庄校长主编出版了名为《白头着意栽桃李》的纪念文集。该书集中收录了戴目校长撰写的有关聋教育的研究文章、史料钩沉和部分诗作选萃。在“相关报道”和“友情链接”栏目中,则收集了反映戴目其人其事的通讯报道以及同行、同事、校友对他的回忆文章。戴目曾在20年前以“绛帐春风四十年,今朝镜里惊华颠,白头着意栽桃李,为与繁花共斗妍”一诗言志。从这本书中你可以读出什么叫挚爱、什么叫执着,受到启迪和教益。

和上述四所聋校有所不同的是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不同之处既在于它是建校才5年、校龄不常的一所学校,也因为它不仅招收聋生,而且招收智障和脑瘫学生。5年,只是弹指一挥间,但是这所学校在“高起点,高目标,高速度”的指导思想下,通过跨越式发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在上海首次评选示范性特教学校时,这所创办不久的学校也以其骄人的成绩跻身其中。比起一般聋校校长,对姚平、周美琴等领导来说,挑战无疑更为严峻,她们面对的是有着多种残疾类别的学生,特别是脑瘫学生的康复和教育,这个领域有许多研究项目在国内尚是空白。如何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和职业的措施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康复,这是摆在浦东特教学校领导和教师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现在,我们从这本名为《我们同行》(寓意“让生命与使命结伴同行”)的书中找到了答案。由于该校领导着力打造一支专业精神上的奉献型、专业知识上的复合型、专业能力上的综合型、专业智慧上的创造型的师资队伍,通过精心制订和稳步推进课题教学行动改进计划,不仅听障和智障儿童教育的质量在不断提高,而且在国内开创了脑瘫学生集中入学的先河,走出了一条集康复、教育、研究为一体的教改新路。

从《我们同行》的书名中,我又想到,这几年来,上海的五所聋校为造福聋童、育残成材,一直坚持走携手同行、合作共赢的道路。除了联手出书之外,他们互相观摩教学,研讨学校管理,组织学习考察、举办校际篮球、乒乓比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都很好地取得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效果。

读罢全书,得益匪浅,最后我想摘引丛书总序中的几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愿‘五聋’聚首,永当先锋,愿群‘聋’起舞,再立新功,愿特殊教育永远灿烂”,相信特教的明天会更好。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