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引领,内涵建设,实现上海特殊教育的新发展
发布日期:2019-02-09   作者:特教研究所   

余利惠

 

最近一段时间,本市在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参与制定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上海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过程中,对上海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展了充分的讨论。讨论的惹点是:新一轮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将围绕用什么理念引领上海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走怎样的特教发展之路,如何定位上海的特殊教育?

《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也就是要求未来的上海教育更好地公平惠及所有学生,关心所有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社会各个群体的健康成长。对于特殊教育则更明确地提出“让残障和超常学生在理解、关爱中发展”提升理念,从社会角度讲,应该积极致力于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都予以理解的氛围。特奥会和世博会成功举办,中国向世界展示了社会对残疾儿童的关怀。

特殊教育是一种提倡平等、渗透理想、责任和关爱的崇高事业。当代的特殊教育更应体现社会的理解和关爱。在具体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科学技术的运用上,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技术的统一。因此,从教育这个角度讲,教育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实现儿童自身的最大限度地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在对特殊学生的教育中,更要科学地认识、理解、认可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教育教学中更要考虑到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个人的先天素质,身心条件,所处的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潜能。

特殊教育是一个地区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上海的特殊教育代表了上海城市的文明程度。因此上海特殊教育的定位,则应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考量,体现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的教育水平。当前上海的特教要在推进医教结合,提高特教质量上走出一条新路来。上海的特殊教育要继续领跑全国,走在世界的前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强调了“各级政府要加快发展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议事日程”,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特殊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上海市教委、市发改委、市卫生局等8部门联合制定了《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提出了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并提出了关注残疾学生多元需求、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建设随班就读支持保障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和完善督导机制等以医教结合为支持体系的实施框架。这标志着本市的特殊进入内涵发展领域。上海教委尹后庆副主任指出:面对新一轮的发展,对照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上海的特教支持体系保障网络、覆盖面、早期干预、教育、康复干预,教学和医学整合,专业师资还不够。同时提出当前要在构建“医教结合”为重点的康复课程体系、建立开放的师资培养和培训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以及推进特教国际化进程上下功夫。当前在实施《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上海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学习贯彻国家和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要从尹主任提出的三方面重点工作予以突破,在特教内涵建设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最近《上海特教》编辑部围绕《纲要》的学习和《特教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开展了专题讨论:市教研室、华师大特教学院、七个区县的教育局长和特教学校校长的交流,展示了上海特教在行动中前进的步伐。由上海市教委和华师大共建的上海市特殊教育中心已经成立,资源中心将通过上海市特殊教育信息通报系统,实现教育、卫生、民政、残联部门间信息共享与整合;市教研室基于特殊教育的课程教材建设正在深化……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校长队伍的建设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因为上海的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最终落实在学校,落实在教师。这几年来,特教学校的校长和教师结合学校实际和研究的领域,在视障教育、听障教育、智障教育、融合教育等方面开展了丰富的研究和实践,在学校开展的科学研究和教育实验中取得丰硕的成果。当前在实施“上海特教三年行动计划”中,校长要围绕特殊教育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提高对特殊教育的课程领导力,实施对特殊儿童的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同时要加大现代科学技术和医学与课程和教学的整合。我们不但要引进现代医学技术,更要在“整合”上下功夫,这样医教结合会起到真正的效果;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在特殊教育的课程建设与实施中,在课程、教学、教研和科研中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实现从传统的经验型转向专业型教师转变,从一般意义上的教师向懂得医学、心理和生理教育知识的全面教师转变,从传统的教育方式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现代教学方式转变。只有这两支队伍建设加强了,上海特殊教育才能有望真正为上海教育的一张名片。

(作者系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原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