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就是要求未来上海的教育,更好地公平惠及所有学生——从校园莘莘学子到所有继续学习的成年人,关心所有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社会各个群体的发展需求,提供更为平等、优质、多样的学习机会,努力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公民意识、健康身心和科学人文素养。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就是要求未来上海的教育,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所有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潜能得到激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大批高水平优秀人才。
(七)特殊教育:让残障和超常学生在理解、关爱中发展
特殊教育是以残障和超常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为基础、满足特殊需求的教育。要坚持按需施教,给予理解关爱,开发学生潜能,使每个特殊学生都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到2020年,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比较完善的特殊教育新体系。
1.推进融合教育。完善普通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残障学生随班就读制度,促进残障学生和正常学生的融合。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建设相应的课程体系。改善普通学校资源教室或学习支持中心的条件,配备随班就读学生必需的设施设备。对学习有困难或其他原因影响学习的残障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加强重点和个别辅导。加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及其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升“随班就读”质量。逐步拓展残疾高中毕业生报考高等学校的专业范围。
2.加强特殊学校建设。优化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施新一轮特殊教育学校改造工程。完善上海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制定颁布切合残障儿童和青少年身心特点的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推进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在课程开发和实施方面的合作、转化和相互支持。推进医教结合试验,探索驻校顾问医生制度等多种医教结合模式,实现特殊教育机构中残障学生教育与康复的有机整合。完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津贴制度。
3.构建适合超常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在面向全体学生、推进融合教育的同时,为一些超常学生提供弹性的个性化和拓展式教学模式,以满足这些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探索超常学生的早期发现和跟踪培养途径,通过校本课程建设、创新活动平台搭建和评价制度改革,为学有潜力和具有创新兴趣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实践机会。从普通高中选择少数有条件学校,通过特殊的选拔办法、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持续的跟踪机制,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4.建设特殊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强化政府在特殊教育发展方面的公共服务职能,增加特殊教育投入。建立由高等学校、医疗机构、科研部门、基层学校等方面参与的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和资源中心,开展跨部门、多学科的特殊教育综合研究,提供咨询与服务。加强区、县特教康复指导中心的建设。推进医教结合,加强残障儿童早期诊断,完善筛查—检测—建档—转介—安置—综合干预的运行机制,建立医教结合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立超常学生的发现、鉴别、跟踪和评估机制,为超常学生的培养提供科学指导。
……
(摘自《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