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的文化建设
发布日期:2019-02-09   作者:特教研究所   

本刊编辑部

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把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加以强调,从而把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文化是人类的独特存在方式.学校文化是学校灵魂,体现了学校的精神和气质,是师生长期积淀下来的稳定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记得有位教育专家说过:三流的学校是校长治校,二流的学校是制度治校,一流的学校是文化治校。显然,文化治校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

一所学校就是一本书,书的厚重取决于这所学校的历史年轮和文化积淀;而每个学校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化积淀。

我国有一批颇具知名度的老字号特教学校,如:具有百年历史的烟台特教学校、北京盲校、上海盲校;有办学特色的上海四聋、南京聋人学校,上海聋青技校、杭州杨绫子学校、上海卢湾辅读学校等。这些名校沿袭的学校文脉是通过物质和承前启后,代代相传,形成学校的气质和个性,构建了学校的

本期“聚集”栏目刊登了部分聋校文化建设的经验。他们以学校的历史为基点,从课堂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等多角度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从细微处入手,以和风细雨,潜移默化,和谐能动的文化教育发展模式,使学校文化建设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如:北京东城特教学校(原北京一聋与东城区培智学校),他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努力构建“生本、夯实、体验、技能”的课堂文化,使学校的教学质量保持领先地位。又如:杭州聋校和苏州聋校,他们维系了学校的传统文化,加强了环境文化建设。他们认为:环境文化是学校光彩的外衣,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更是学校人文之积淀。良好的学校人文底蕴,文化氛围,可以提升学校文化的软实力,从而极大地提升学校的品位。烟台聋校以学校文化管理引领教师的自我成长,提出“用共同的愿景引领人;用科学的制度规范人;用共同的价值观凝聚人;用教育科研的手段促进人”。上海聋青技校“文化构建:学校活力的源泉所在”(载于2009年《上海特教》第四期),他们把师生交流,人文关怀富于细微处,将情、德、智、体、美融为一体,切实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敬业尽职”是学校文化的根基所在,该校坚持将敬业爱生、尽心尽职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培养有用之材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牢固树立育残成才的思想。

加强特校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校长的文化自觉,根据费孝通教授的观点,文化自觉是对观念和行为的觉悟,是对观念和行为的扬弃和创造。校长的文化自觉主要体现在办学过程中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主动选择上。当下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应在学校内倡导文化建设,这就需要校长在思想、体系建构和行为方式选择上作出努力,既要传承又要创新,使文化氛围弥漫校园。同时,校长要正确地认识到文化自觉是学校文化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从而自觉地把教育、教学、医疗、康复都纳入到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创新的轨道上,不断推进学校教育转型和自主发展。

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继承和弘扬百年来各特教学校的优秀文化,树立学校文化自觉和自信,从而真正实现特殊教育全纳化的奋斗目标。这正是时代的要求,特殊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