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园文化双面绣
发布日期:2019-02-09   作者:特教研究所   

——苏州盲聋学校的文化建设

顾瑞华

学校文化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教职员工认同并遵守的带有学校特点的使命与愿景、精神与价值观,并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管理制度教师行为方式以及学校对外形象的各方面总和。

学校文化能以一种弥散、辐射的方法,将人与物亲近,将人与人交融,潜移默化地引导师生形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成为残而有为的新时代残疾人让学校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素质教育的能量库,师生共同快乐生活、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这是我们学校文化建设追求的目标。

一、特教学校文化环境建设

1.传承历史,古韵今风,建设优美柴园环境

苏州市盲聋学校座落在私家园林柴家花园。构筑装修精致,旱船水榭相向呼应;间以林木,叶茂布荫,缀以石峰,玲珑透剔;更有曲廊延绵贯连不失为修身养性、文化育人的好地方。我们立足学校现有环境建筑,传承历史,保存古韵依托着园林的古蕴,用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技巧布局苏州特殊教育的版图;用双面绣的绝活实现古典与现代的无缝对接让苏州特殊教育插上现代化的翅膀,驶进教育的高速公路。

多年来,学校通过整修及改建,装备了多功能厅、电脑房、阅览室、语训室、听力检测室等24个综合教室,浇灌了标准塑胶篮球场,新建了园林式的校门,翻整了学校内所有道路,铺设了与园林风格协调统一的青石板及鹅卵石道路,增设了小溪、石桥、石凳、木桥等供学生休闲娱乐的场所,调整了学校绿化,让学校更具古典风味,更加协调和谐,更充满人文气息。

2.和谐辉映,陶冶情操,营造浓郁学校文化氛围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 同样, 环境也创造人。”学校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因此我校注重让每一寸土地都呈现活化的知识传授与教育影响,学校文化建设应当为盲、聋孩子的学习、生活服务,应当充分反映他们的精神风貌,凡目之所及足之所涉都能使他们接受教育、完善心智、陶冶情操。

在美丽柴园,凡有说明性指示性意义的汉字标牌都有盲文、手语和英文的注解;教室内的板报,是学生思想感情或学习生活的“最新动态”;学校广播室每天按时播放的是轻快优美的音乐。在聋生部每个教室门口的墙壁上,都挂着一幅用电脑喷绘制成的大幅照片,上面班主任与同学们的“大头像”,写有表达师生共同心声或志向的名言隽语。在宿舍的体育宣传栏内,张贴着学生们喜欢的“球星”,楼道墙上布置着学生学习、生活的照片。在各个专业教室,学生作品被郑重事地展示出来。各兴趣小组学生自己动脑设计、动手制作的各类作品,也常被展示在学校里或作为礼品送给前来参观的嘉宾。这一切不仅让孩子有了动脑动手的机会,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

3. 开放合作,积极引进,拓展学校文化的新内涵

学校积极宣传,让社会了解特殊教育,关注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我校先后得到慈善总会、飞索半导体、吴宫喜来登、三星、格兰富水泵、松下科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这种校企互动中,企业文化精华成为了学校文化的一部分。例如喜来登酒店的“生活,因你而精彩”文化精髓,成为“学校,因你而精彩”理念;飞索倡导的“工作着,快乐着”成为柴园大家庭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几年来,学校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建成了盲、聋计算机房,实现了“班班通”;完成了校园网的架构,增设了程控电话学校音响系统,建立了手语实验室柴园手语电视台,加快了特学校教育现代化学校文化新的内涵。

如今的柴园:古典园林式的外围建筑,内含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数码投影、鼠标、键盘、学校网络电视台、信息高速公路……无不印证古韵今风 和谐辉映

二、特教学校特色文化建设

特殊教育的内涵是什么?我想:适合于每个残疾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任何一种教育方式、方法、模式都应该是我们特殊教育的真正内涵。我们需要借鉴、扬弃、发展现有的内涵,创新、创造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内涵。

1.双语文化。聋教育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但很多困惑一直困扰着我们前辈曾经希望从医学角度通过针灸治疗耳聋;我们曾经百分百地进行聋儿康复训练,但能康复的只有少数;我们曾经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但收效甚微……问题究竟在哪里?我们彷徨、忧虑、思考、寻求。2004年,挪威聋人福利基金会(Signo)与中国爱德基金会(Amity)、江苏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合作开展双语聋教育研究项目,我校有幸参加了这一项目的实验,5年来,中挪双方努力合作,项目实验进展顺利,并取得了可喜成果。这五年的实验合作项目,让全校师生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双语理念:手语是聋人的第一语言,是聋人沟通的有效途径,每一个聋校工作者必须精通手语,才有可能实现与聋人的有效沟通。于是,我们创造性地创设了手语校园、手语校园电视台、手语研究会,开展了手语亲子活动、手语沙龙、家长手语比赛、手语走中小学、机关、服务行业等系列活动。

2.画信文化。所谓画信就是就是通过绘画的形式,互寄明信片,传递信息和友情。画信的理念:画得不好没关系,不好就是最好。十年来学校先后参与了二十多个主题活动,组织了“世界残疾儿童万封画信展”联合全国25所特殊教育学校参与了北京奥运画信展。活动的普遍开展给学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观察力、认真的习惯、交往的能力,扩展了与健听人交往的空间。画信让我们的残疾孩子感受到今天比昨天好,在不断的比较中坚信明天会比今天更好,并带着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走上社会。

3.网络文化。“网络无障碍”对聋生来说最为确切不过了。当一个聋人坐在计算机前利用网络学习,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进行交流,不但解决了手语交流的障碍,更没有任何心理上的障碍。聋生学习信息技术,视野得到了扩展。他们通过电脑网络,吸取来自方方面面的知识信息,享受着从未有过的愉悦,网上的学习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自由、愉快、多方位的学习使他们信心倍增。网络,真正意义上让聋人和健听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三、特教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的核心文化,也是学校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构建学校精神文化不仅体现在对内创设出一个积极健康、团结向上、影响校内成员价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风貌、道德情感等关系学校教学优劣的教育环境和组织氛围;同时,它对外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以及学校的精神风貌、个性特色和社会魅力。和谐宽松的文化精神环境可以通过潜移默化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学校文化主体的自我要求,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优良的个性品格。

苏州盲聋学校创办至今,以博大仁爱的教育思想,以科学求真的教育精神,精致质朴,智巧变通,兼容开放,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文化魅力。我们在苏州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下发展起来,既有厚重的积淀,又有灵动的活力。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百优中小学英雄团队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二十多项荣誉,被确立为“中挪(SIGAM)双语实验学校”、“中德合作促进基础项目示范学校”、“中日画信交流项目”成员单位、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常务理事单位、中德视障教育合作项目实验学校、“江苏省书法绘画人才培训基地”……这一切的一切,皆因学校教育的文化所在。

(作者单位:苏州市盲聋学校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