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南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历史沉淀而成的思想与品格;是学校在课程、教育、管理等办学行为所表现出的特点特色;是办学者人格与办学理念的折射;是团队在完成育人工作时所遵循的原则和精神风貌。办学应有思想、方法、理念,并渗透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且在团队具体工作中得到彰显与放大,经一定时期的积累、酝酿、总结,形成特色,形成文化。
北京启喑实验学校是由原北京西城的第二聋人学校和北京市第四聋人学校(以下简称为“二聋”和“四聋”)合并而成的一所含学前康复、九年义务教育、高中职业教育和高中学历教育的全新的北京最大的完全聋人学校。“以人为本,大爱无限,聚焦责任,不言放弃,让受教育者做有用之人”既是北京启喑实验学校过去历史的写照,也是今天工作高度的概括。
一、“以人为本,大爱无限,聚焦责任,不言放弃,让受教育者做有用之人”是“二聋”和“四聋”历史文化的写照
北京二聋至并校建校91年,回首学校的发展不能不让人深深地感到这所学校思想与文化的厚重,其底蕴就是以人为本,大爱无限,聚焦责任,不言放弃,让受教育者做有用之人。
二聋的创办人杜文昌于1919年只身来北京创办了华北地区第一所聋哑学校。解放以后,二聋不仅率先开展口语教学法实验还开办了智力落后儿童班,开了北京弱智教育的先河。进入21世纪后二聋先后试办学前康复班和弹性课程班、西城言语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和康复咨询资源指导中心,2009年学校还被评为全国特教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艺术教育基地。
同样,“以人为本,大爱无限,聚焦责任,不言放弃,让受教育者做有用之人”,也在过去四聋的办学过程中得到全面深刻的诠释。1959年建校不久,四聋率先在全国提出了“以口语为主,其他语言形式为辅,各种语言形式相结合,重视书面语言的培养”观点,并且致力于教学的实践。1980年学校办起了北京第一所聋人初中,1983年将聋人初中改为聋人职业初中。1993年更办起了聋人职业高中班。实现了聋生在取得职高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劳动技术等级证书的双证制。1996年,“四聋”开办聋人普通高中,这一举措不仅完善了北京聋校的办学体系,而且填补了北京聋校缺乏理科课程的空白。
二、“以人为本,大爱无限,聚焦责任,不言放弃,让受教育者做有用之人”是北京启喑实验学校今天工作的高度概括
北京启喑实验学校是一所强强联合的新聋校,老一代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文化必将深深地影响着今天的办学行为。为了传承两所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我们沉下心对两校文化进行梳理和概括。
(一)传承历史,整合资源,确定新学校核心文化
两校并校以后,我们修订校章,制定学校制度手册,确定学校办学宗旨:为就读的聋生提供其需要的教育,面向社会多层次多角度育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学生回归社会、成为残而有为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学校远景目标:发挥聋教骨干校的优势,积极打造学前康复基地、知识文化学习基地、劳动技能培训基地、教科研基地、教师成长基地、社区服务基地,开放办学、科学管理,使学校成为教育思想端正、教学理论严谨、干部队伍精良、教师队伍整齐、学校管理有序、各种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教学效果好、特色突出的聋人学校。
办学思想: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崇尚科学、追求卓越。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发展为本。
办学精神:不言放弃、大爱无限。
办学策略:学习、康复、培训兼顾,多学段并存,“职”“普”并蓄,补偿发展并举,学习实践并重,培养特长,提升质量。
生训师训:尚德、尚学、自砺、自强。
(二)传承历史,整合资源,建构育人体系
我们认为改变聋人命运,改善聋人生活质量是有条件的,是与聋人受教育程度和聋人综合素养提升状态密切相关的。基于此,北京启喑实验学校把“(宽+长)×高”作为学生发展的一个方向,即(宽厚的知识基础+具有个性发展的特长)×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推行大课程理念,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相结合,努力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互补,常规训练与特殊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培养体系;践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心育育人、以人育人、以美育人、以体育人、以艺育人,将教育渗透进学校工作各个角落。
在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的同时,我校义务部将全部课程分成情感道德素养板块、科学素养板块、语言素养板块、卫生健康素养、艺术素养板块、劳动生活能力素养板块,六大板块,围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进行调整与安排。
我校将普高课程分为基本工具、基本素养、基本技能和特长发展四个板块。基本工具板块包含语文、作文、阅读、数学、英语;基本素养板块包括理化生、历史、地理、政治、体育;基本技能板块包括美术、计算机;特长发展板块包括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中部课程在普特结合的基础上注意课程构成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规范性、实效性,即学习并研究普通高中课程建设与管理的经验,同时强化教学诊断、学生学习过程诊断,追求办学效益。今年,我校普高30名毕业生全部被大学录取,实现了高考升学率又一个100%。
我校职高目前已开设烹饪、面点两个专业,这两个专业都是按照德育课程、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四个模块来设置的。德育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心理健康、哲学与人生以及就业指导这几门课程。文化基础课程包括语文、体育、英语、文科综合、综合实践活动几门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包括面点、烹饪、茶艺、调酒、咖啡、酒店服务、美术、服装、美容美发、计算机等课程。其中面点、烹饪是核心课程,周课时也比较多,学生毕业时要参加北京市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今年职高毕业生全部找到工作,继续保持着职高100%就业率。
(三)根据学生需要开发丰富多彩的综合课程,打造立体的育人课程
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需求,高中部开发出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和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包括军训、国防、环境、人口、民族、成才、传统文化、礼仪服饰等;47门选修课包括插花艺术、体育、心理、信息技术、美术、手语、英语等。
义务部集体语训、图书角、朗读竞赛、故事会、语言板、科技比赛、阳光读书活动,给学生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与环境。书法、美术、插花、陶艺、工艺、小制作、面塑、烹饪、薄木镶嵌、火画、计算机、舞蹈等兴趣小组,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践活动。
学校的阳光体育、社团活动、跑班式弹性课程、分层学生语训与文化课辅导、住校生晚课讲座、开放式学生电子阅览图书阅览、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各类评比,打造了北京启喑实验学校课程立体全方位、全天候育人的特点与特色,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了学生的一技之长,给学生充分地展示个人才能的机会。
学校文化在学校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导向功能、育才功能。“以人为本,大爱无限,聚焦责任,不言放弃,让受教育者做有用之人”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将是我校思想文化的基础与核心。在这里涌动着人类最质朴的精神——尽我们所能去关心帮助那些有特殊需要的群体,相信北京启喑实验学校一定会成为聋孩子成长的乐园。
(作者单位:北京启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