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训练《喇叭花电话》教学案例(一等奖)
余 兆
一、教学背景
四年级为中重度智障班,共有8名学生,个体差异很大。A层学生2名,理解一般生活语言,能捕捉语言中的关键信息,乐于与人交流,掌握打电话的常用语,包括礼貌接听电话和电话邀请;B层学生4名,理解简单的生活用语(简单陈述句和简单问句),能捕捉部分的言语信息,乐于与人交流,在提示下能表达打电话的常用语,包括礼貌接听电话和电话邀请;C层学生2名,理解指令性语言和只含有主、谓、宾成分的简单句,不主动与人交流,能跟说打电话的常用语,能礼貌接听电话。
本单元语言训练的主题为“打电话”,教材来源于选编故事《喇叭花电话》,是自编教材。共安排了4个课时,本课是第二课时。
本课时在学生已掌握电话邀请的基础上,以故事《喇叭花电话》为载体,嵌入电话转述内容,通过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模仿和情境转换学习电话转述的关键句;通过模拟操作,掌握简单的电话转述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A生:熟练掌握电话转述的简单句型:(谁)让我告诉你(什么事)。
B生:初步掌握电话转述的简单句型:(谁)让我告诉你(什么事)。
C生:会接听电话,做出合适的应答。
(二)教学重点
掌握电话转述的简单句“(谁)让我告诉你(什么事)。”
(三)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境用句式正确转述电话内容。
(四)教学过程
1.基本训练
听觉理解游戏,根据听到的内容选择相应图片。
2.故事导入
(1)听故事《喇叭花电话》。
(2)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小老鼠?
(3)过渡:小老鼠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我们继续听故事。
3.学习电话转述基本句式:“(谁)让我告诉你(什么事)。”
(1)听一听,小老鼠是如何转述太阳公公的话的。
(2)说一说,学习小老鼠的电话转述语:“太阳公公让我告诉你,明天下雨,别出来玩。”
(3)“当我们要把别人的话告诉对方时,我们可以说:‘(谁)让我告诉你(什么事)。’”
(4)替换“谁”的练习,“如果小老鼠要告诉小鸟月亮婆婆/星星姐姐的话,应该如何转述?”
(5)听一听,
(6)自由选择通话对象,利用媒体交互,说一说,如何转述
(7)替换“谁”和“什么事” 的练习
4.练习电话转述基本句式:“(谁)让我告诉你(什么事)。”
(1)出示两则通知,帮助学生理解通知内容。
(2)分组进行练习。
(3)学生反馈,教师评议。
5.运用句式,完成电话转述
(1)创设秋游情景,要求两组学生相互通知带水和面包/带牛奶和蛋糕。
(2)组织学生互相打电话转告,并根据听到的电话内容,整理食物。
(3)检验学习效果。
三、教学体会
(一)立足学生生活需要,选择有学习价值的教学内容
根据《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中重度智障儿童的教材内容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关注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体现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接听和拨打电话是一个社会人应该具备的生活能力,也是智障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够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生活的知识和技能。本单元主要对智障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电话用语训练,向学生提供交流途径和交流方法,为他们逐步融入社会生活提供可能。
(二)听故事、学表达,改变语言训练课的传统模式
传统的语言训练方式常以大量的重复练习呈现,这个过程既乏味,效果也不甚理想,因此本课力求让35分钟的语言训练真正成为愉快的、平等的交流过程。
在本课中,通过故事《喇叭花电话》,将实际生活中的电话转述用语嵌入其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自然进入语言情境。同时,学习的过程即为沟通交流的过程,这样就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学习效果。
(三)听辨活动成为语言训练重要的内容和形式
语言沟通训练包括听的训练和说的训练、以往的语言训练往往轻“听”重“说”,其实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听觉理解能力是无法完成沟通目的的。
本课将听的训练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首先通过听辨游戏,训练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捕捉关键的言语信息,提高听觉理解和听觉记忆能力。其次通过听讲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模仿关键语句。最后通过听,捕捉关键信息并正确转述信息。
(四)自主选择、情境模拟,将学习成果运用到生活实际
学生通过听故事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从感知体验电话转述的范本表达,逐步过渡到模仿范本,情境替换最后实现自主表达,完成迁移。在学习过程中,所有的替换场景完全来源于学生每天接触的校园生活,所有需电话转述的素材也采集于学生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真实情况,避免学习与生活的脱节,符合《课程方案》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主线,综合组织各方面教学内容,注重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课程资源,处理好基础知识传授与生活能力培养的关系”这一课程实施要求。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对话对象,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不断地情境模拟,将学习内容纳入到自己的语言结构中,真正为生活实际提供帮助。
(五)反思
1.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预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电话转述的简单句(谁)让我告诉你(什么事)”,教学难点为根据实际情境正确转述,因此着重对“谁”的转换进行了比较扎实的教学,并在课件中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系统帮助学生理解与表达,的确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却过高地估计了学生对“什么事”的掌握,造成学生在表达时容易遗忘转述的内容。所以在学生转述“什么事”时,教师也应提供简单的实物或者图片作为支持,帮助学生有效获取语音信息,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2. 一节课的教学并没有让学生完全熟练掌握教学内容,虽然这是特殊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此任何教学内容都需要不断地巩固和练习,即特殊教育公认的教学原则:“小步子,多循环”。但是这种循环不能只停留在一堂课中,必须将学习内容不断在后续课程中复现,还必须加强家校合作,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断运用,因此语言训练也应该有隐形的家庭作业,才能实现语言训练效果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普陀区启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