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晓艺
我校原名杨浦区辅读学校,从事对智障学生道德教育、康复训练和劳动技能培训,着力于增强弱智学生的自信、自强和自尊意识,为他们生存于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在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办学传统得到发扬并取得很好的办学效果后,我们学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上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我校现有智障、脑瘫、唐氏综合征、精神障碍、癫痫病、自闭症等各类障碍学生292人,每班学生最多的有16人,最少的也有11人。
教师们每天面对这些不同类型的智障学生,思想上、情感上要能接纳他们,技能上要能够应对学生各种突发情况,教学上要尽可能地因材施教,教他们乐学、会学,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所以对特殊教育的教师,尤其是从事智障儿童教育的教师而言,师德方面的要求也就比普通学校教师更高了。
因此,我们认为促进特教教师的专业发展,先要构建教师职业道德的坚实基础,同时要不断提高特教教师的专业和理论水平。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树立榜样,激励教师
我们大力宣传模范教师事迹,弘扬他们崇高的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如师德楷模杨浦区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育看起来是人的一阵子,但却会影响人的一辈子。教师课堂上讲的话可以让学生在多少年后还记忆犹新。”这段话激励着教师们,我校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动人的事迹。学校的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教师都是大家的榜样,学校内形成了“学有名师,仿有骨干”的好风气。
二.建立制度,规范操作
近两年来,通过教代会建立了我校各项岗位责任制和规章制度,既保证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规范,也树立了一个高标准的扬帆教师工作准则。如:《教学人员岗位责任制》、《班主任岗位责任制》、《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上课制度》、《奖罚制度》等。
三.组织考评,保障质量
学校组织了“十佳奖”考评,涵盖了教师日常的工作量、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情况。每次考评,学校都要组织各方面的代表参加,公正、公平、公开地考评每一位教师,以保证每一位勤奋工作的教师得到褒奖,从而提醒工作还不到位的教师。
弱智学校教师的工作,不能用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奖多少来衡量,因此,我们需要用团队精神来培养和激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特殊教育专业的真挚情感,即“荣誉感”和“幸福感”,促使教师按照特殊教育职业道德要求,自觉自愿地做好工作。
四.专家引领,骨干先行
提高特教教师的专业水准,既需要教师的实践、感悟、总结、积累,也需要专家的引领、培训、点拨、指导。近两年来,我们先后请了区教育学院、区精神卫生中心、市师资培训中心、市科研所及华师大的专家来校培训,内容涉及“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特殊教育的发展对特教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特殊教育发展趋势”、“弱智学生情绪障碍的表现及诊断”、“行为治疗的根源、发展和现状”等。专家的讲座、报告帮助老师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解决了工作中的长期困惑,为教师们的进一步发展指出了方向。在专家的引领下,我校骨干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撰写了《行为矫正的意义和方法》、《适龄弱智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再谈法制教育》、《九年级思品课程中纳入职业劳动教育》等多篇论文。为教师专业发展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五.开展培训,推进教改
学校根据不断变化的师资和学生的情况,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所必须的有关培训。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领域、六个方面:
近年来我校开展过“班主任工作技能ABC”、“如何上好晨会课”、“如何说课”、“弱智学生的语言训练”、“如何写好弱智学生的教育教学个案”等各类校内培训。同时,我们还为老师提供校外培训的机会,如“智力残疾儿童和脑瘫儿童康复技术培训”及“上海市家长学校教师培训”等等,供教师自愿选择。学校一般根据教师最急需的课题进行分类培训,从而达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分类推进,让学校中不同需求、不同年龄及不类型的教师都能有所提高。
六.重视科研,提高能力
我校先后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环境、人口与发展(EPD)项目”及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全脑型体育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确立了 “初中阶段中度智力落后学生心理焦虑问题及干预对策研究”的研究课题。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首要任务是通过科研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其次是通过参与研究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带到教育教学中去,带到学生中去;最后是通过科研带出一支有研究能力的教师队伍。教育科研的过程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
特教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所学校所有学生的发展及学校自身发展的基础。我们的目标是每一位教师都能正视并且珍视每一个学生,致力于寻找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追踪特殊教育的最新发展,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帮助特殊孩子获得基本的生存能力。
(作者:杨浦区扬帆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