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初职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发布日期:2019-02-19   作者:特教研究所   

戚春芳

 

我校的学生大都是轻度智障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他们词语积累少,说话表达时缺乏自信,或言不及义或不知所云,他们的说话能力显得相当薄弱。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

一、克服自身弱点,鼓励大胆说话

我校很多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自信心不足,与他人交流时怕说错话;这些学生又都处于青春期,不愿在公众场合说话。针对以上情况,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教育,联系生活中一些应聘、洽谈的事例,让学生意识到,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认识到提高说话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次,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多练习,排除心理障碍,训练方法有:(1)说话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与人交谈之前应先想好有关内容,理清思路,甚至可以拟好提纲,作好充分准备可以增强与人交流的信心。训练时,由教师先设定几个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练习。教师点评时,以鼓励为主,让学生逐渐增强自信心。(2)从目中无人过渡到目中有人。起初鼓励学生在公共场合说话,要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所说的内容,保证自己的语言表达顺利进行,不受任何干扰,做到目中无人,适应以后再把说话的注意力逐渐转移,观察参与交谈对象的反应,根据听者的反应,及时调整说话的内容,逐渐向目中有人过渡。(3)给学生机会在课堂上多发言。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多创设机会,让学生在同学面前多说话,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要做有心人,这样训练,学生逐渐提高勇气,慢慢变得敢于大胆说话。

二、营造和谐氛围,激发表达欲望

许多学生平时不愿多说话,除了怕说错话,让人笑话或挨批评以外,另一种情况是没话说,语言情境不佳或者对话题不感兴趣。其实任何人都想通过某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只是他们由于长期处于弱势,有些胆怯,又不知如何表达,造成不敢说话。他们需要有人帮助引导,建立起语言表达的信心,产生说话的欲望。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教师平时要细心观察,熟知学生喜欢哪些活动,了解学生有哪些要求,然后围绕学生熟悉的情景和感兴趣的内容展开主题谈话。这样能有效促使学生想说、敢说多说。不管他是语无伦次,还是答非所问,都要耐心倾听,肯定他的进步,并及时表扬。当学生参与了话题之后,教师要允许学生说错,适当地修正、补充,再逐步引导他组织语句,学习有针对性地和他人对话。学生一旦能正确地表达意思,就会对自己的发言和谈话感到满足,就愿意进行语言交流。切忌教师每次都急于批评,频繁指正,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教师可等待一些时候,集中一些问题,在适当的时候指出纠正,这样既能保护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又能达到教学目的。

三、扩大听读,丰富词汇,学会积累

我校的学生有些不敢说话或不愿多说话,有的敢于说,却说不。这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关。学习语言必须先积累大量感性材料,这样语言表达时才能言之有物,才具备了提高语言能力的条件。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通过扩大听读,丰富学生词汇,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性材料,为语言运用打下坚实基础。

1.朗读和背诵。朗读和背诵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经验。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初职学生大多不愿读书,他们朗读的自觉性不够。因此,我们十分注重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朗读的积极性,精心设计朗读教学过程,并根据教材内容与现代化媒体有机整合,文本与音像结合,创设良好的朗读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行为,保证学生的朗读空间。我们除了引导学生读课本中好的文章,还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把精彩的文段,优美的词句背诵出来。通过反复的读和背不仅可以使学生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还可以丰富他们的词汇量,达到知识的广泛积累。

2.模仿。模仿是语言习得的重要途径,也是积累语言材料的方法之一。学生在语言运用中,不断吸收词汇,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为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模仿。(1 提供一些说话训练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是读物、录音带等,也可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体节目,如新闻主播、节目主持人的话语等。通过扩大学生的听读,丰富他们的词汇,学习模仿好的说话习惯,充实学生的思想内涵,使学生说话言之有物。(2)引导学生学会复述。复述是把书面语体转化为口头语体,既忠实于原材料,又不完全照搬,是训练学生由读向说过渡的一种好方法。它使学生对原文的依赖性降低了,利用原文进行加工、创造。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后,让学生熟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复述出来,在教学中除了详述和简述之外,还可以使用创造性复述,即对原文内容、形式进行调整。这种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连贯的、有条理的、完整的说话能力,由依赖模仿读物到能动创造说话,这是从“读”过渡到“说”的重要桥梁,也可以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联想力、抽象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等。

四、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说话空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让学生以“读中练说”、以“答问带动说话”,这是训练学生克服不愿说或不敢说的心理障碍的常用方式。教师首先在课前充分备好课,设计好问题,通过问题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发言欲望,问题的设计要从教材和学生的认识之间寻找到思维的突破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提有质量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读中思、思中疑,疑中求解。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回答,有五个允许:允许说错,允许补漏,允许争辩,允许设疑,允许创造。在师问生答、生问生答、一问多答、连问连答的交替训练过程中,创设了给学生说话的空间。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允许学生对某个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各抒己见,让学生在发表个人意见的过程中训练说话,也是一种较好的方式。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既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又能激起学生讨论的兴趣。讨论的方式可根据问题的争议度灵活采用“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方式。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要引导其他同学学会倾听,同时教师要重视讨论过程的指导和控制,及时点评,达到训练说话和思维的目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既完成教学,又激励学生多说话,提高学生说话能力,获得教与学的双赢。

五、搭建说话平台,开拓训练渠道

要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不仅要抓好语文课堂教学,还要充分利用课外的各种渠道,为学生搭建说话的平台,提高训练实效。

1.以活动为载体。结合语文活动课,开展诗歌朗诵、讲诚信小故事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训练,自我加压。通过活动,总有一些学生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说话能力。

2.以拓展课为阵地。结合学校拓展课的开发,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开设一门说话拓展课。说话的内容包括日常交谈、电话联系以及假设情景与角色的模拟对话等。这样的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交语言,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及大方得体的说话态度。

3.以社区资源为依托。朱家角是一座江南古镇,人文、物产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到朱家角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在活动中增加与人交流的机会。同时鼓励学生向生活在放生桥旁边的居民了解放生桥的历史及相关故事,把有关的文化古迹、特产等资料搜集起来,要求学生内化为成自己的语言,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既培养自己热爱家乡的感情,又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作者单位:青浦区初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