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结合——语言发育迟缓婴幼儿语言环境的干预报告
发布日期:2019-02-19   作者:特教研究所   

陆静尘   章依文   黄娟娟

 

一、研究背景

本研究主要探索在我国的国情下,采用医学教育结合的方式对语言发育落后婴幼儿的语言环境进行干预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婴幼儿的语言环境主要指婴幼儿所处的家庭、社区等生活环境中存在着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场合,既包括生活场景,也包括社会交流的场景。有关研究提出,父亲受教育的程度、父亲的月收入等因素是幼儿语法发育的有利因素;而母亲与孩子分离对幼儿词汇量有负面影响。婴幼儿语言环境的丰富表现为语言交流时间的延长、交流空间的扩大、交流方式的多样、交流内容的有序和针对性强,而语言交流的时间短、交流空间狭窄、交流方式单一、间断乃至以沉默为主、交流内容杂乱、随意则是语言环境贫乏的表现。

从对婴幼儿语言发育迟缓和语言障碍的干预角度来考察,当前流行的是医学干预模式,即家长在发现上述疑似语言和言语发育问题后,主动到医院接受临床医生的指导和干预,但是由于医疗资源有限,社会传统育儿观念的左右,更多的有这方面问题或疑似问题的婴幼儿,未被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因而延缓或错失了早期干预的良好时机,造成婴幼儿语言乃至认知情感发育上的滞后。

如果采用医学和教育相结合,可使发现时间前移,及时发现婴幼儿语言发育上存在的问题,使得早期干预走进家庭。因此,具有极大的医学和社会意义。同时其关注和干预的要点也应根据此时干预对象正处于03岁阶段的现状,重点是对其语言发育环境进行干预。

二、研究过程

(一)干预过程

在医教合作干预婴幼儿语言环境的研究过程中,根据医生的评测结果、评测意见和初步的干预建议,由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教育研究人员组织19名干预对象所在社区幼儿园的有关兼职早教指导教师共17人,2~3人分成一组,分别对19名来自6个社区的婴幼儿进行定人定时的跟踪干预。在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前提下,初步制定了为期一年,且以三个月为一个阶段,共四个阶段的个别干预计划。其间,上述兼职早教指导员和教师进修学院教育研究人员建立每月一次的指导工作例会,交流和共同研讨跟踪干预情况,合作解决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得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生和市教科院普教所幼教专业人员的专业支持的前提下,每隔三个月,由早教指导员应用本课题组编定的《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语言发育问卷》进行测试,并交由市区医生和早教专业研究人员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儿童在此期间语言发育的社会环境的变化情况,以便提出下一步的跟踪干预的建议。这样的评测实际进行了三次(最后一次为终测)。

经过历时12个月的个案跟踪后,于20053月再次运用格赛尔(Gesell)发育量表对16名(其余3名干预对象中,流失1名,另2名的家长不愿意参加终测,故也未计算在内。)进行后测。

(二)基本干预策略

1.唤醒家长、获得家长接纳、转变家长的育儿观念是干预活动成功的前提条件。唤醒家长、转变家长育儿观念,让其重视幼儿的语言发展问题,是对幼儿进行干预,提高家长育儿能力的第一步。达成这一目标,早教指导员的热心、耐心和运用现有早教资源和早教机构,用事实来教育和转变家长,则是必要的条件。

2.让家长主动与孩子交流——丰富的语言环境的形成。语言环境主要包括家庭中和外界环境两方面,语言(尤其是口语)的使用以及对语言的理解必须在语言环境中形成和发展。如果在家庭中或家庭以外的环境中很少使用语言,或处于比较封闭的环境之中,则幼儿的语言能力,主要包括说话、理解他人说话的能力就会缓慢发展,甚至不发展。找出有关语言环境方面的原因,引起家长和主要养护人的高度注意,并加以提供合适的改进语言环境的建议和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语言环境的改变首先主要来自早教指导员的实施指导,环境的创设;同时家长或主要教养人的逐渐参与,也是变化的环境的一部份。充分利用现有的早教机构,接纳幼儿及其家长来参与其中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为他们创设自然交流的环境,则是所要达成的目标。

3.指导策略的实施——倾听幼儿声音,积极回应;激发兴趣、玩中教;指导幼儿与家长并重。对幼儿及其主要带养人进行早教活动的指导,需要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指导策略,这方面幼儿园教师具有专业上的优势。在实际指导活动中早教指导员老师逐渐形成了几种有效的指导干预方法。(1)“玩中教”的方法:抚养者和婴幼儿共同关注——玩什么说什么,吃什么说什么。(2)集体互动法:扩大交往区域,让小朋友帮助小朋友。(3)亲子活动法——玩中学,玩中说,兴趣为引导。

应该指出的是,早教指导员老师善长运用适合幼儿的策略与方法进行早教指导,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干预对象的语言环境。但是具体的语言指导目标的确立、语言指导内容的确定等尚缺乏及时可靠的依据,往往会产生指导活动的举棋不定,同时活动效果的评定也缺乏系统的评价手段。所以指导活动中我们更多地依靠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和评价,从而保证了指导活动和指导策略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三、研究结果讨论

(一)语言发育迟缓干预中的医学优势(略)

(二)语言发育迟缓干预中的教育优势(略)

(三)医教结合干预的有效性

Gesell发育评价量表从四个侧面检测婴幼儿的发育水平。其中运动能包括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它是神经发育成熟的一个早期指标;应物能是对外界刺激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是后期智力的前驱;言语能反映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它与认知发育有关;应人能是对现实社会文化的个人反应,体现个人对环境的适应情况和与环境的交流意愿。按Gesell的评价标准,发育商³86属于正常,76~85属于可疑,£75属于异常。

1  干预前后Gesell的发育商评估结果

 

动作能

应物能

言语能

应人能

干预前

98.93±19.27

77.86±12.98

64.50±10.00

76.64±11.50

干预后

104.21±13.22

91.14±18.56

94.93±18.80

97.57±20.87

P

0.4050

0.0373*

0.0000**

0.0029**

*P< 0.05, **P< 0.01

从表1可见,除运动能外,其他三个能区的平均发育商在干预前均未达到正常水平。其中应物能和应人能属于可疑,而言语能属于异常。干预以后四个能区的平均发育商全部达到正常水平,其中言语能的发育商提高最多(30.43),依次排列为应人能(28.93)、应物能(13.28)和运动能(5.28)。干预前后的发育商t检验表明,言语能和应人能的变化达到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应物能的改变达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而运动能的变化未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

从干预前后发育龄的增长情况看(表2),也是言语能的发育龄增长最快。由于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评估正好相差12个月,故以正常儿童发育龄平均增长12个月为标准进行比较。

2  干预后Gesell的发育龄增长情况

 

运动能(月)

应物能(月)

言语能(月)

应人能(月)

均值

12.18±4.15

12.46±4.26

18.04±5.26

16.18±5.93

P

0.8745

0.6943

0.0009**

0.0205*

*P< 0.05, **P< 0.01

经过12个月的干预,这些干预对象的言语能平均提高18.04±5.26月,显示出一个明显的追赶效应。幼儿早期的语言学习是在交流的环境中进行,我们的干预着重于增加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游戏以及与同龄儿童的交往,因此在言语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和交流意愿也明显提高,反映在应人能也有16.18±5.93月的显著提高,同样显示出一个明显的追赶效应。

根据Gesell的评价标准,按发育商³86属于正常,干预前后各能区的发育水平达到正常范围的百分比,见表3

3  干预前后发育水平达到正常的百分比

 

运动能(%

应物能(%

言语能(%

应人能(%

干预前

78.5711/14

35.715/14

00/14

21.433/14

干预后

92.8613/14

64.299/14

71.4310/14

78.5711/14

P

0.596

0.131

0.001**

0.002**

*P< 0.05, **P< 0.01

从表3可见,大部分干预对象在干预前应物能、言语能和应人能均不属于发育正常的范畴,但干预后64.29%~78.57%的幼儿达到了正常的发育水平,其中言语能和应人能的干预前后达到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从实际的人数来看,仅有3例对象的发育龄增长未达到12个月,可见在一年时间内,大部分的干预对象通过这种医教结合的干预模式能够在认知发育和言语发育上有明显的进步,其进步的速度超出发育正常的同龄儿童,已经融入正常儿童的行列。我们针对语言发育落后为主要对象的干预目标,不仅使这些干预对象的语言能力有了最显著的提高,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而且促进了认知能力、适应能力和交流意愿的提高。这表明医教结合对1~2岁的幼儿进行早期的语言干预是非常有效的。

(四)医教结合干预的可行性

本研究是在上海市教委的牵头下,由长期从事儿童语言临床研究和治疗的儿保专家为指导,青浦区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和发展课题组的幼教老师为具体干预计划的实施者。首先由儿保医生对每个幼儿进行Gesell的发育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和调查所得的词汇表达量,再结合幼儿的家庭情况,由儿保专家制定干预的目标。儿保专家还对幼教老师进行儿童语言干预的方法和策略的培训,使老师能够根据每个幼儿的干预目标,为幼儿选择合适的玩具和书籍,并具体向家长示范在日常的生活正确地使用所选的玩具和书籍。同时指导家长采用最有利于幼儿语言学习的沟通方。在这些语言交流中,要求家长表达夸张,发音清楚,语速缓慢。

幼教老师通过定期上门,加深与家长和幼儿的沟通,着重引导家长改变观念,主动参与到干预活动中来。为了多创造条件让他们与正常同龄儿接触的机会,老师还邀请他们参加03早教活动,从中学习交流的技能,提高游戏能力。

综上所述,在现有的医疗和幼教条件下,采用我们所探索的医教结合模式对1~2岁的幼儿进行早期的语言干预是切实可行的。

(五)研究存在的问题(略)

    参考文献(略)

本研究报告为上海市科委科研项目“婴幼儿关心、发展及早期干预的研究”攻关项目成果报告。课题得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金星明教授、上海市教科院周卫研究员的全程指导。

本课题获上海市第九届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作者单位: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