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音”三十而立
发布日期:2019-02-19   作者:特教研究所   

吴晓华(闵行启音学校校长)

 

改革开放30年是2008年的热门话题之一,这是中国历史长河中非常特殊的时段。这30年间,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强大、繁荣和蓬勃生机,给中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富裕、安定和美好生活。而巧的是闵行区启音学校创办至也今正好30年。启音学校的变迁发展史,就是上海特教发展的缩影,她见证了上海特教的发展。  

1979年,当邓小平同志在南中国海边画下“一个圈”时,启音学校的前身上海县聋哑学校成立了,这宣告了农村聋哑儿童能够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了,同时也意味着上海郊区特殊教育的零突破。当时,在龙华塔下破庙里,十许个从各个学校抽调来的教师,怀着满腔热情,带着十几个聋童开始了前期的创业。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办公经费常常捉襟见肘,老师们两条腿走路,一是去社会募捐,二是办校办厂自给自足。90年代初,启音学校建立了第一个“强化口语后续教育”实验班,经过努力攻关,聋童开口说话成为现实。记得当时《解放日报》连续三天在头版头条以“聋孩子的世界真精彩”为题,对启音学校的事迹进行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不仅在我们闵行区教育系统掀起学习“启音精神”的高潮,也激发了上海特教人的自信和喜悦。跨入新世纪后,在信息技术和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学校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启音学校在全国信息技术实验校的推动下,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以及和“强化口语教学”的学校特色整合。06年,我校的一个课题获全国电教一等奖,07年一个课题获上海特教一等奖,08年获得了上海第九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一路走来,确实不容易,这里凝聚着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也倾注了我们广大特教工作者的心血。30年弹指一挥间,启音学校从呱呱坠地到长成青年才俊,从二间小破屋搬到占地26亩的漂亮校舍,设施设备已与国际接轨,学生也来自七个区,教师也更专业化了。更令人可喜的是,特殊教育事业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就在我的办公桌上放着8份求职材料,其中5份是硕士研究生。

在改革开放30年的纪念活动中,人们感慨最多的是今非昔比。然而,纪念不是终结,而是推动航船继续前进。记得沈晓明同志任市教委主任时说过:要把上海特教打造成上海教育的一张名片。真是令人鼓舞,但也任重道远。在医教结合的课题上,在随班就读的康复指导工作中,还有许多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去年,习近平同志视察启音学校时说的一席话至今回想起来还特别温暖,“人活在这个世上,除了生存还需要尊严,你们就是给学生尊严的人,谢谢你们!”其实,应该感谢特殊教育这个事业,成就了残疾孩子自信自强走向社会的梦想,也成就了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的理想。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