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发展上海特殊教育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9-02-19   作者:特教研究所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  沈泓

 

一、       正确理解随班就读的内涵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的一些急进派人士掀起了大规模的随班就读”运动,试图把残疾儿童都送进普通班学习。不久即出现了反弹。经过了几次反复和折腾,他们意识到搞随班就读”还得从普教下手。因为,只有在普教逐步提高接受能力的情况下,随班就读”才有可能得到质量上的保证。下面,作者根据在美国二十年的学习和工作经验,对上海特教的发展规划,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教师的职前培训

1.建议有关教教育部门规划让所有非特教专业的师范生修一至两门特教课

笔者任教的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要求学生先修一门特教概论课作为预课。其内容包括特教发展史,特教法规,残疾种类和性质,随班就读”策略等。然后,再修一门与学生专业有关的特教课程。比如,学幼教的,修幼儿特教;学小学教育的,修小学特教;学中校教育的,修中学特教;学体育教育的,修适因性体育教育课 Applied Physical Education)。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师范生明白,毕业后,无论他们学的是什么师范专业,都有可能教残疾儿童。不做好这个思想准备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最近,加州州立大学完成了一项长达七年的根踪调查。结果发现该校毕业生和雇佣他们的学校的校长对加州州立大学的特教培训基本上是满意的。但仍有不足之处。主要问题是,在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后,有些普教老师仍不太善于跟据残疾学生的需要去修改课程和使用“随班就读策略等。对此,该校从这学期开始,在每一门普教课目中,都增加了少量的特教内容,使特教贯穿在整个普教师范课程之中。笔者相信这样做能使师范毕业生更能胜任随班就读”的教学任务。

2.增加特教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范围

笔者建议在上海师范大学设置特教专业。作为一个以培养教师为中心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缺了特教,其师范教育课程是不完整的。另外,从发展的眼光看,也可让一些非师范性的、综合性大学办特教专业。比如,美国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华顺顿大学等都设有教育学院。其中的堪萨斯大学、万达比尔达大学、依利诺斯大学也是综合性大学。它们办的特教专业是第一流的。最近,笔者的一位同事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了特教博士学位来加州州立大学校任。由此可见,特教专业比一些人想像得更有前途。

3.实行师范教育结构的根本改革,促进一体化教育

目前,国际上许多教育界人士认为,要在中小学实行一体化教育,高等师范教育中的普教和特教师资培训也必须相应地改革。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美国许多大学开设了双证书专业课程。也就是说学生修满了必修课程,就可以获得两个教师证书;即普教和特教双证书。以我任教的加州大学佛莱斯诺分校为例,我们开设了三个新的专业课程;(1)幼教和特殊幼教,(2)小教和小学特教,(3)中教和特殊中教。这种做法,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师范教育中普教和特教互相分离的状态。可喜的是改革实行以来,双证书专业比单证书专业更受欢迎。因为持有双证书的毕业生会教两种不同的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美国和中国一样,缺的并不是教师,而是合格的教师。

(二)在职教师的培训

要实行“随班就读”就必须对本市目前在职的普教教师进行特教培训。因为实行“随班就读”后,他们是主要的任课老师。他们不但要学会如何教育残疾学生,还要在思想上认识到“随班就读”的必要性。这无疑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美国的做法是要求他们在职时修特教的相关课程,限期完成。如达不到要求,教师执照到时就不予延长。另外,特教教师也要继续教育,更新知识和技能。笔者希望在本市普教在职教师培训的这项工作中,各级教育部门要像前几年搞教师学历达标时给予一样的重视。

在过去的两年中,笔者多次率领加州特教代表团访问了中国和非洲的几个发展中国家。在上海代表团看到的是漂亮的校舍和教育设备。特别是看到了一群充满爱心的特教老师把特教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但是在进一步深入考察后,我们发现中国特教的发展很不平衡。笔者的美国同事说;在上海他们看到的特教学校校舍已经超过了美国加州的一些普通小学。但是在中国的农村和一些边远地区,办学条件比非洲一些穷国家还差。就是在上海,特教在各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一方面有较好的硬件,但在软件上,比如测试、教学、评估和为残疾儿童服务等项目上同美国比,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笔者估计在今后的十年中,要提高上海的特教质量,教师的在职培训将是一场硬仗。我们必须认识到,光凭爱心是不够的。要把特教搞上去,需要科学教学的手段。

二、发展和健全特教的测试和评估机制      

1.尽快建立上海特教测试咨询中心

测试和诊断是施行特殊教教育的重要一环。只有正确的测试结果和诊断才会成功的特殊教教育。目前上海在这方面还相当簿弱。比如,迄至今为止,我国尚不具备一部有中国常模的、标准化学业测试工具。就连智力测验用的也是引进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版本。因此,建立上海特教测试咨询中心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以下是作者特教测中心的一点设想:

组成人员(专职和兼职:医生(小儿科,内外科,眼科,神经科等),听力师,心理学家,教育专家,测试人员,测试研究人员,功疗师,体疗师,语训师,营养师,设备设计,配备师,咨询人员,翻译等特教测试咨询中心应该办成全中国第一流的特教服务机构,配备有各类测试工具,先进的医疗,心理,康复仪器,设备和场地等。上海特教测试咨询中心的功能应可包括:1测试 2咨询;3开发测试工具4.指导全市区县的测试工作。

2.采取新的评估模式和手段,全面推广规范性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新的评估模式,这种新的教育评估模式不再注重学校做了什么,怎么做的。而是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学到了什么。这种模式被称为“以成果为依据的评估”。以成果为依据的评估讲究的是实效。这种模式在美国2001通过的“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法案中就体现出来了。法案规定如果一个学校的学生连续几年通不过统考,学校就要关门,不能再继续办下去。反之,统考成绩优秀的学校,就会得到奖励。就连高等教育也采用了这种模式。比如加州大学所属的23 个分校,每个专业都制订了长期和短期的“以成果为依据的评估计划”。每隔一年检查一次。这种新的模式冲击和改变了传统的评估和督导方法。教育评估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是薄弱的一环,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而特教的评估则是难中之难。看一所学校办学是否有质量,当然要看学生的成绩,特殊学校也不能例外。当然用什么标准去评估残疾学生的成绩是一个头痛的问题,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学生的成绩必须成为评估的主要标准之一。否则,学校就不会感到有压力去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的成绩提不高,就没有什么教育质量而言。

所以,笔者认为,在评估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时,不把残疾学生的成绩计算在内的做法值得检讨的。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去评估残疾学生的成绩呢?美国的做法是使用“个别化教育计划”。笔者所指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不是目前我国试行的那种教案式的“个别化教育计划”。而是一种严格的,规范化的“个别化教育计划”。这种“个别化教育计划”有两个特点:一是教育成果必须是可观察和测量的。看不到,摸不着的目标不容许写进去。第二个特点是在长期和短期目标中,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评估标准,评估手段和评估人员。“个别化教育计划”还规定了具体的评估日期,一般是每半学期或一学期评估一次。以此确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否需要进行修改。美国教育法规定至少每一年评估一次。每三年有一次总评估,来确定该学生是否需要继续接受特殊教育。

由于有了这样严格的,规范化的“个别化教育计划”,评估人员只要去学校抽查一些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看学生学了什么,是否有进步。并了解学校是如何执行和评估“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这样做可以大致上了解这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因为,一份写得的好的规范化“个别化教育计划”可以反映出学生从测试、诊断、教学、服务,到评估总结的全过程。

自一九七五年美国通过了“残疾人教育法”后,美国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已经采用了三十多年。在这方面美国的教育部门经过长期的实践和不断的改善,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个别化教育计划” 是美国特殊教育的精华,值得借鉴。在山东,笔者听到一位教师深有体会地说:“没有‘个别化教育计划’就没有真正的特殊教育。”目前,“个别化教育计划”已经在上海试行了几年,现在是到了全面推广和提高的阶段。2007 年秋天,笔者在徐汇区搞了一次在职特殊教育教师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专题培训,获得了较好的反映。笔者建议下一步应该培养特教老师写出规范化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各级负责特教的行政管理人员也要参加培训,当好懂业务的领导。

目前在加州已经建立起一个全州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网站,要求全州的特教老师利用这个网站为他们的学生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这个网站不仅提供了样本,还把好几套不同层次的课程标准结合起来供教师使用。教师只要把学生的情况输入电脑,并选择适当的课程内容和标准,就可写出一份非常规范化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当然。网站的使用是分保密级别的。一般教师只限于用此来制订或查询自己的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行政和评估人员使用的范围则相因应扩大,但都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区或市一级的教育局就可以看到所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学校的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由此,行政和评估人员就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内监控学校的教育质量。作者所任教的加州州立大学佛莱斯诺分校,所有特教专业的课程都和“个别化教育计划”挂钩。由此可见美国教育界对“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重视。 

三、         办学模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

据说,目前上海的特教办学模式基本上只有黑,白两种,没有中间色调。他的意思是学生只有两种选择:辅读学校或普通班随班就读。在美国大致有以下六种:

级别1:在普通教育教室配备专家咨询。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由普通教育教师担任,但有专家帮助他们行特殊教育。

级别2:在普通教育教室内,普通教育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合作进行教

级别3:学生基本上在普通教育教室里上课,但每天或每周有一定时间在资源教室里由特教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级别4:在普通教育学校的特殊教育班里接受特殊教育。

级别5:在特殊教育学校上课。

级别6:在寄宿学校或专门治疗中心内上课。也可以由学校派人送教上门,在家上课。

当然,我们没有必要去照搬美国的模式,以上的六种样样都搞。但可考虑增加模式使本市随班就读多样化,循序渐进。比如,在普通教育学校内设特殊教育班是一个比较好的选项,因为这样可以减轻随班就读对普教老师的压力,而且容易办到。区教育局可以在区内设几个点,按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残疾儿童去普通学校内的特教班上学。有条件的,派校车接送。原来的辅读学校则以收重度残疾儿童为主,也兼收中、轻度残疾儿童。这样,家长可以有多种选择。笔者觉得“根据现有条件,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比较适合中国目前的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