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幼生
新中国的60华诞即将来到了,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作为一名已经退休的教育工作者,我抚今思昔,瞻望未来,不禁思绪如潮,浮想联翩。
60年,于人而言,正好是一个甲子,代表一个人已经进入“耳顺”的老年。但是,从人类发展历史的角度来审视,60年只是漫漫长河中的一朵水花,只是浩茫时空中短暂的一瞬。可是,就在这60年中,我们的祖国先是推翻了三座大山站了起来,后又冲破了“左”的思想藩篱富了起来。60年的前进道路虽有曲折和坎坷,但它最终还是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磅礴气势奔腾而去,不可阻挡。
对60年的发展和变化,我可以说是一个同行者和见证人。时光荏苒,岁月不居。生命之树的年轮里,正留下我64个春秋的痕迹。我虽生于旧社会,但是长在红旗下。只有在新社会,我这个工人子女才能进小学、上中学、读大学;也正是在党的教育下,我才能实现入队、入团、入党的夙愿。可以说,我的脚步虽然有点趔趄,但一直想努力跟上共和国前进的步伐;我的脉搏虽然还很微弱,但是总随着新中国的心脏一起跳动。在我的身上,不可避免地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我以工作队员的身份参加过农村的“四清”运动;十年浩劫时期,我也戴过红卫兵袖章,作为“革命小将冲冲杀杀”;大学毕业后,为洗去身上“封资修”的污垢,去军垦农场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往事不堪回首。但是,它又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起旧社会,我更热爱新社会;比起阶级斗争,警钟长鸣的年代,我更热爱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俗话说: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个人的命运也总是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1970年,我结束了再教育的农场生活,回到上海当了一名中学教师。我亲身感受到,正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东风骀荡,春回大地,教育战线拨乱反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1995年,我奉命调到上海聋哑青年技术学校工作,在那里工作到2006年退休。在这十多年中,我亲眼看到了聋青技校发生的巨大变化,亲身感受到上海乃至全国特殊教育发生的巨大变化。在今天,“残而有为”、“育残成才”已经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平等、参与、共享”正在成为现实。
作为一名已经退休的教育工作者,虽然,我也应学校的要求,每周去学校一、二次,发挥一点余热,但是,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过上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的晚年生活。亲眼目睹、亲身经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今能过上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退休生活,我要从心底里说:感谢新社会,感谢共产党,改革开放政策好,相信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作者系上海市聋青技校原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