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高等融合教育(艺术设计)的创建与发展
发布日期:2019-02-20   作者:特教研究所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特殊教育简介

 

一、聋人高等融合教育的创建

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根据市政府提出的“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教育”的要求,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自2000年组建后,在艺术设计系成立了特殊教育部,开设聋哑人美术专业,先后招收了11242名聋哑学生。2005 年开始特教本科班试点工作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是上海高校第一个招收聋哑本科生的专业,2007 年开始全面招收聋哑特教本科生,现有在校生77名。此外,我校继续教育学院20092010年招收了两届专升本特教学生41,学校每年招收聋哑人大学生数占全市各类残疾人大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委的关怀支持下,12年来,一大批聋哑设计师从学校走向社会,谱写了无声强者的青春之歌,特殊学生同样幸福成才。上海各界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上海市市长韩正、原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都曾视察我校,并与特教学生座谈、参观特教学生作品。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下,学校精心探索实践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专科到本科的发展过程,积累了开展聋哑人高等教育的经验。

二、聋人高等融合教学的创新

    根据聋哑学生的特点,学校从创造性的原点寻找特殊的教学方法,构建特教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模式,形成了“1234具有特色的聋哑人教育教学体系,主要是:

确立一个培养目标。以视觉传达设计为主,装饰艺术设计为辅,培养复合型、技能型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

树立两个教育理念。一是“励志”教育,关爱残疾学生是教育工作者的天职,引导鼓励特教学生自信、自立、自强,参与普通人的竞争,点燃无声世界的火炬。二是“全纳”教育,坚持特教特办、普教渗透,将特教班所有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全面纳入学校统一管理的范畴。

提供三个教学保证。首先,配备优质师资。选配教授、副教授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经验的教师担任特教班的教学工作。其次,提供优质软硬件特殊服务。学校将新建的教室供特教学生使用,并与正常学生共用装饰、陶艺、雕塑、机房等实验室,还配备了专用工作室;将住宿条件最佳的学生公寓供特教学生入住;配备“手语”翻译教师,图书馆、食堂、宿舍、医务所等部门提供特殊服务。再次,保证学生就业。聋哑学生就业有一定困难,学校奔走社会,联系企业,得到各方的支持和关注,保证了每一位学生走上工作岗位。

学校为特教学生配备了特教专用教室、特教工作室和特教专用机房。在教学上,为大一和大二的所有课程都配备了手语翻译老师,在大三和大四学年,由有听力的同学为老师做手语翻译,这也是我校特教教学上的一大特色,即高年级学生参与教学翻译工作,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很有效。本学期,学校将为特教学生进一步建设专用展厅和开辟特教专用工作室。在住宿方面,将特教学生集中安排在离宿舍管理员较近的一楼住宿,并且在每一个寝室都安装了可以闪烁的照明灯代替门铃,以弥补特教学生听不到门铃的问题。

实施四个“一体化”方法。第一,“看”与“思”为一体。针对听力障碍的聋哑学生,先让学生学会“看”,强化视觉信息的接受,引导他们对设计作品剥离具体内容和形式;然后强调“思”,引导学生找到作品的创意原点,深入剖析作品的根本概念,使学生掌握设计课题的创意思路。第二,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理论教学循序渐进,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单元,强调教学的互动;强化实践教学,专业理论与课题实践设计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实战模拟,如海报设计、包装设计、漆艺等课程要求学生多画、多动手创作,教师分析归纳,弥补特教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不足。第三,特教学生与普通学生为一体。特教学生与普通学生同等对待,实行同一学制,同样的教学要求。强调特教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如创造条件开展特教军训等。开展普通学生与特教学生“一帮一”融合教育活动,双方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心灵上互相沟通,汲取各自的长处优势,互勉共进,相得益彰。第四,学校与社会为一体。学校高度重视特教工作,整合教育资源,举全校之力、精心呵护这一新生事物健康成长同时,在办学中积极争取社会、企业、媒体各方面的支持,搭建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参与各项学科专业和文艺、体育竞赛,提高特教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聋人高等融合教育的成果

    学校遵循残疾人高等教育的规律,坚持深化特教改革与实践,在教师的辛勤耕耘和特教学生的努力下,特教已成为一个特色亮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2年来,学校共为上海地区培养了十一届242名全日制本、专科聋哑人毕业生,在市政府、社会各界和市残联关心下,就业率达100%,就业流向主要有艺术设计公司、网络公司、外贸企业和名师工作室等,其中8 名毕业生已在有关设计公司担任设计师等要职。

学校特教部被评为上海市教育系统“文明班组”,该部研究的项目《高等特殊职业教学的创建与发展》、《特教艺术设计课程的优化》分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二等奖,从事特教的教师中涌现出一批校“师德标兵”和“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特教部主任还获得了2010年全国“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

特教班曾两次获得“上海市学雷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特教团支部连续两年获“上海市先进团支部”;有3名学生成为上海第一批聋哑大学生党员。学生作品参与国际级、国家级和省市级各类设计大赛和艺术展作品展,共有50多项入选和获各类奖项,受到了全国特教艺术专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参加上海市、全国和亚太地区残疾人运动会获金、银、铜等奖牌;参加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获银奖和铜奖。201010月,我校艺术与设计学院4名特教学生的作品在与正常学生(并有一部分研究生)同台竞争中入选了“当代青年视野中的孙中山、宋庆龄─CG绘画展”,并在台北市孙中山纪念馆展出。2011年特教学生获“世界之星证书奖”一项,获“中国之星”大奖赛《创意奖》铜奖一项。

四、聋人高等融合教育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实践科学发展观,解决上海聋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不断打造上海聋人高等教育的品牌、推进上海聋人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恢复并争取上海特教在全国的龙头地位,我校将坚持科学发展观,遵照聋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继续深入开展聋人高等教育的实践和研究,特制订如下发展规划:

(一)组织机构

设立“聋人教育学院,学院下设基础部、艺术设计专业教研室、计算机专业教研室、实习实训中心等教育教学机构。学院依托学校现有专业,实行教育资源共享。

(二)办学规模

1. 艺术设计本科专业:每年招收1个班,每班20名学生,一至四年级共4个班,80名在校学生(现已招生)。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设档案管理和网络工程2个方向,2个班):先培养高职生,后过渡到大学本科生。拟每年招生40名学生,每个方向招收20名。

聋人教育学院近期(至2015年)总规模:4个艺术设计本科生班,6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职班,共200名在校聋人学生;中远期(至2020年)总规模:16个本科生班,320名在校聋人学生,其中艺术设计本科生160名。

(三)新专业设置

在现有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现有教育资源、聋人学生心理特点及社会就业需求,拟增设计算机专业(分档案管理和网络工程2个方向),前三年培养大专高职生,后提升至大学本科生。

(四)办学类型

以聋人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兼办聋人成人学历教育。开展聋人留学生交换项目和专题教育研讨会。

(五)招生范围

具有本市户籍的聋人高中毕业生、三校生及具有同等学力的聋人青年。

(六)基础保障

1.硬件设施设备

1)教学场地:学校将根据聋人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准备在徐汇校区内建设一幢教学大楼供聋人教育学院使用。

2)设施设备:根据聋人教育学院的办学标准和专业要求,配置相应的教室和专用教室,以及相匹配的教学设施设备。

3)后勤保障:学校将根据聋人大学生和留学生的特点提供相应的住宿条件和特别的后勤服务。

2.软件建设

1)师资配备:学校将根据聋人大学生、专业的特点和要求,配备足够的既懂聋教育又懂专业的“双懂”型教师。近期,专任教师达到26人,实验人员3人,教辅人员6人。

2)教育管理:学校将根据聋人大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进行管理,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政治思想教育、心理辅导等人文关怀,并配备足够辅导员、班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