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办好特殊教育”的精神,落实教育部等七部委印发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和《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作要求,进一步推动上海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 2018年4月25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织召开上海市特殊教育工作会议,在总结“十二五”特殊教育发展的基础上,部署2018—2020年的重点工作。
一、目标任务
上海特殊教育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特教体系、推进融合教育、深化医教结合、加大保障力度。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是三年行动计划的总目标。
1.完善体系的着力点是将特殊教育的发展重心从义务教育阶段向两头延伸,不断提升学前和职业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的规模与品质。积极推进学前特殊教育设点布局进入每一个街镇。增设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班),满足中重度残疾儿童就近入学的需要。同时,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特殊教育,促进高等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
2.推进融合的生长点是实现两个50%硬指标,即50%的随班就读学校配备专任特教教师,50%的随班就读学校建成具有辐射示范功能的优质资源教室。同时,通过加强教科研活动,积极助推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教师的专业发展。
3.内涵发展的立足点是深化医教结合,强化以个别化为核心的课程实施方式,大力推进基于评估的教学改进,将教育、康复、保健整合落实。依托市特殊学生教育评估中心,推广使用《特殊儿童评估指导手册》,继续深化相关研究,让规范的科学评估工作成为推动特教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
4.加大保障力度的关键点是稳步推进特教学校、随班就读学校,以及所有普通学校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一方面,要进一步助推特教学校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大力推进随班就读学校以及所有普通学校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接受轻度残疾学生就近入学做好充分准备,也为已经入学的残疾学生能畅行校园,充分享受全校各类教育资源提供必备条件。
二、重点工作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上海将从八个方面推出改革和发展特殊教育的重要举措,即优化配置资源、健全管理机制、推进医教结合、深化课程改革、完善服务体系、提升师资队伍、优化办学条件以及加强组织领导。2018年上海重点落实以下工作:
1.启动残疾学生评估体系研究。力求完整呈现残疾学生各项能力发展情况,丰富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形成系统的教学评价反馈机制,保障残疾学生平等参与招生入学的权益。
2.研制各类学校无障碍环境建设实施指南。指导各区、各校分类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创建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校园软硬环境。
3.加强课程与教学研究。编发学前特教课程指南、中职特教课程方案、随班就读课程调整实施意见等文件,指导学校深化教学改革。依托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高等教育专业院系等平台,形成聚焦课程与教学的研究项目,带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内涵发展注入动力。
4.持续推进相关保障工作。分阶段制定推进学前特教设点布局、普通学校资源教室配置的路径图。研究、解决落实特教中职学籍管理制度的重点、难点问题。完善特教信息通报系统功能。加强特教资源库和特教图书馆建设。
上海特殊教育有着良好的工作传统,务实扎实,敬业专业。惟其如此,三年计划就不会只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的文字,必然是要变成一个个不断推进的行动;惟其如此,上海未来特殊教育品质提升,就会铸就在不断丰富的内涵建设上。让我们一起期待,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