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特教内涵 提升研训品质 促进专业发展
发布日期:2019-03-01   作者:特教研究所   

支炜

黄浦区在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贯彻落实课标精神,聚焦课堂教与学,提高特教课堂教学有效性,推进特教课程教学改革;强化“教研训”一体化工作模式,促进教师特教专业化成长,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提高特殊教育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推进特殊教育内涵发展,带动区域内特殊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课程与教学:建立教研机制,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质量

(一)建立三级教研网络,有序开展教研工作

我区建立了区—中心组—校三级教研网络,区级特教学科教研中心组由区特教教研员引领的特教学校(幼儿园)教导等以及市级随班就读项目实验校专管员组成,9名成员名单上报区教育学院备案。校级教研组由各特教学校(幼儿园)根据学科建立校级教研组、随班就读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由专管员或资源教师牵头建立教研组。区—中心组—校三级教研组根据教研制度以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为出发点,总结推广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根据区教育学院的规定和要求,每学期初定好教研主题和安排,教研后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有序开展教研工作。

(二)开展多样化教研活动,有效提高教研质量

1. 基于课程标准教学:专题研讨教研,关注课程理念落地行动

我区特殊教育对象复杂、领域广、学科内容繁多,给教师的教研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随着国家教育部、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陆续颁布聋校、辅读学校等领域课程纲要,我区根据各特教门类组织、开展教研活动,进一步加强教研的针对性。基于学前特教领域、智障教育领域、听障教育领域、工读教育领域、职业教育领域、随班就读领域的课程标准开展“基于评估的特教学校课堂个别化教育教学”“辅读学校课程校本化实施”“随班就读教学有效性”等主题教研活动,将课纲、课标落到实处。

2. 基于整合专业资源:互动共享教研,形成特教教研共同体

我区形成普通学校和特教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充分发挥特教学校在教学方面的专业优势,在教育教学示范、师资培训等方面对普教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如,结合资源教室的教学,组织区随班就读学校教师观摩辅读学校感觉统合训练;聋校教研活动邀请随班就读学校教师共同研讨,让老师们对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的教学有更多的策略。另外,针对怎样制订、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辅读学校教师结合实际开设了相关的讲座,使普校教师获益匪浅。

3. 基于实证质量跟踪:专项教学调研,有序推进随班就读质量

以课程与教学视导、调研为手段,发挥反馈、指导、改进的作用,提升随班就读学校教学质量。根据区教研室的工作安排,对市南中学、徽三小学、复兴中路第二小学、瞿溪路小学、梅溪小学、新凌小学等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课程与教学调研,并对每所学校的调研情况进行反馈。深入区属有随班就读学生的中小学进行一日常态教学调研,及时提炼和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与教师作面对面交流、沟通,通过指导备课、诊断课堂教学、反思教学行为,与教师一起研究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制订、实施,不断促使教师规范随班就读教学行为。在教学调研与互动中指导随班就读学校总结课程、教学上的特色和经验,并在各级各类杂志中发表。各校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在区域内起到了辐射的作用,最终指向整体提升随班就读教学质量。

二、课题与项目:市区合作项目行动研究,引领特教内涵发展

给特殊儿童提供一流的教育服务,我区注重特殊教育的内涵发展,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引导学校打造品牌、形成特色。

(一)聚焦重点项目研究:注重课堂教育公平,开展随班就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我区的黄教院附属中山学校、瞿溪路小学、徽宁路第三小学成为了“上海市随班就读教学有效性研究项目组”试点学校。在市教委和市教研室的引领下,区教研室与三所试点学校形成共同体,以随班就读教学有效性提高为核心,对随班就读教学管理、个性化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教学支持、教学评估等方面专题开展实践研究。2016年12月,三所试点学校进行项目总结工作,形成“一校一特点,校校有办法”的《有效提升随班就读教学质量实践案例》和《有效提升随班就读教学质量的学校行动研究成果》。瞿溪路小学探究了“随班就读支持性教学策略”、 徽宁路第三小学构建了“随班就读‘桥梁式’课程”、 中山学校进行了“随班就读主辅教制的研究”。澳门教育代表团观摩并参与了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以“细化主辅教制 优化教学过程 强化融合能力”主题教研活动,澳门广大中学校长陈建邦等发言称资源教师进课堂协同教学是上海融合教育的创新,体现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文明程度和教育的公平性。通过把教育教学、管理与科研相结合,以项目为抓手解决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推进了随班就读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聚焦特教资源建设:特教资源共建共享,拓展特教研训功能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生活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稿)》精神,笔者作为上海市辅读学校生活学科中心组组长,组织《上海市辅读学校生活学科纲要》目标细化工作, 2016-2018年受市教研室、市电化教育馆委托担任上海市辅读学校《生活课程资源建设》项目组长,策划并指导黄浦区等各区辅读学校的生活老师根据《上海市辅读学校生活学科纲要》细化目标,开发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动漫等教学资源,已完成17个课堂教学视频资源脚本撰写和拍摄,并通过专家审核,入选上海市特殊教育资源库。

同时,我区特教学校、随班就读学校配合上海市特殊教育资源库、市教委教研室,在笔者的策划和指导下收集、整理教育教学论文、康复案例、课堂实录、教学课件等各类文字、图像、视频等资料,为市特殊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优质资源。如新凌小学张志红老师的语文教学设计《手术台就是阵地》、沈萍老师数学教学设计《数学广场——通过网格来估测》,瞿溪路小学张学蓉老师英语教学设计《Four Seasons》、陈曦蓉老师数学教学设计《搭配》、卢湾辅读刘静雨老实生活微视频脚本《刀的使用》、黄浦阳光学校生活微视频脚本《小伤口的处理》等。通过参与资源库的建设,逐步培养、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师撰写文本的能力、课堂教学的能力、执行落实生活学科纲要的能力,培育了一批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

三、队伍与研训: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为了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我区搭设了一系列促进特教教师与随班就读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培训与研修平台,充分利用本市、区域内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等,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形式多样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一)探索研训机制方略,整合推进特教队伍建设

1.重视配备“特教教师”,落实管理制度和培训

我区随班就读专职特教教师的配备工作是根据市教委的有关精神和规定,形成了区教育局—区教育学院、区特教指导中心—学校三级管理网络,加强了对随班就读专职特教教师的管理。区教育局给予政策的指导、随班就读专职特教教师名额的推荐以及报备;区教育学院负责随班就读专职特教教师培训人员的落实报备、完成培训任务以及市级培训学分的落实。已组织30多名教师分四批参加了上海市教委委托华师大师资培训中心组织的随班就读专职特教教师培训,形成了学前—小学—初中随班就读专职特教教师逐步培养配备、分批落实的培养体系。

2.强化研训整体效应,形成教研工作生态链

我区整合区域内普校和特教学校的优质资源,以特教学科教研活动为基础,组织开展区级特教学科教师培训,并赋予区级研训学分。笔者作为区特教教研员先后开发并执教了《儿童行为问题及矫正技术》《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辅导与训练实务》《基于多元化评估的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教学》《融合课堂中的通用教学设计》《基于多元化评估的特殊教育教学设计》等区级“研训一体”课程,在研训过程中一边培训、一边教研、一边带领老师们进行试点研究,通过“教研训”一体,整合推进特教专业培训课程;同时,在培训中邀请华师大刘春玲、王和平等教授为教师作《随班就读学生的有效学习、随班就读课堂教学》《资源教室的运作与评估》《随班就读学生“注意力训练”》等讲座,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专题”研讨,把最鲜活的案例充实到培训中,滋养丰富培训内容,形成研训一体的教研工作生态链,强化研训工作整体效应。

(二)搭建以评促教平台,整体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在区教育局、教育学院领导重视、支持下,为提高特教课堂教学质量,2015年开始我区把特殊教育学科教学评比纳入到整个区的课堂教学评选活动系列中,从初赛到复赛,由复赛到决赛,进入决赛的教师有“五个一”的要求,即要备一份详案、上一节公开课教学、课后要答辩、答辩之后要写一篇教学反思、最后还要进行本体知识测试。“三赛”的流程环环相扣,不仅为教师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以评促教,切实提高了区域特教教师的整体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教师形成了各自教学特色,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我区高素质师资队伍。

通过“教研训”一体化教研工作模式,贯彻落实国家、上海市课程纲要精神,聚焦课程与教学,在研训中教研活动多样化、研训过程项目化、实践结果成果化,在研训过程中发挥教研员研究、指导、管理与服务职能,与特教教师教学相长,扎实、稳步、有效推进区域特教学科教研工作,促进特教教师专业化成长,推进黄浦区特教学科优质、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

(作者单位:黄浦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黄浦区特教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