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读学校高年级职业转衔课程的开发
发布日期:2019-03-01   作者:特教研究所   

——以金山区辅读学校为例

奚华英

一、课程开发背景

金山区辅读学校是我区唯一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它是一所以招收中重度智障儿童为主兼招自闭症、脑瘫、多重残疾儿童的学校。我区在石化工业学校设置了一个特殊职业教育办学点,招收区内辅读学校高年级毕业生以及普通学校初三毕业班随班就读学生。目前,该特教职业班运转已一个多学期,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方面困难重重。辅读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重度智障学生,他们认知速度慢,动手操作能力差,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他们学会一项技能的时间要比普通学生长很多。中职特教班开设的专业方向为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开设课程有:酒店管理、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餐饮管理、公关礼仪等,由于学生以前对所学专业一无所知,导致教学进度推进缓慢,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此我们进行了辅读学校高年级职业转衔课程的开发,期望能帮助学生顺利地从辅读学校过渡到职业学校。

二、课程开发实践

(一)开发职业转衔课程

目前,根据特教职业培训方向开发了一些适合高年级学生学习的转衔课程,已完成了《西点制作》《中式烹饪》《餐具的识别与餐具的擦拭》《餐巾折花》等课程的编写。

《西点制作》课程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依据内容分若干个课时,共一册,高年级第二学期实施。第一单元:西点制作的常用工具;第二单元:西点制作的常用原料;第三单元:饼干类西点;第四单元:蛋糕类西点;第五单元:裱花;第六单元:面包类西点。

《中式烹饪》课程共有八个单元,分上下两册,每册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中式烹饪的发展历史;第二单元:中式烹饪的常用工具;第三单元:中式烹饪的常用调味品;第四单元:蔬菜、肉类和水产类的清洗与保存;第五单元:基础刀工;第六单元:四种(炒、炸、焖、炖)家常菜的烧制方法;第七单元:面条、馄饨、春卷、饺子、汤圆的制作与烧制;第八单元:金山特色菜肴(响油鳝丝、糖醋排骨、马兰干烧肉、油炸鳑鲏鱼)的烧制。

《餐具的识别与餐具的擦拭》课程分餐具的识别和餐具的擦拭两个模块:第一模块分餐具的识别和酒具的识别两个单元;第二模块分陶瓷类、玻璃类、搪瓷类、金属类和木制类餐具的擦拭五个单元。

《餐巾折花》课程分餐巾折花的基础知识、餐巾折花的基本技法、餐巾折花和餐巾折花的摆放四个模块。第一模块是餐巾折花的起源与种类,二个课时;第二模块是叠、推、卷、穿、攥、翻、拉、掰、捏九种餐巾折花的主要技法,六个课时;第三模块是祝寿蜡烛、水仙花、牡丹花、仙人掌、仙鹤、海鸥、金鱼、企鹅的折法,八个课时。

以上课程《西点制作》和《中式烹饪》分别在七、八年级实施,《餐具的识别与餐具的擦拭》和《餐巾折花》在九年级实施。

(二)确立课程实施原则

1.差异性原则

鉴于目前残疾类型和程度的多样性,对不同学生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辅读学校高年级班级群体中有各种生理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因此,课程的实施必须关注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素质的差异,在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2.实践性原则

课程是否适应学生的需求,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自我构建,是否着眼于促进学生当前与未来生活质量的提高,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才能检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同时,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重任也是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来完成的,而且课程本身也是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并完善的。

3.实用性原则

辅读学校高年级职业转衔课程所定的内容要适应高年级中重度残疾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和心理生理发展水平。课程的内容是针对高年级阶段中重度残疾学生的特点,从他们的实际发展需要出发组织的,实施以衣、食、住、行等生活化教育,研究出适合于他们职业转衔学习的功能性内容,并确定以这些内容为基础继续拓宽和强化职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4.发展性原则

学生是在不断发展之中的,所以课程开发应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内容、方法和进度既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又要能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

(三)总结课程教学方法

特殊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除了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外,更重要的还是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实践中我们尝试运用了现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模拟(仿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开展有效教学。

1.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是以实际工作现场为中心,以现场实物为对象,以特殊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现场教学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主要应用于西点制作、酒店客房整理、公关礼仪等项目的教学。

2.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特殊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特殊学生理解教材,并使特殊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特殊学生的情感。例如,通过实地参观、视频播放等方式,给学生欣赏各种利用餐巾折叠出的造型,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精巧和美丽,激发特殊学生对餐巾折花课程的兴趣。

3.模拟(仿真)教学法

模拟(仿真)教学法是在模拟情境条件下进行实践操作训练的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法通常在高年级特殊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后进行。例如,本课程酒店客房整理实践教学项目实施至少需要一个学期,甚至几个学期的时间,模拟教学法主要应用于酒店场地的认识、基本礼仪学习等实践教学项目。

(四)探索课程评价方法

本研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开发实施了以特殊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的课程评价和对职业转衔教育活动的观察记录表。不仅评价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实施,同时也评价学生表现、教师指导等。

1.对课程方案的评价

对课程方案的评价内容包括校本职业转衔教育课程纲要、教学计划、教材和教案等。不仅评价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实施,同时也评价情景创设、教师指导、学生行为表现等。

2.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对特殊学生的评价更强调纵向的比较,即将学生现有的发展情况与其本人的原有发展水平进行比较,以此来诊断学生是否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取得了进步,目前的教育是否能让其获得益处。评价主要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为了控制和调节课程方向和内容而在课程实施进行过程中的评价。例如,在每次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评与互评就属于这一类评价,评价内容紧扣近期的课程内容,能够不断地提供反馈信息,及时地修改或调整教育计划,从而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2)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课程结束时为了检验课程效果而进行的评价。例如,在学期或学年快结束时给学生设计活动方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性,可以了解预先设定的学期或学年目标是否已经实现。它的特点是内容覆盖面广,概括程度比较高,能够鉴定被评价者的自我认知和行为习惯是否得到改善与提高。

3.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强调综合评价,即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 对特教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全程的、较长时间的、循环往复的评价。仅仅一、两次的单项评价, 不可能真实反映特教教师教学的整个过程, 也必然导致评价结论与教师实际教学表现的偏差。因此,我们通过综合评价,例如自评、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全面了解教师的工作表现,把握教师的发展倾向和需求,强调对特教教师进行综合评价,注重教师的个体差异。

4.对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

课程实施了一个阶段后要做相应的评价,这是为了通过评价的手段反映此课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是否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完善课程评价,包括制定标准量表,推行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结论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性、差异性的评价。

三、 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1.丰富了辅读学校校本特色课程内容

由于特殊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许多特教教师感到现有的学校教材无法满足教学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合理的、适合这些学生的转衔课程,将会是现有辅读学校校本特色课程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因此,本课程的开发,极大地丰富了现有辅读学校校本特色课程内容。

2.提高了辅读学校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一方面,学校加强了校本培训力度,开展了一些有关职业转衔课程内容的培训,另一方面,我们选派相关教师参加特教上岗证和职业技能培训。另外,我们还联合市区教研室为教师开设相关项目培训,并邀请有关专家做讲座,有效地提高了特教教师的专业教育能力。

3.挖掘了家、校和社区资源

为了使学生能够由学校生活顺利过渡到社区生活,学校充分挖掘家、校以及社区资源,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我们首先开发了学校现有资源,如学校的模拟超市、家政服务室、蔬菜种植园等场所。其次,我们联系社区中的银行、酒店、餐厅等场所,让这些场所成为学生学习实践的基地,学生们通过与现实工作环境零距离接触,进一步地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三是挖掘了家长资源,有的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的,有的为学生提供实践材料……这些学校、社区和家庭的资源,为职业转衔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反思

1.须打造一支多证师资队伍

课程开发与实施者主要是一线的教师,辅读学校教师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专注于对特殊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以及康复训练等,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教育和指导有限。职业转衔课程的设置与实施,要求教师不仅有特殊教育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职业技术专业能力,因为教师与其匹配的程度会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效果,所以学校必须要打造一支拥有教师资格证、特教上岗证和职业技能培训证等多证的专业师资队伍,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职业转衔服务。

2.须进一步拓宽转衔课程的科目

目前开发的职业转衔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单薄,科目不多,只局限于西点制作,酒店服务等,教学时间上的安排也比较随意,缺乏系统化周密的思考,需要按教学的要求进行系统的安排,拓宽转衔课程的科目,确保特殊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3.须扩展职业转衔教育的年级

目前,我们只在我校高年级开展了职业转衔课程的研究与实施,但实践下来深知,仅在高年级实施还不够,应该扩展到七、八、九三个年级,这有待于我们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单位:金山区辅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