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展现教育科研成果
发布日期:2019-10-11   作者:特教研究所   

苏忱

一、不同类别的研究,成果呈现不尽相同

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多样性,一般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三类。这三类研究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三类研究都承担着发展教育科学的任务,研究的对象都是与教育相关联的问题。不同点是,除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的差别之外,在研究成果的价值与表达上,三者也会有不同的追求与要求。

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主要指对教育本质、功能、规律等提出了新发现、新学说、新观点、新概念和新方法等,或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创新是基础理论研究的最重要的表征,创造新内容,提出新思想,是基础理论研究的根本目的。有无创造性,创造性的大小,是确定基础研究成果价值的首要条件。同时基础理论研究还要强调它的普遍指导意义、科学逻辑及系统性。譬如:“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报告”“中国高等院校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研究”“依法治国背景下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研究”“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研究”等,大体属于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一般以学术论文、学术著作为主。

应用研究的成果,主要指成果在成熟理论指导下对国家、部门、地区教育决策制订或政策修复等产生的积极作用和影响,用理论引导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等大量实践和变革中产生的成果。它是对教育理论的应用、验证和再创造。对应用研究成果的考量也要有创新性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判断和验证成熟的理论是否对实践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改革实践是否具有可行性。譬如:“高考制度改革的可行性方案研究”“上海市小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支持系统构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改革行动研究”“实施科学教育,上海学校创新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江苏省苏南、苏北教育均衡化研究报告”等,大体属于应用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方式是研究报告或测试报告等。

开发研究的成果,则是以第一线校长、教师为主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真实、具体问题开展研究后所取得的成果。这类成果以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与某种工作目标达成相吻合,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最终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方法、措施、路径等。譬如“上海中等职业教育‘双证融通’的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行动研究”“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科学性的研究”等,都属于开发研究成果。开发研究成果的一般要求是,不但要说明白“干了什么”,更要讲清楚“怎么干的”。所以这一类成果往往更容易被广大教师接受。成果展示方式往往不拘泥于文章、书刊、研究报告,会采用报告会、展示会、经验总结、随堂听课、环境观察等各种方式,使成果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真实。

二、教学成果奖的设置给一线教师带来困惑

近年来,为了鼓励广大一线教师,围绕自身遇到的问题,依循规律,通过研究解决问题,进而科学地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管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等,国家和地方政府专门开设了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与奖励。

笔者认为,这类成果奖项重在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校长和教师结合实践工作进行研究探索、经验分享、方法传递等,以便推广、辐射、运用教改成果。照理说,为了体现这类成果的丰富性和真实性,应该允许申报者用最生动、最适当的表现方式来展现成果,应该让评审专家走进教改现场,真切体验教学成果的形成过程,但由于申报者、参评单位数量众多,成果内容纷繁复杂,使参评成果的鉴别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只能回归到格式文本和研究报告的统一规范中去。对一线教师来说,这恰恰是最不希望看到的情况。因为研究队伍的主体结构、研究类别的功能定位都决定着一线教师研究“写的不如说的好,说的不如做的好”这样的总体状况。书面归纳与文字表达是教师呈现成果的弱项。那么,我们如何去适应这种状况呢?笔者的建议是,努力提高文本填报的水平,使教学成果能在申请书和研究报告有限的文字表述中彰显特色。

三、 重点注意相关内容的表述

1. 根据填表说明和填表规范填写

以基础教学成果奖的填报为例,作简要介绍。成果申请书由四部分组成:成果简介(500字);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800字);成果创新点(500字);成果应用及效果(800字)。申请书填写时要特别关注每一部分的提示语,力争做到准确回应,突出重点,精炼表达。让事实说话,让文字描述与数据佐证相得益彰。不要把文字浪费在空话、大话、套话上。同时请注意,每部分填写的内容不超过规定字数也是一件重要的事,否则影响成果录入。

2. 在文本表述中要突出成果价值

着重体现在以下方面:

讲清该项探索本身解决了什么关键问题、难点问题、核心问题、瓶颈问题等,体现成果的意义。

讲清该项研究是在共存的问题中找到的新的生长点、创新点。力争不人云亦云,不老生常谈,体现创新价值。

讲清本项研究是什么,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用什么方法做的,体现研究内容的清晰可靠。

讲清该项研究的发展逻辑,何时开始,何时整合,何时经验定型,何时推广应用。显示研究周期。鼓励长周期的研究,能长期坚守,本身也是科研质量。

讲清该项成果带来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变化,实践与理论的贡献,专家同行的肯定(专著、论文、发明专利等,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形成决策依据,直接转化成教育政策,影响社会、家庭环境文化等事项,都可作为佐证),体现成果效能。

讲清该项成果何时、何地、何种范围内被采用、引用、推广,如何带动相关研究与工作。体现成果影响。

总之,有了好的研究和工作基础,还需要有好的文本表达,才能让优秀成果被更多人理解和认可。

(作者系上海市教育学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