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峥华
当前辅读学校教育对象类型日趋复杂,现有的课程设置、传统的教学模式、有限的学习空间等已经很难满足中重度智障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长宁区辅读学校紧扣“生活教育”,从现场体验式“活动”入手,逐步发展并形成了学校的特色课程,即现场体验课程。现场体验课程不但关注现场的教与学,还注重把课程内容融入到学科课堂教学中,帮助中重度智障学生掌握最基本、最实用的社会生活技能,促进他们适应社区生活,改善生活品质。
一、理清现场体验课程与语文学科的关系
现场体验课程是长宁区辅读学校通过组织智障学生在现场的真实情境中进行一系列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是一门发展型课程。课程宗旨是引导智障学生亲身经历社会生活,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认识周围事物、学习社会生活技能。语文学科必须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学习文化知识、形成生活技能的基础性课程。现场体验课程提倡现场教学指导,现场教学实际上是除课堂之外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的另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而语文课堂教学则是对现场教学的一种补充。
二、结合现场体验课程,初筛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现场体验课程主要围绕“交通、购物、餐饮、休闲”四大生活领域展开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现场实践活动中将会运用到许多基础性的语文学科知识, 而事先在语文课上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则更有利于学生的现场运用。因此,语文课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筛选出他们日常熟悉的、必用的基础知识点来安排教学内容。以“交通”领域为例,对于一个有自闭症、唐氏综合征、脑瘫、癫痫、情绪障碍等多重障碍学生的一年级班级选择的语文课教学内容见下表1。
表1 “交通”教学内容
领域 |
现场体验课程内容 |
语文课教学内容 |
一年级语文课教学内容 |
|
交通 |
认信号灯 |
认识红黄绿三色、知道用途 |
“红、黄、绿”,理解“红灯停、路灯行” |
指认颜色,听懂指令 |
认横道线 |
认识白色、知道用途 |
“白色”,理解“行人走人行横道” |
指认颜色,听懂指令 |
|
认道路 |
路名 |
路名 |
说或指认图片 |
|
路口 |
丁字路口、十字路口 |
丁字路口、十字路口 |
说或指认图片 |
|
认车辆 |
公交车、地铁、出租车、自行车、电瓶车 |
公交车、地铁、出租车 |
说或指认图片 |
|
认小区 |
学校的位置 |
学校名称、小区名称 |
说或指认图片 |
|
认方向 |
分清前后、左右, 听指令选择方向 |
|
|
|
安全常识 |
行走过马路 |
|
|
|
乘坐公交车、地铁 |
|
|
三、根据学生实际,增减课堂教学内容
完成语文课在现场体验课程内容中的初步筛选之后,利用语文教学前的那次现场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真实环境下的基础能力测试,这就为教学内容的第二次挑选提供了依据,确定内容就能制订出较为精准的教学目标。而怎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那些目标,就需要教师的灵活掌控。
一节主题为“交通”的一年级语文课上,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平时的记忆、理解、口语模仿能力以及日常行为习惯,在新授中呈阶梯状由易到难安排了两个部分,以便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记忆图片。第一部分主要以识别图片为主,包括“学校大门、人行横道线、公交车和地铁、红绿灯”,采用实地参观或图片出示的直观形式,以问答法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空间知觉等各种感官参与“基础知识——相关图片”的理解、记忆。第二部分主要是借助图片与简要文字对应的形式训练学生口语模仿能力、图文对应与辨别能力,从而促进理解能力的提高,为实际场景中的现场体验活动积累必要的基础知识储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宜把图片一股脑儿地全部放在一堂语文课上让学生认知、识别,这样往往会造成学生前认后忘,当所有的图片放在一块时学生只能像猜谜语似的挑选图片了。
四、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现场体验课程的活动资源
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每周一次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现场体验活动的主题式教学,需要教师从不断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中学会取舍,学会灵活制订新的教学目标,甚至运用新的教学程序,以推进课堂实现现场体验课程的教学目标。
语文课上提前让学生感知了现场体验课程“交通”领域中的基础知识,接着在真实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教师在现场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把课堂上的有关基础知识用于现场学习,同时教师借此机会积累一些影像素材。
回校后,教师整理照片、视频,经过简单编辑,回到校内课堂作为教学资源进一步运用于语文教学。再一次通过课堂教学一步步内化“生活中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实际的生活适应能力。如:课堂上,教师结合实地拍摄的照片或录制的视频一边出示“学校大门、人行横道线、公交车和地铁、红绿灯”,一边说:“我们走出学校大门,向右转,一直走出虹霞小区,沿着马路走,就能看见人行横道线,在十字路口看到红绿灯,等绿灯亮了就能安全地过马路。到远一点的超市购物,可以乘坐公交车或地铁。”而学生对参观过的场景有更高的认知度,也就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这些图片、视频,牢固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五、家校配合引导教学成效的迁移
生活中,家长会带着孩子外出游玩儿、购物、做客等,这些有目的的外出活动总是离不开“出行”,若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教师把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一些简单的内容和要求给到家长,而家长能在带孩子外出活动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指一指、说一说、认一认,这样就可以快速地把课堂知识有效地迁移到学生的生活中,帮助学生累积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家庭生活、社区生活、社会生活,改善学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长的负担。
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在语文课中进行现场体验课程内容的相关教学,容易出现“拉到篮里就是菜”的现象,而不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再结合现场体验活动实践情况甄别教学内容,在目标的设定上也会出现“照搬”现象。要想改变这样的状态,学校的课程管理部门需要加大力度制订评估标准,督促教师勤动脑,转变“等、靠、要”的陈旧课改观念。
(二)今后的设想
现场体验课程四大领域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为教师教学提供较为详实的教学资源,继续研究操作性强的学生评估标准,切实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作者单位:长宁区辅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