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向党 建功特教——记上海市第一聋哑学校“多重障碍个别化教育项目组”青年突击队
发布日期:2021-05-07   作者:上海市第一聋哑学校   

在上海市第一聋哑学校里有一支“静安区青年突击队”——多重障碍个别化教育项目组。随着“融合教育、零拒绝”理念的深入推行,聋校生源出现了极大变化,多重障碍学生比例不断上升,传统模式下的聋校教学无法满足这类学生的教育康复需求。在此背景下,学校挑选了6名青年教师组成了 “多重障碍个别化教育项目组”的团队。


这支团队发挥了年轻人特有的热情和干劲,秉持“探索·聚焦·行动”理念,活跃于学校多重障碍学生的个性化康复教育发展的时间和研究中。团队成员们始终坚信“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光芒”。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康复教学用具探讨中,出现在多重障碍学生全方面评估分析中,也出现在每一堂为学生细心准备的康复个训课中。团队始终以科研课题为引领,以教学实践为抓手,聚焦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探索聋多重障碍学生个性化康复教育发展之路,积极落实新形势下的聋多重障碍学生教育康复目标。为多重障碍聋生的教育和康复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让我们也来看一看六名成员在工作中的所见所感吧。


林岗(中共党员,聋人教师,上海市自强不息先进个人):小侯的陶艺基本功不扎实,制作过程中对自己没信心。有一次陶艺课上,学习用浮雕法制作菊花。菊花的难度在于花瓣细长、繁多,对小侯来说是一种挑战。他一看老师展示的作品,说好难。我对他说要有耐心,细心,能做好的。他开始做的花瓣比较粗,我指出改进的方法,后来做的花瓣好些了。我及时表扬他做得很棒,他有了信心,继续认真地做。在老师的指导下,他终于做成了菊花,虽然形状不美观,但都是自己的创作,这是一种进步吧。

金永欢(中共党员,班主任):我承担了多重低年级班一位同学的认知能力个训任务,主要负责帮助他查漏补缺,跟上班级的数学教学进度。通过和他的数学老师沟通,我时刻把握他的学习进度,充分利用个训课的时间,利用多种教学具,包括各类词卡,图拉,实物等,帮助其认识和巩固了数前概念,掌握了5以内的数。

王玉珏(中共党员,团组织负责人):楠楠在入学初期是一个性格孤僻的小孩,经常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没有喜欢的游戏活动,上课时也不和老师互动。作为他的班主任,我将对其的个别化教育渗透到他校园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如今,他逐渐交到了朋友,也成为老师口中的“小学霸”。

段向芸(中共党员,德育副主任):参天大树需要细心的呵护和耐心的守候。我们面对的个别化教育对象,各有特质、各有千秋,世界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不同的存在。在个别化教育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发各项活动,用好各个教具;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郑文君(中共党员,班主任):在个别化的训练中,我深刻体会到悉心了解并对一名特殊孩子进行指导的不易。从制定计划到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又不断改变。看着孩子点滴变化,很开心!

顾婷婷(中共预备党员):意大利有一首儿童诗,说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个思考问题的方法。我们相信特殊孩子也一样是由一百组成的,所不同的是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要学会一百种了解他们的方式、做出一百次牵起他们手的尝试、创造一百个与他们一同探索世界的通道,一百又一百······我想这也正是我们组成这支队伍的初衷吧——成为由一百组成的老师!


六名成员,六位党员、六面旗帜,在未来特殊教育实践的道路上,相信这支青年突击队会像种子一样,散播在康复训练组、学科教研组、综合项目组……,不停思索,不懈实践,用青春的汗水,让每个生命散发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