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4日起,上海市中小学全部调整为线上教学,二周多来,闵行区中小学教职工默默奉献,尽职尽责,不仅担负起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任,也担负起线上教学居家关爱学生的责任。“疫”路同行,“特”别关爱!一个都不落下,随班就读的学生,特别被老师们关爱着。闵行区特教指导中心将推出《“疫”路同行,“特”别关爱》系列文章,呈现这段特殊时期各校在关爱随班就读学生、指导学生线上学习、生活方面的做法及经验。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闵行区实验小学:老师会一直陪着你们

3月8日,闵行区实验小学畹町校区某班全体学生以及任课教师都需前往隔离点接受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资源教师陈中霞老师想到这个班有两个特殊需要的孩子,胆子小、自理能力弱,应对这类突发情况一定会紧张无措。想到这,她立即联系家长,为隔离期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出谋划策。期间,她通过视频、电话、微信等方式坚持指导孩子在酒店开展学习和室内健身活动,并告诉他们:“别担心,陈老师会一直陪着你们。”两名学生在陈老师的不断关怀下,慢慢放松下来,很快适应了隔离生活,顺利度过这一难关。
隔离期满回家后,陈老师仍与孩子们保持密切联系,为他们能顺利开展线上学习提供帮助:帮助孩子们规划时间、指导课外活动、丰富居家生活、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传授抗疫知识。
“别担心,陈老师会一直陪着你们。”朴素的话语,一直温暖着孩子们的心。在陈老师的陪伴下,两名学生的居家学习和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充实,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这段特殊时期里取得更大的进步!
明强小学:特别时期,特别关爱
面对疫情的卷土重来,全市中小学生第二次回到线上居家学习,明强小学按照市教委和区教育局的通知要求,第一时间安排好了全校师生的线上教学和学习,同时也关注到了随班就读学生。
学校向全体随班就读学生的任课老师提出了关爱要求:课后抽空一对一地给予关心和指导,布置一些最基础的学习任务,班主任多关心孩子的在线学习情况。特教分管进入每个随班就读学生的班级钉钉群,关注学生的在线学习和作业情况。
学校资源教师不定期地为家长提供学生居家学习的资源链接,内容包括感统训练、家务劳动等,让孩子们能够在康复训练、增长劳动技能的同时学会劳逸结合。
在两周的居家生活学习中,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们的关心帮助下,以良好的心态参与空中课堂的学习,认真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积极锻炼身体,参与家庭或社区的劳动。
特别时期,特别关爱。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重回美丽的校园!
平阳小学:身有距离,心在一起
陈静老师:
“疫”路同行,暖心护花
虽然随班就读学生群体所占比例小,但绝不能成为我们遗忘的角落。在线上教学的第一周,陈静老师作为班主任导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情绪状态,并且针对孩子居家情绪调整、专注力等给予家长一定指导,鼓励家长继续在家陪孩子一起跳绳,带领孩子进行适当运动,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让孩子快乐学习。家长也通过线上沟通,再一次体会到了导师的关心、暖心。
石嘉辉:
“疫"不容迟,心爱星星
疫情无情,教育有情。石嘉辉是学校特设课程的学生导师,根据本学期特设课程的“防疫知识”主题任务,化危机为教育契机,紧扣“劳动与技能、言语与交往、认知与益智、体育与健身”这四大板块,在疫情下的真实场景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石老师找到相关图片、视频,指导家长给孩子进行辅导,让孩子每天都有小进步。他还坚持通过视频、语音等方式与孩子进行互动,让孩子在家也能找到“上学”的感觉。
北桥小学:线上融合,静待花开
停止线下教学以来,北桥小学随班就读教育工作小组迅速行动,对随班就读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人文关怀,提供学习建议,保障随班就读学生居家学习的有效性。
关注全体,关怀心灵:学校特别关注随班就读学生居家期间的心理健康情况和学习情况。资源教师积极与家长进行线上沟通与联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因材施教,提供建议:在开展线上教育的过程中,也着力于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个别化教育。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班主任和各科老师都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较为适切的学习建议。
家校联合,促进成长:疫情期间,学生和家长相处的时间延长了,有效的、合理的沟通和交流非常重要。因此,班主任们通过电话访问、微信交流等方式,与随班就读学生家长多次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家情况,并指导他们着重培养孩子的生活适应能力以及运动能力,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健康成长。
疫情期间,北桥小学用爱关怀每一位随班就读学生,以平等的态度教育学生,竭尽所能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关爱特需学生,让每一个生命都灿烂盛放,待到烟消云散,拥抱春暖花开。
虹桥小学:更多的爱给予特需学生
线上学习对随班就读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在这段时间里,虹桥小学的老师们通过钉钉软件、微信、qq、电话等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学习上,老师们会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布置分层作业,网课互动时关注他们的听课情况,设计适合随班生的小任务。课后通过语音或视频电话进行个别指导,给予鼓励和不足之处的指导,让他们也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
生活上,班主任老师经常嘱咐学生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保持个人清洁卫生,支持孩子结合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体育活动,鼓励孩子主动承担一些家务,学一些基本劳动技能。
随班生小殷的父亲是一名人民警察,母亲是社区街道工作者,疫情防控期间无法按时回家陪伴孩子,照顾小殷的重担落在了奶奶的身上。奶奶年纪较大,得知情况后,班主任陈老师第一时间与小殷父母联系,安抚他们焦虑的情绪。空中课堂的内容对于小殷来说有困难,老师就借助课后互动对小殷进行单独的学业指导。在他提交完作业后,再通过视频录制的方式,为他讲解难题,增强他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空余时间,陈老师也时常与小殷连线,了解他的情况,进行线上互动游戏,缓解他因父母不能陪伴身边而低落的情绪,让他感受到了温暖的关怀。在陈老师的鼓励下,小殷不仅学习认真,还主动为奶奶分担家务,制作美食,奶奶也因此倍感欣慰。
目前,学校随班就读的孩子们都已经逐渐适应了宅家学习的节奏,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学校和老师们会一如既往,将更多的爱给予这些特别的学生,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居家学习的日子,隔屏但不隔爱!闵行区中小学随班就读学生在学校和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爱及循循善诱的教育中成长着!为老师们的无私奉献鼓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高兴!愿疫情早日过去,所有美好能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