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重残生,共织送教网——上海市送教上门项目总结会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3-04-21   作者:特教研究所   

2023年4月13日,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办,宝山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宝山区特教指导中心承办的主题为“情暖重残生,共织送教网”上海市送教上门项目总结会在宝山区教育学院举行。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教授刘春玲,上海市教科院马珍珍,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特教教研员蔡蓓瑛、邱轶、褚英,宝山区教育事务服务中心学生事务部部长沈华明,特教专干刘婷婷,宝山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陈惠娟以及各区特教教研员、送教工作负责人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宝山区教育学院特教教研员徐少妹主持。

领导致欢迎辞

沈华明首先代表宝山区教育局和教育学院对与会的专家、领导、各区县特教教研员、特教中心负责人的到来表示欢迎,接着介绍了宝山区作为国家医教结合实验区,面向区域内所有特殊学生,进行“有教无类、全纳兼顾、因材施教、普特融合”的特殊教育模式的积极探索;最后预祝研讨活动顺利开展!

项目交流

宝山区特教指导中心送教工作负责人沈敏凤首先通过一个简短的数字故事“风雨送教二十载,路虽远行则将至”展示了宝山区二十余年的送教历程。接着,她介绍了宝山融服务人员、服务内容、服务形式以及服务保障“四位一体”的个性化服务机制的创建与实施,为区域送教学生提供医教结合专业服务。

宝山区培智学校教师李佳韦讲述了一例培智学校学生因重病后无法到校继续学业,康复教师与康复医生齐心协力送医送教上门,多方支持终于让孩子重回校园的故事。

嘉定区教育学院特教教研员陆秋凤分享了《基于评估的送教上门课程规划与实施的区域研究》,展示了嘉定送教上门精细的管理体系,完整的课程架构,丰富的实施经验和宝贵的资源积累。

嘉定区上海同济黄渡小学校长张丽芳介绍了学校如何基于学生和家庭的需求,建立“5S学习支持模式”,通过送教课程建设,发挥家校合力,坚守与每一位学生的约定,努力做到教育的最“合适”。

指南解读

青浦区特教指导中心主任陈建军进行了《上海市送教上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的解读,这是上海市送教上门项目组历时两年、七易其稿而成的成果,他就其中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实施要求、实施保障分别进行了阐述,并强调愿意为这些重残学生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专家点评与指导

马珍珍指出这是一个关于育人内涵的研究,为了残疾程度最严重、差异最大、要求高的送教上门学生,更需要机制的保障。目前各区经强调横向的跨部门长效合作机制,还可以探索从市、区、片区、校到家庭的纵向下沉机制,更好地协调、匹配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刘春玲提出这次会议总结的不仅是两年来的研究,还是上海这项工作20余年来的积淀,可以说是送教上门工作的2.0版本,完善了机制,提出了课程实施意见,整体设计了送教课程内容,对送教上门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起到了保障作用。她建议这项工作要一直持续开展,进一步关注学生的需求,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生态环境,更多地关注辅助技术与信息化的应用,关注送教模式的创新等。

蔡蓓瑛回顾了两年来送教上门项目组的研究过程,她指出在六个实验区的努力下,今天项目已经结束,但研究还要继续,送教上门要兼顾教学、康复、保健的落实,以评价为导向,与大家共勉。

最后,陈惠娟感谢了与会的专家、领导和老师,她指出教育强国就是要体现教育公平,就要落实到每一个特殊学生,特别是送教上门这一群体。她表态,一是坚定信念,不放弃一个孩子;二是坚持专业研究,引领实践,教育学院要起到应有的作用。

送教上门是特殊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包括送教学生在内的所有特殊学生的普惠发展,打通这体现教育公平的“最后一公里”,上海市送教上门项目组通过两年的努力,共同致力于提升送教上门的教育和康复质量,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本次总结会既是终点,也是进一步推进送教上门课程实施的新起点。期待在《上海市送教上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的指导下,在全体特教人的努力下,为送教重残学生织起一张有温度、有质量、有保障的服务网络,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最合适的教育。


来源: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