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及时总结、推广本市特殊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经验,推进《上海市特殊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班)课程方案》的有效落实,2023年5月17日上午,以“课程引领下探索校企合作之路”为主题的上海市特殊中等职业教育研讨交流活动在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顺利举行。
上海市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东珍,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主任昝飞,上海市职成教教研员曾海霞,上海市特教教研员蔡蓓瑛、邱轶,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副局长李松皓,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沈保琪,上海市金山区残联、社保等各部委领导莅临现场。上海市各区特教教研员,各区特殊中职校(班)领导及教师代表1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上海市兼职特教教研员褚英主持。
领导致辞
李松皓在致辞中表示,本次活动是贯彻落实《上海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重要部署,是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交流经验、共谋发展、提升水平的良好平台。金山特教中职具有普特融合的鲜明特质,要充分利用好区内职业院校的优质资源,多方协同,共同探索出一条适宜金山特殊中职生发展的校企联动、普特融合的职业教育培养路径,建立起一支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特教中职教师队伍,持续推进以“职业培养,教育启智,个体补偿,多元发展”为一体的特殊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化课程建设。
课堂教学
课堂观摩研讨环节,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同步展示了三堂课:中职特教校级精品课程《中式面点》之《传统桃酥的手工制作》;酒店收银专业《超市现金收银作业流程》;青春期健康教育《远离性侵犯》。
专题交流
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校长陈晓斌以“探索普特融合新模式,推进金山特教中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作专题交流。他指出,六年来,学校坚持普特融合教育, 建立了专门的特教中心,设置专门的特殊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融合教育特色课程,创新普特融合模式。
未来,学校将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实现“特”与“职”的有效融合,注重对学生基础水平的测评及发展性评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接纳度,全力支持特殊青少年个性成长与多元发展。
视频展示上海特殊中职课程教学成果集锦:《技能筑梦 融合共生》
在论坛主持人邱轶的带领下,上海市长宁区特殊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沈立、上海市黄浦区特殊教育职业学校校长何英、上海市浦东新区辅读学校校长王英、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课程教学中心主任顾华青、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特教负责人殷洁分享了校企合作开发项目课程、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校企共同探索特殊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模式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
点评
昝飞对微论坛进行点评。她指出,论坛内容体现了“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特点。反向设计体现在:学校课程的思考点来自“企业需要什么?学生未来发展需要什么?岗位的需求是什么?”。正向实施体现在课程实施指向特殊学生的特殊性,依据学生的能力起点开展教学。
1.课程建设方面:对职业技能课程所包含的职业适应性与职业技能导向两个方面有重点交流和呈现。 2.教学实施方面:对“在哪里上课”(校内还是职业现场)、“由谁上课”(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的双导师方式)、“怎样上课”(模拟式、沉浸式等)以及“职能技能达成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充分讨论,有很好的经验与做法。 3.资源建设方面:各校用好社区、残联与企业提供的各类教学资源,教学场所能因地制宜。陈东珍对此次活动的顺利举办给予充分肯定。她指出,2017年上海启动了面向智障、孤独症、脑瘫等特殊学生的中等职业教育,这在全国特殊教育界是一项新的创举。特教中职之路十分艰难,但它是推进融合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上海的特教中职由初职转型为特殊职业教育学校或依托优质的中职校设立特教班走融合之路,现在回首来看,取得成效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各区教育局领导重视,排除万难,于一年之间在普通中职校办起特教班。2.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如残联、财政、社会保障等部门在不同层面的支持。 3.学校自身的努力,为提高办学质量,开展了多项开创性工作,克服了开办初期缺乏课程、师资、资源等方面的困难。
经历六年,在各区教育局领导的重视、社会的大力支持、学校的不懈努力下,各学校开设适合特殊学生的专业,研发丰富的课程资源,创设优质的教育环境,探索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特殊中职教育之路越走越宽,成果也越来越多。希望各学校积极创新实践,为提高残疾学生就业能力、进一步融入社会和未来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