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语文教材的三个阶段、两条线索
发布日期:2019-02-02   作者:特教研究所   

人民教育出版社 徐勇雁

一、新课标下生活语文教材的总体设计思路

首先,来谈谈生活语文教材的基本特性,我总结了三个方面(不完善,但是这三个方面是我们目前教材突出体现的):第一,工具性;第二,人文性;第三,生活性。

工具性:我们的理解是根据培智生活语文2016版课标,生活语文课程努力实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目标要求。生活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严格落实课标提出的目标要求,力争将课标内容与实际教学结合,使课标思想落地,从而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语言文字支持。人文性:我们理解是通过生活语文课程,教材的共同作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性:我们是想着眼学生的基本生活需要,落实适应生活的语文知识。这三点可能我总结得比较浅薄,但是这三点在我们整个语文教材当中,体现得比较突出。

然后说说我们教材的总体设计思路。教材是什么?上通课标,那是教材编写的上位文件,必须落实;下接课堂,我们的教材在当中要承载着,把课标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要求,落实在教材当中。然后教材拿到课堂上去用,他要实用,要帮助老师理解要教什么,怎么教;帮助学生通过这堂课掌握知识,得到能力,所以接地气。

三个阶段:低段、中段和高段。在编辑教材过程当中,以及现在教材已经出版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地调研。西,我们到了四川、云南;东,我们来到上海、无锡、南京;北,我们去过沈阳、山东;再南,我们到过珠海等地方的课堂。我们从课堂上收集到一线教学的第一手资料,看我们的教材在课堂上落实教学目标的时候,老师到底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把课标真正地落实下来。再一个增加配套,理想中的状态是想把教具、学具、电子配套、网络配套以及课件都配齐。这方面目前还是比较薄弱的。

二、三个阶段特点

三个阶段各有侧重。低年级阶段,1-3年级,以生活适应为线索,凸显生活适应性的原则。生活到底从哪几个点来找呢?怎么服务生活、适应生活?从课程方案到课程标准,经过一轮又一轮专家论证的,找到学生生活当中最需要的内容。把生活适应的场景、家庭环境、故事情节,三科统一,便于学生记忆。中年级阶段,回归到语文学科体系当中来,凸显人文性、知识性。因为人教社有常年编写普通学校义务教育教材的一支完备的、经过多年历练的队伍,所以除了要跟特殊教育的专家密切沟通之外,也要借用普教已经成熟的理论体系,使得教材既符合学科规律又有生活特点。高年级阶段,课标明确提出了应该凸显社会适应性。在保证语文的基础学科地位的同时,增加拓展学习模块。一些具有一定学习能力和各方面发展比较好的学生,会进入企业或者从事一些劳动。为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教材将增加一些就业为导向的拓展学习内容。

三、两条编写线索

课标中规定了“生活语文”的5个学习领域。低年级阶段,听、读、说为主要的学习内容。而这些内容,以生活适应为主线,按照学生怎么听他生活当中最需要的内容,表达生活当中最直接的需求等去编排课文。写则从简单笔画的字开始,从重要组字功能的字写起。本着“多读、多说、多听、少写”的原则,低年级阶段生活、学科这两个线索互相依存。认字和写字是语文的科学规律,而听、读、说则采用以生活适应为主线的编排规律。

我们编一、二年级的时候,有很多老师觉得很困惑,觉得作为语文教材太不美了,例如充斥着上厕所、吃饭、睡觉、喝水,这种并不美的语言。这是由于低年级阶段,学生掌握的语言比较少,而且基本都是口语化的语言,那些优美的语句大多是书面语,所以低年级阶段的语文学习内容会显得比较直白。到了中年级阶段,回归到语文教学中,传统诗词、耳熟能详的儿歌、优美的小短文、名家名言,陆陆续续收录到培智语文教材当中,这个作为语文教材编写的主线。与此同时,生活适应的要求始终不能丢。在一二年级学习的基础之上,口语训练、综合性学习的板块等,始终是按照生活适应来编排的。他学,要“以致用”。他学了“男、女”这两个字,要知道怎么上厕所。他学了“上、下”这两个字,要知道楼上是什么,楼下是什么。他学了“一、二”,可能就知道哪个是一年级的班牌、哪个是二年级的班牌等。

高年级阶段,除了以语文学科规律编排基础知识之外,增加职业模块。内容上增加以就业为导向的相关内容,通过调研总结梳理学生就业的主要门类,提供学生需要的岗位知识。

(本组文章转载自“华东师大特教学系”微信公众号,由华师大特教系学生根据录音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