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二期计划” 推进融合教育 提高核心素养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本刊编辑部

特殊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2017年,教育部颁发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以问题为导向,增加了四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统筹推进,普特结合;二是坚持尊重差异,多元发展;三是坚持普惠加特惠,特教特办;四是坚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对义务教育阶段来说,这四条原则体现了“促进公平、推进融合、加强保障”的《残疾人教育条例》的精髓,其中的关键点就是努力培养残障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期计划”的总体目标是:2020年,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保障能力全面增强,教育质量全面提升。要实现这个大目标,需要在突出“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和“基本建成特殊教育学校国家课程教材体系”这两个亮点的基础上,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要从促进医教结合,建立多部门合作的机制,加强专业人员的配备和合作,提高残疾学生评估鉴定、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的有效性,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增强特教科研能力,加强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建设,加强融合教育,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来提高特教的质量。

当下,特殊教育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仍属短板。尤其是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家长渴望更高水平的特殊教育,所以,我们更应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按照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改变教育观念,创新特教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方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终身发展、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而对于特殊儿童来说,核心素养又应该聚焦哪些品格和能力,这就需要积极组织研究各学段学生核心素养的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目标。各类特教学校只有潜心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本期介绍的残障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文章,分析了视障、听障、智障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重点;探讨了残疾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即:上海市盲校通过建设校园文化、开发个性化课程等活动,使学生的“健康生活”核心素养得到极大提高;上海市第四聋校在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通过“补偿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以“四融会育”模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董李凤美康健学校通过对中重度智障学生“乐活”核心素养校本化实践,打造了“乐活”的课程体系,培养智障学生“乐活”素养;培养聋人职业素养的聋青技校,通过职业意识、道德、行为习惯、职业知识和技能的目标培养,形成听障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模式。以上各校的实践探索旨在进一步落实“课标”,深化课改,提高教育质量,以落实“二期计划”。

特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特殊儿童核心素养的培养,关系到每一个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是十九大提出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教育公平的一种体现。特殊教育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携手同心,协力奋进,朝着既定目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