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特点
发布日期:2019-02-06   作者:特教研究所   

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钱志亮

 

《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盲校课标)的研制,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为指导,力求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从视力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注重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相结合;以促进视力残疾学生的发展为要务,贯彻全面发展、尊重个性、开发潜能、补偿缺陷、克服困难、适应生活的总培养目标,将教育的共性与视力残疾儿童的特殊性相结合。努力构建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的、充满活力的视力残疾学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体系,推动我国视力残疾学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理论基础

盲校课标的研制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残疾儿童心理学研究理论为心理学基础;以个体的社会化理论为社会学基础,以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理论为康复学基础,以满足儿童教育需要理论为教育学基础,构建适合视力残疾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体系。

盲校课标努力实现四个矛盾的统一:普通需要与特殊需要的统一;学科能力与非学科能力的统一;基础教育与劳动教育、职业教育的统一;视力缺陷导致儿童认知广度和深度的局限性与教育要使儿童全面发展、补偿缺陷的客观任务要求儿童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的矛盾的统一。

 

二、设计初衷

根据多数视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与普通儿童共性大于特殊性的特点,以及十三五规划中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结合普及视力残疾学生高中阶段教育和逐步普及视力残疾人高等教育的趋势,贯彻落实课程方案所确定的原则,文化科学方面基本上向普通学校看齐,旨在通过课程标准促进盲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盲校课标紧扣课程方案提出的培养目标,汲取当代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现代世界教育先进思想,坚持以视力残疾学生发展为本,立足促进全面发展;立足残疾学生能做什么,开发各种潜能;强调康复代偿、补偿视觉缺陷;从心理康复和四自精神培养的角度努力实现克服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以促进视力残疾儿童适应现代生活需要。

 

三、基本原则

盲校课标的研制从特殊教育的总体目标出发,在《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核心思想的指导下,参照普通学校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盲校教育对象及其教学的特点,提出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盲校义务教育是国家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遍性和基础性,又具有盲校教育的特殊性。

盲校课标的研制在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坚持视力残疾学生教育与普通教育共性的同时,以普校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在每科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三方面都做出了适当的调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达到与国家义务教育要求相一致的总目标,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全纳教育的目标打下基础。

(二)面向全体与兼顾差异相结合的原则

盲校课程必须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同时兼顾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殊需要,合理地制订各科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在教学实施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开展个别化教育,针对视力残疾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类教学,针对学习能力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适合的发展。

(三)继承、借鉴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在立足国情、继承和发扬我国盲校教育的优秀传统的同时,放眼世界,积极汲取国际视力残疾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充分考虑我国盲校教育的实际,体现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研制更加符合当代特殊教育发展趋势的盲校课程标准。

研制组与专家组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凡是课程设置方案里涉及的课程都研制课程标准,具体内容如下。

思想与品德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

文科类:历史、地理、语文、英语;

理科类:数学、科学、生物、物理、化学;

音体美类:音乐、体育与健康、美工;

特殊课程类:综合康复、社会适应、定向行走、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

其中科学课程因普校标准未定,暂缓;综合实践活动不以课程标准形式出现,而是研制课程指南。

 

四、盲校课程标准的特点

当前国际上盲校课程标准的制订取向主要有两派意见:强调学科能力发展流派强调非学科能力发展流派,盲校课标研制组认真分析了两个流派的实质及其可取之处,认识到学科能力非学科能力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视力残疾学生教育的需求,体现了盲校义务教育与普通学校义务教育之间的共性和区别,只有兼收并蓄,才能构建中国特色的盲校课程标准体系。

我国盲校课程标准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落实全面发展方针,研制了普校所有学科的相应盲校标准

贯彻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从保障视力残疾学生受教育权的高度,盲校课程方案开齐了普通学校的所有课程,普通学校开设学科有课程标准的,也研制了相应的所有盲校课标。

(二)强调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的学科难度与普校一致

考虑到不少地方盲校参加当地初中毕业统一考试、多数视力残疾学生初中毕业后要继续升学读高中、盲校高中教育日益普及、视力残疾高等教育机会越来越多等因素,除个别学科的个别知识点外,盲校课程标准的学科难度与普通学校完全一致。

(三)体现特殊性,开设了补偿缺陷和开发潜能的特殊课程

盲校课标多出四门特殊课程的标准,旨在通过这些课程补偿视力残疾学生的缺陷,开发视力残疾学生的潜能,促进其更好更快地学习普通课程,适应社会生活。

(四)尊重视力残疾学生的两重性,每门普通课程都渗透特殊任务

由于视力残疾学生具有与普通学生身心发展的共性,也具有视力残疾的特殊性,在盲校与普校一致的各科课程标准中,每科的课程标准都渗透了正确看待残疾、客观了解自己、补偿缺陷、开发潜能、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等特殊内容。

(五)关注差异,分类指导、分层要求,面向所有视力残疾学生

由于盲校学生有的是低视力用汉字学习,有的是全盲用盲文学习;有的有视觉经验,有的先天失明;有的伴有多重残疾,有的天赋优秀;有的初中毕业后可能直接就业,有的要读高中甚至大学。这些差异在盲校课标的评价中都被要求分类指导、分层要求,力求使得每个视力残疾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本文转载自《现代特殊教育》2017年第1期)